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iuce 部首:隹 部首筆劃:08 五行:木 吉兇寓意:吉 雅 優雅 correct; elegant; refined; standard; 雅2 yǎ (1) (形聲。字從隹,從牙,牙亦聲。“牙”即“齒”。“隹”即“鳥”,在此指“鳥頭尖銳”,引申為“尖銳”。“隹”或可視為“錐”省。“隹”與“牙”聯合起來表示“尖銳的牙齒”。本義:犬齒。引申義:基準,標準。說明:1.犬齒根深體固,為前排上下牙齒的“排頭兵”,故被古人視為“基準牙”,“標準齒”。由此引申出“基準”、“標準”之義。古漢語詞匯“雅言”即指“標準語”、“官方語言”、“通用語”。《毛詩序》釋“雅”為“正”,甚是。“正”即“標準”之義。古有“陶正”,即“陶器標準官”,“車正”,即“車輛標準官”,“木正”,即“木器標準官”,“金正”,即“金屬器物標準官”,等等。2.《說文》:“雅,楚烏也。”此釋有誤。) (2) 正確;合乎規範 [correct,right;standard]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毛詩序》 文章爾雅。──《史記·三王世家》。索隱:皆訓正也。 史記
雅之為言正也。──《風俗通·聲音》 雅者,古正也。──《白虎通·禮樂》。按:說文疋下古文,以為詩大雅字。疋字隸體似正,故傅會訓正,其實古文借疋為谞,後又借雅為谞也。風,諷也。雅,谞也,頌,誦也。此四始之本字。 辭令就得謂之雅。 君子安雅。──《荀子·榮辱》。註:“正而有美德者謂之雅。” 察納雅言。──諸葛亮《出師表》 (3) 又如:雅道(正道,大道);雅音(正音);雅算(正確的決策);雅學(正道之學。指儒家經典之學) (4) 高尚;美好 [fine;refined;elegant] 張耳雅遊。──《史記·張耳陳餘傳》 忽忘雅素。──《漢書·張禹傳》 雅步擢纖腰。──《陸雲詩》。註:“閑雅謂妖麗也。” 都督閻公之雅望。──王勃《滕王閣序》 (5) 又如:雅操(稱彈奏樂曲高雅精妙);雅望(美好的願望);雅篇(優美的篇章);雅像(雅相);雅量高致(氣度不凡,情趣高尚);雅馴(溫文不俗);雅坐(文靜地坐著);雅人深致(風雅的人有深遠的意趣);雅俗(雅士與俗人);雅客(高雅的客人) (6) 尊敬他人的敬辭 [your]。如:雅飭(對別人告誡的敬稱);雅誨(尊稱別人的教誨);雅命(尊稱對方囑咐或建議之事) 雅 yǎ (1) 素常;向來 [often] 予雅道冠,拄杖二癖,每自笑嘆。──宋·陸遊《老學庵筆記》 後漢書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後漢書·張衡傳》 (2) 又如:雅好(平素所喜好);雅誌(平素的誌向);雅尚(平素的喜好);子所雅;善雅鼓琴 (3) 表示程度很甚,相當於“很”、“極” [very] 帝雅重瑞名。──《明史》 (4) 又如:雅重(甚為敬重) 雅 yǎ (1) 平素的交情 [friendship] 況與左右無壹日之雅,而敢求交乎?──宋·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 (2) 又如:同朝之雅;同寅之雅;雅素(故舊的情誼);雅故(故交,舊友) 詩經
(3) 《詩經》中六義之壹 [a section in The Book of Songs consisting of dynastic hymns] 《雅》***105篇,分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數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壹小部分是民歌。其內容幾乎都是關於政治方面的,有贊頌好人好政的,有諷刺弊政的。只有幾首表達個人感情的詩。但是沒有情詩。 古詩有六義焉:壹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詩序》 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宋·鄭樵《通誌》總序 (4) 訓詁中多有名雅的書 [standard book] 《爾雅》:爾,昵也;昵,近也;雅,義也;義,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為主也。──《釋名》 (5) 又如:《爾雅》;《廣雅》;《通雅》 (6)
編輯本段姓氏
在中國也有很多“雅”姓家族,分布於寧夏內蒙等地。
編輯本段相關詞語
雅人深致 yǎren-shēnzhi [refined pleasure of poetic minds] 深致:情趣深遠。指高雅的人情趣深遠,舉止不俗 閱微草堂筆記
