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披的結構

披的結構

披的結構是左右結構。

披,漢語常用字。讀作pī,最早見於篆文,即《說文解字》:“披,從旁持曰披。從手、皮聲”。用手剝取的獸革是皮之範式。手、皮兩範式疊加。獸革從旁持是披之範式。

本義為覆蓋在肩背上,引申指“穿戴” 、“打開、散開” 、“劈開、裂開”,又用作姓。

基本字義:

(1) 覆蓋在肩背上:披星戴月。

(2) 穿戴:披掛。披甲。

(3) 打開,散開:披襟。披閱。披露(發表,公布,表露)。所向披靡。

(4) 劈開,裂開:竹竿披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古文〕翍《唐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音鈹。《說文》從旁持曰披。又《廣韻》開也。《史記·帝舜紀》披九山,通九澤。《前漢·鄒陽傳》披心腹,見情素。《韓愈·進學解》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又《增韻》分也,散也。《左傳·昭五年》又披其邑。《註》析也。《揚子·方言》廝披,散也。東齊聲破曰廝,器破曰披。又荷衣曰披。又《正韻》篇夷切,音紕。義同。又《唐韻》《廣韻》匹靡切《集韻》《韻會》普靡切,?音?。裂也。《史記·範睢傳》木實繁者披其枝。

又《灌夫傳》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折必披。《註》披,分拆也。疋彼反。又披靡,震伏貌。《前漢·項籍傳》羽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又《正韻》普弭切,音庀。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