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春秋戰國時期成語典故8個,帶文言文原文。

春秋戰國時期成語典故8個,帶文言文原文。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韓非子·五蠹》

譯文: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壹截樹樁。壹天,壹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那個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現在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壹樣的錯誤呀!

自相矛盾:

原文:楚人有鬻矛與盾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韓非子·難壹第三十六》

譯文:有個賣盾和矛的楚國人,誇他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什麽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問他:“用您的矛來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麽樣呢?”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刺不破的盾和什麽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杞人憂天:

原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天瑞》

譯文: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沒有空氣的。妳壹舉壹動,壹呼壹吸,整天都在空氣裏活動,怎麽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麽。”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麽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麽地方是沒有土塊的,妳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麽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壹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興。

刻舟求劍: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裏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來後,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船已經向前走了,而劍沒有,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塗了嗎?

鄭人買履:

原文:鄭人有欲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譯文:有壹個想要買鞋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腳的尺寸,然後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到了去集市的時候,他忘帶了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寸了。”於是返回家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妳為什麽不用妳的腳去試試鞋呢?” 他回答說:“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拔苗助長:

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孫醜上》

譯文:宋國有個人擔憂他的禾苗不長高,就拔高了禾苗,壹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裏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壹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濫竽充數:

原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壹壹聽之,處士逃。 ——《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譯文: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要三百人壹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用幾百人的口糧養他。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壹個壹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只好逃走了。

評論|0

5 分鐘前熱心網友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韓非子·五蠹》

譯文: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壹截樹樁。壹天,壹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那個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現在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壹樣的錯誤呀!

自相矛盾:

原文:楚人有鬻矛與盾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韓非子·難壹第三十六》

譯文:有個賣盾和矛的楚國人,誇他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任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鋒利極了,什麽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問他:“用您的矛來刺您的盾,結果會怎麽樣呢?”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刺不破的盾和什麽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杞人憂天:

原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天瑞》

譯文: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沒有空氣的。妳壹舉壹動,壹呼壹吸,整天都在空氣裏活動,怎麽還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麽。” 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麽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麽地方是沒有土塊的,妳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麽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壹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興。

刻舟求劍: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裏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來後,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船已經向前走了,而劍沒有,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塗了嗎?

鄭人買履:

原文:鄭人有欲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譯文:有壹個想要買鞋的鄭國人,他先量好自己腳的尺寸,然後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到了去集市的時候,他忘帶了量好的尺碼。他已經拿到了鞋子,才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寸了。”於是返回家去取尺碼。等到他返回來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妳為什麽不用妳的腳去試試鞋呢?” 他回答說:“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拔苗助長:

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孫醜上》

譯文:宋國有個人擔憂他的禾苗不長高,就拔高了禾苗,壹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裏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壹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濫竽充數:

原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壹壹聽之,處士逃。 ——《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譯文: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要三百人壹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用幾百人的口糧養他。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壹個壹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只好逃走了。

壹鳴驚人

原文:淳於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壹人,誅壹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譯文:淳於髡是齊國的壹位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謎語,徹夜陶醉於酒宴,不理政事,將國事委托卿大夫。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在旦夕。身邊近臣不敢進諫。淳於髡用隱語勸諫說:“國中有大鳥,落在大王庭院裏,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猜這是什麽鳥?”齊威王說:“這只鳥不飛則已,壹飛就直沖雲霄;不鳴則已,壹鳴驚人。”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縣長官來朝奏事,獎賞壹人,誅殺壹人;又發兵禦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占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三十六年。這些話都記載在《田完世家》裏。

退避三舍

原文:及楚,楚子享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谷?”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余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子玉請殺之。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內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

譯文:(當時背景: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款待重耳,並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麽來報答我呢?”重耳回答說:“男女仆人、寶玉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那些流散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麽來報答您呢?”楚成王說:“盡管如此,總得拿什麽來報答我吧?”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晉國,壹旦晉國和楚國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裏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較量壹番。”楚國大夫子玉請求成王殺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說:“晉公子誌向遠大而 生活儉樸,言辭文雅而合乎禮儀。他的隨從態度恭敬而待人寬厚,忠誠而盡力。現在晉惠公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外的人都憎恨他。我 聽說姓姬的壹族中,唐叔的壹支是衰落得最遲的,恐怕要靠晉公子來振興吧?上天要讓他興盛,誰又能廢除他呢?違背天意,必 定會遭大禍。”於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國。