此怪行蹤可雲隱秀,即其料理劉生,不動聲色,亦有雅人深致也。──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雅什 yǎshi [refined poem] 指高雅的詩文 雅士 yǎshi [scholar] 高尚文雅的人 文人雅士 雅司 yǎsī [yaws] 壹種感染性、接觸傳染性但非性病性的熱帶疾病,由壹種形態上與梅毒螺旋體(蒼白密螺旋體T.pallidum)不能區別的螺旋體(細弱密螺旋體Treponema pertenue)引起,特點為皮膚原發性潰瘍性損害,繼而發展到第二期,此時潰瘍遍及全身,在第三期骨亦被累及 雅司病蠅 yǎsībingying [yaws fly] 壹種黃潛蠅,它能傳染壹種熱帶的痘狀慢性皮膚傳染病 雅玩 yǎwan [elegant plaything] 高雅的玩賞物 這花玲瓏可愛,堪作案頭雅玩 雅相 yǎxiang [dignity;honourable] 好看;體面(多用於否定) 別動手動腳的,讓人撞見多不雅相 雅興 yǎxing [aesthetic mood] 高雅的興趣 雅馴 yǎxun [refined and elegant] 指文辭優美,典雅不俗 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史記·五帝本紀贊》 雅言 yǎyan [earnest advice] 正言 出師表
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諸葛亮《出師表》 雅意 yǎyi (1) [your kindness;your kind offer] [敬]∶舊時敬辭,用於對方的情意 (2) [delicate interest and charm]∶風雅的意趣 (3) [your opinion]∶敬辭,稱對方的意見 雅樂 yǎyue [ceremonnjal classic music] 古代指帝王朝賀、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樂 雅正 yǎzheng (1) [standard;correct]∶規範的 (2) [upright;righteous]∶典雅方正 (3) [be kind enough to give your esteemed opinion]∶敬辭,把自己的詩文書畫送人時,表示請對方指教(套語) 雅鄭 yǎzheng [ceremonnial classic music and local music]正聲和淫雅之聲。雅,雅樂,宮廷音樂;鄭,鄭聲,鄭地音樂(儒家認為“淫雅之音”) 朱紫更相爭色,雅鄭異音聲。──曹植《當事君行》 雅致 yǎzhi [refined;elegant] 美觀而不落俗套 這個飯館小巧,出眾,極其雅致 雅座 yǎzuo [comfortable in a restaurant,etc.] 指酒肆茶樓飯館中比較舒適的小F房間 雅1 yā 同“鴉” [crow] 雅,楚烏也。壹名鸴,壹名卑居,秦謂之雅。──《說文》。按:“大而純黑反哺者烏,小而不純黑不反哺者雅。雅即烏之轉聲。字亦作鴉,作鴉。” 流之為雕。──《書·古太誓》。鄭註:“鴉烏也。” 鴟鴉耆鼠。──《莊子·齊物論》 另見yǎ 雅片 yāpian [opium] 見“鴉片” 雅 yǎ ㄧㄚˇ (1) 正規的,標準的:~言。~正(a.規範的;b.正直;c.客氣話,用於贈給他人的書畫題款上,請對方指正)。 (2) 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文~。高~。典~。~觀。~教(jiao)。~興(xing)。~座。~俗。 (3) 平素,素來:~愛。~善鼓琴。 (4) 極,甚:~以為美。~不欲為。 (5) 交往:無壹日之~。 (6) 酒器名:~量(liang)(a.大的酒量;b.寬宏的氣度)。 (7) 中國周代朝廷上的樂歌:風~頌。~聲(泛指詩歌)。 (8) 古同“鴉”,烏鴉。 鄭碼:HINI,U:96C5,GBK:D1C5 筆畫數:12,部首:隹,筆順編號:1523324 11121 correct;elegant;refined;standard;
韻的百度解釋:韻 繁體字:韻 拼音:yùn 註音:ㄩㄣˋ 楷體
部首:音,部外筆畫:4,總筆畫:13 五筆86&98:UJQU 倉頡:YAPIM 鄭碼:SURT 筆順編號:4143125113541 四角號碼:07620 UniCode:CJK 統壹漢字 U+97F5
基本字義
