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官話人群尤其是新派的語音、詞匯及語法向普通話迅速靠攏,誤讀、異讀層出不窮,地方文化特色詞匯的逐漸消失。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⒈、新派“訛音”的主要特點:
①、入聲混亂:
⒈入→舒:肉、劇、郁、酷、麥、玉、薩等等,不可計數。
或將“麥當勞”誤讀如“賣當勞”,“郁悶”誤讀如“遇悶”,可謂慘不忍聽。
⒉舒→入:賀、慕。
②、鹹山攝三分混亂:
⒈寒山→桓歡:例如“患”,即把“患”誤念為“換”
⒉桓歡→寒山:例如“灌”,即把“灌”誤念為“摜”
⒊寒山→先天:例如“奸”,即把“奸”誤念為“煎”
⒋先天→寒山:例如“戰”,即把“戰”誤念為“站”
其中以“桓歡→寒山”、“先天→寒山”這兩組變化最為顯著,並且在江淮各地皆有體現:
●在洪巢片建鹽[建湖、鹽城]方言中,知組、章組鹹山攝先天韻有明顯被同化成寒山韻的趨向。在30歲以下人群中,“展”、“纏”、“閃”等字多被誤讀為“斬”、“蠶”、“散”。
●在洪巢片蕪湖方言中,鹹山攝桓歡韻壹部分已經被同化成寒山韻。新派文牘常將“管理”誤讀為“guan3理”,而單用“管”字做動詞時仍讀作guon。然而在45歲以上人群中此兩韻仍然是嚴格區分的,與建國初方言調查的結果相壹致。
③、文讀泛濫:
文牘例如:在老派揚州方言中,“大家”只有“da4 ga1”這壹個讀法;年輕人則受普通話的影響多讀為“da4 jia1”。[參見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卷 《揚州方言詞典》第61頁]
再比如:受到洪巢片的影響,通泰方言的中西部地區大量的濁入字有陽入(白)壹讀、又有陰入(文)壹讀,有些則只有陰入壹讀。其中泰州市最甚,如今有大量的濁入字只具文讀陰入,這項音變正在繼續並加快,也許在若幹年後,泰州市的陽入會完全混同與陰入。[參見 顧黔 《通泰方言音韻研究》第501頁]
⒉、地方特色的詞匯大量丟失,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話詞匯:
新派常以“藏”代替“囥”、以“濺”代替“灒”、以“選”代替“揀”、以“撞”代替“牨”、以“按”代替“撳”…不計其數。究其原因,年輕人大多認為地方語言是土語,不好用文字來表達,更不要說進入書面語。但實際上恰恰相反,淮語的大多數方言字在歷朝歷代國家編纂的字典裏都有收錄,是很正宗的漢語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