臥薪嘗膽

原文: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

譯文:吳王已經赦免了越王,(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勞累地思索著,還把壹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嘗嘗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妳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麽?”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裏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他降低身份對待下面有賢能的人,對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壹同勞苦工作。

紙上談兵

原文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 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④,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壹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有如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 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譯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評論兵事,以為天下沒有和他相當的。曾經和他的父親趙奢評論兵事,趙奢不能夠駁倒他,但是並不贊美他。趙括的母親問趙奢此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危險的場合,而趙括太草率的討論它了。假使趙王不讓他當將軍就罷了,假如肯定要讓他當將軍,使趙軍失敗的人肯定是趙括本身。” 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為什麽?”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壹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壹個敢擡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裏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壹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代替了廉頗以後,全部改變了原有的紀律和規定,撤換了原來的軍官。秦國的將軍白起聽說以後,調遣派出變化莫測的部隊,假裝打敗退卻,而斷絕趙軍的糧道,把趙軍壹分為二,趙軍士氣不能同壹。被困四十多天,趙軍非常饑餓,趙括親自帶領精兵搏戰,秦軍用箭射死了趙括。 趙括的部隊大敗,四十多萬的趙軍被秦國降服了,秦國將他們全部活埋了。

完璧歸趙

原文: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譯文: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池換我的璧,(妳認為)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給予他。"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池,怎麽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池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有)負理虧的責任。"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驚弓之鳥

原文: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

譯文:往時,更羸陪魏不在後花園裏喝酒,他們擡頭看見壹只飛鳥,更羸對魏王說:"我為大王表演壹個拉弓虛射就能使鳥掉下來的技能.魏王搖頭笑笑:"射箭技術可以達到這麼高的水平嗎.更羸說:"能.過了沒有多久,壹只孤雁從東方徐徐飛來,更羸擺好姿式,拉滿弓弦,虛射壹箭,雁應聲而落.魏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驚嘆道:"先生怎麽知道?更羸於下弓解釋說:"這是壹只有隱傷的鳥,聽見弦聲驚悖而下落的,並非我的技術高明!魏王更納悶了:大雁在天空中飛,先生怎麼知道它有隱傷.更羸回答說:"它飛得慢,鳴聲又淒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愈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壹聽到弦聲,就猛壹下子搧動翅膀往高處飛,瞬間就牽動舊的創傷,疼得使它跌落下來.

智子疑鄰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譯文:宋國有個富人,因下大雨,墻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壹定有盜賊進來。”他們隔壁的老人也這麽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

圍魏救趙

原文:邯鄲之難,趙求救於齊。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鄒子曰:“不如勿救。”段幹綸曰:“弗救,則我不利。”田侯曰:“何哉?”“夫魏氏兼邯鄲,其於齊何利哉!”田侯曰:“善。”乃起兵,曰:“軍於邯鄲之郊。”段幹綸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鄲,軍於其郊,是趙不拔而魏魏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鄲拔而承魏之弊,是趙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七月,邯鄲拔。齊因承魏之弊,大破之桂陵。

毛遂自薦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壹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朝歌淵源:毛遂為衛國人。曾在趙國平原君門下為食客,自薦使楚救趙,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相傳,毛遂在朝歌雲夢山從師於鬼谷子先生,雲夢山鬼谷祠旁,有毛遂廟,為遊覽瞻拜之勝地。

負荊請罪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趙之良將也,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吾上。且相如素賤人,[1]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唇亡齒寒

昔者,晉獻公使荀息假道於虞(yú)以伐虢(ɡuó)。荀息曰:“請以垂棘(jí)之璧與屈產之乘(shènɡ),以賂(lù)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獻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寶也;屈產之乘,寡人之駿也,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將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猶取之內府而藏之外府也,猶取之內皂而著(zhuó)之外皂也。君奚患焉!”

獻公許之,乃使荀息以屈產之乘為庭實,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而伐虢。

虞公濫於寶與馬,而欲許之。宮之奇諫曰:“不可許也。虞之與虢也,若車之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夫(fú)虢之不亡也,恃(shì)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奈何其假道之道也!”

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攻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喜曰:“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

故曰:“小利,大利之殘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shùn)發於畎(quǎn)畝之中,傅說(yuè)舉於版築之間,膠鬲 (gé)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áo)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fú)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bì)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