● 韻 yùn ㄩㄣˋ ◎ 漢語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聲母以外的部分,或聲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稱“韻母”。如t幔睿緄腦夏甘恰搬ng”,hu幔睿緄腦夏甘恰埃踽ng”:~文(有韻律節奏的文學體裁,亦指用這種體裁寫成的文章,包括詩、詞、歌、賦等。區別於“散文”)。押~。~腹(韻母中主要元音)。~腳(韻文句末押韻的字)。~律(詩詞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韻的規則)。 ◎ 和諧而有節奏的:~白。琴~悠揚。 ◎ 風度,風致,情趣,意味:風~。氣~。~味[1]。 ◎ 韻律,指壹種聲音。 ◎ 韻,(亦稱新古風詩歌)是壹種新興的散化古典文體,由涼子創立,陳郁顯命名。格式上與古典詩不同,但在辭藻上註重押韻,保留了古典詩詞的傳統精髓,內容上主要以“古典”為主。因其在結構、寫法上都較為隨意,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讀起來朗朗上口等特點,故稱為韻。 韻是在所有文體中最抽象的壹種。是涼子在閱讀古詩詞曲中突發創新的靈感,從而衍變出壹種令現代大眾願意接受的古典文體。它不同古典詩壹致,卻有古典詩的格調與韻律,既有古典詩的韻味,又有現代詩的格式與通俗。把古今詩歌婉轉的融入壹體,刻畫出東方的古典之美,韻律舒暢。韻可分為典韻與散韻。~人。~曲。~集。
漢英互譯
◎ 韻 charm musical sound rhyme
方言集匯
◎ 粵語:wan6 ◎ 客家話:[海陸豐腔] run6 [客英字典] jun5 [梅縣腔] jun5 [東莞腔] jun3 [臺灣四縣腔] jun5 [寶安腔] jun3
English
rhyme; vowel [1]。
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名 (形聲。從音,員(勻)聲。本義:和諧悅耳的聲音) 同本義〖musicalsound〗 余韻徐歇。——宋·蘇軾《石鐘山記》 短笛無聲,寒砧不韻。——《西遊記》 又如:韻悠悠(聲音悠揚) 歸本於喉的音。即語音學所稱的韻母〖rhyme〗。如:韻符(標註韻母的符號) 詩賦中的韻腳或押韻的字〖rhythm〗。如:韻牌匣子(近體詩所用之詩韻,即平水韻。將韻字做成小牌,置於匣內並按韻部分匣) 氣韻;風度〖charm;poise〗。如:韻度(風韻態度) 韻 韻 yùn 形 風韻雅致〖charm〗。如:韻人(有才華的文人雅士) 美,標致〖beautiful〗? 韻白 yùnbái 〖partsinBeijingoperawherethetraditionalpronunciationofcertainwordsisslightlydifferentfromthatincurrentBeijingdialect〗戲曲中句子整齊押韻的道白 韻調 yùndiào 〖tone〗聲韻和吐字腔調 韻腹 yùnfù 〖essentialvowelinacompoundvowel〗聲韻學名詞。壹個完全的漢語韻母,可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部分,韻腹通常為整個音節中發音最響亮的部分,又稱為“主要元音” 韻腳 yùnjiǎo 〖rhymingwordthatendsalineofverse〗成韻的詩文中押韻的句末字 韻律 yùnlǜ 〖rulesofrhyming〗平仄和押韻規範 韻母 yùnmǔ 〖simpleorcompoundvowel(ofaChinesesyllable),sometimeswithaterminal“n”or“ng”〗漢語字音中聲母、字調以外的部分 韻目 yùnmù 〖rhythmicentry〗韻書把同韻的字歸為同壹書中,每韻用壹個字標明目錄,按順序排好 韻詩 yùnshī 〖verse〗韻語,韻體詩(不同於壹般詩,尤指感情深度較低者) 韻事 yùnshì 〖romanticaffair〗風雅的事,舊時多指文人名士吟詩作畫等活動 這鬥草之戲,雖是我們閨閣中壹件韻事。——《鏡花緣》 韻書 yùnshū 〖rhythmicdictionary〗我國古代按韻編排的字書,現存的韻書大都先分平、上、去、入四聲,再分韻部 《廣韻》是壹部韻書 韻頭 yùntóu 〖headvowel,anyofthethreevowels“i”,“u”and“ü”incertaincompoundvowels,as“i”in“iang”〗介音。是介於主要元音與聲母之間的高元音 韻尾 yùnwěi 〖tailvowel,theterminalsound(vowelornasalconsonant)ofcertaincompoundvowels,as“o”in“a”o,“ng”in“iang”〗指韻母的收尾部分,例如韻母ai、ei的i 韻味 yùnwèi 〖lastingappeal〗∶含蓄的意味 〖aroma〗∶情趣風味 止得壹個太守在面前唯喏趨承,心中雖是喜歡,覺得沒些韻味。——《初刻拍案驚奇》 韻文 yùnwén 〖literarycompositioninrhyme〗講究韻律的文學體裁,用韻律格式寫成的文章 韻語 yùnyǔ 〖rhymedwriting〗字句押韻的語言 韻致 yùnzhì 〖manner〗風度韻味;情致 水仙另有壹種淡雅的韻致
編輯本段康熙字典
《集韻》與韻同。 (韻)〔古文〕均《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音運。《說文》和也。從音員聲。《玉篇》聲音和曰韻。《文心雕龍》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晉書·律歷誌》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損則減半。《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按文人言韻,始見於此。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自晉以後,音降而為韻矣。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仿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壹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而諸書皆廢。宋?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有《集韻》,金韓道昭有《五音集韻》,元黃公紹有《韻會舉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韻》,此韻書大略也。 又《正韻》風度也。 《說文》裴光遠雲:古與均同。《唐書·楊收傳》夫旋宮以七聲為均。均言韻也。古無韻字,猶言壹韻聲也。 《集韻》或作韻[1]。
編輯本段押韻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壹。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 押韻叫合轍. 壹首詩有沒有韻,是壹般人都覺察得出來的。至於要說明甚麽是韻,那卻不太簡單。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拚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 詩詞中所謂韻,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韻母。大家知道,壹個漢字用拼音字母拼起來,壹般都有聲母,有韻母。例如"公"字拼成g ōng,其中g 是聲母,ōng是韻母。聲母總是在前面的,韻母總是在後面的。我們再看"東"d ōng,"同"t óng,"隆"l óng,"宗"z ōng,"聰"c ōng等,它們的韻母都是ong ,所以它們是同韻字。 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壹位置上。壹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 試看下面的壹個例子: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掃凈無苔(t ái ),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壹水護田將綠遶,兩山排闥送青來(l ái )。 這裏"苔"、"栽"和"來"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ai. "遶"(繞)字不押韻,因為"遶"字拚起來是r ào ,它的韻母是ao,跟"苔"、"栽"、"來"不是同韻字。依照詩律,像這樣的四句詩,第三句是不押韻的。 在拼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還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這種i ,u ,ü叫做韻頭,不同韻頭的字也算是同韻字,也 可以押韻。例如: 四時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m á),村莊兒女各當家(jiā)。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guā)。 "麻"、"家"、"瓜"的韻母是,韻母雖不完全相同,但它們是同韻字,押起韻來是同樣諧和的。 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諧和。同類的樂音在同壹位置上的重復,這就構成了聲音回環的美。 但是,為甚麽當我們讀古人的詩的時候,常常覺得它們的韻並不十分諧和,甚至很不諧和呢?這是因為時代不同的緣故。語言發展了,語音起了變化,我們拿現代的語音去讀它們,自然不能完全適合了, 例如: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 白雲深處有人家(jiā)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韻字,但是,唐代"斜"字讀xiá(x 讀濁音),和現代上海"斜"字的讀音壹樣。因此,在當時是諧和的。又如: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q ī)。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ér )。 在這首詩裏,"期"和"兒"是押韻的;按今天普通話去讀,q ī和ér 就不能算押韻了。如果按照上海的白話音念"兒"字,念像n í音(這個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諧和了。今天我們當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讀古人的詩;不過我們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纔不至於懷疑古人所押的韻是不諧和的。
編輯本段體裁
定義
韻是壹種多元素的文學體裁。是當今新興的壹種文化標誌,取其古典詩詞的精髓,融入當代大眾的口味,造就出壹種結構散化、寫作隨意的文體。 在韻的世界裏,選材上同樣註重古典。韻人可通過韻來抒發情感、陶冶情操。而韻不僅僅是在格調上註重押韻,而且要通過韻來烘托出意境美,並結合意境來抒發情感。韻可分為典韻與散韻。
典韻
典韻的寫作上講究的調律上口,意境古,辭藻古,格式較為隨意。 代表作 婉菊.涼子 岸落夕光, 鱗波微蕩, 風荷垂柳話斜陽, 隱亭無常, 燭櫳殘霜, 倚榻獨酌壹枕涼, 檐下菊滿窗。 獨覽菊園惹來壹庭滿芳, 聞聽蝶語卻是月下迷茫。 秋聲半季微微郎才詩盡, 花落定格雕零壹霎寒光。 樓頭鶯燕唏噓幾段花語, 漁翁聽曉溪邊垂釣駐杖。 逍遙尋樂閑步花間踏履, 青玉案上遙聞古墨何方。 花千樹, 唯有懷菊臥堂, 玉壺亮, 不剩畫中菊殤, 闌珊處, 誰在望闕仿徨, 燈火旺, 杵下菊水流淌。 煙波浩渺, 輕羅小裳, 故園舊跡是雨廊, 秋韻汴梁, 婉好菊黃, 今夜撫琴自彈唱, 徒有壹縷香。 春時怨.陳郁顯 悄枝又春繁, 惹得思緒汾染。 花紅時節日暮還微寒, 斜暉斑駁白石階, 奏欄桿。 朱窗半掩, 耐不得去年春風再來擾塵凡, 翹誰薄衫? 偎素簾。 春愁深, 碧波淺, 小橋流水潺潺, 聽不得高柳抽怨, 解不下彩箋輕喚。 更那堪洗得惆悵三千? 憂絲誰來剪? 夜闌珊, 邂逅柔指間, 點破哪出悲嘆? 小酒館, 蠟燈殘, 翻開畫卷, 卻徒有悲添。 舉目莫望月, 淑宮倦, 照得青鬢纏。 窗下孤影對瓏檐, 思未眠, 壹聲長嘆, 夜向晚。
散韻
散韻的寫作要比典韻輕松多了,同樣講究的是調律上口,意境古,但辭藻較為隨意,可以以白話通俗的手法敘述古典,格式較為隨意。 代表作 下壹個雨季.涼子 窗外, 風吹散了我的思緒, 交織的雨滴, 匯落成天真的軌跡, 紙傘還擎掛在那幅墨橋畫裏, 白羽小扇悄悄熄滅了軒前的燭影。 落寞的雨天染化了秋的悲劇, 海誓山盟浮現了妳的蹤跡, 花前月下續緣形影不離, 涅槃歸寂代表著與妳重聚。 壹天天就這麽過去, 冷冷地望著那處前世故裏, 窗上的月跡請別為我送行, 讓我默默地走在那回憶的詩卷裏, 來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天地。 屋檐上的雨滴, 挽留著我的放棄。 嶲檐在下壹扇窗裏, 還能聽見妳的呼吸, 縱然夙願成結局, 但夙願畢竟是寄托而已。 如果有壹天看到了妳的背影, 我不會忘記當初的癡言詩語, 當我獨行在這潮濕的雨地, 來守望那青史上的點點滴滴。 無與倫比, 尋妳千裏, 妳我隔煙入夢境, 來等待下壹個雨季。
武雅韻:有文又有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