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中國的“生態赤字”已亮起紅燈,主要表現為為()等問題。

中國的“生態赤字”已亮起紅燈,主要表現為為()等問題。

中國的“生態赤字”已亮起紅燈,主要表現為為()等問題。

A.水土流失嚴重B.沙漠化嚴重C.酸雨D.大氣汙染。

1.水土流失面積有增無減

水土流失是我國生態環境最突出的問題之壹。目前總的情況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遊流失,下遊淤積;災害加重,惡性循環;水土流失面積有增無減。由於我國是壹個多山國家,山地面積大,平均海拔高,壹方面由於重力梯度和水力梯度的作用,極易形成水土流失;另壹方面,高差懸殊的臺階地勢對我國水土流失的地域分布具有重大影響。

我國水土流失的重點地區集中在大興安嶺——太行山——雪峰山壹線以西,青藏高原及蒙新幹旱區以東的地區。這壹地區處於我國地勢總階梯中的第二級臺階上,大致成北東向的寬600—800公裏,長達3000余公裏的條帶,中舉襪也是我國生態環境脆弱帶(氣候幹濕交替型)所在區域。從全國範圍看,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從北到南主要有:西遼河上遊、

黃土高原地區、嘉陵江中上遊、金沙江下遊、橫斷山脈地區以及南方部分山地丘陵區。我國水土流失強度以西北省份最為嚴重,前八名為:陜西、甘肅、山西、內蒙古、青海、寧夏、遼寧、北京,除水力侵蝕為主的區域外,在西北、華北、東北部分地區以及青藏高原地區還分布有風力和凍融侵蝕的區域。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響深遠,其最直接的後果是破壞土地資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帶走大量營養物質,降低土壤肥力,並賣激最終導致土地生產力的下降;

其次是造成下遊河道與水庫的淤積,既危及行洪安全,又降低水庫庫容,縮短水庫壽命。水土流失是“自然侵蝕”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加速侵蝕”相互叠加的結果,又由於後者的強度增加而不斷發展。今後,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人地關系日趨緊張,對土地的開發強度會越來越大,如無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將進壹步加劇。

2.森林資源危機深重

中國歷史上曾是森林資源豐富的國家,但經歷代的砍伐破壞,中國已成為壹個典型的少林國,森林覆蓋率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後列。據第三次全國森林清查(1984—1988年),我國森林面積為12465萬公傾,覆蓋率12.98%,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987年為31.1%);

人均林地面積不足0.114公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2%;人均占有森林蓄積量8.3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7%。

森林是維持陸地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吸收排入大氣的二氧化碳,改變和調節局部地區小氣候,防風固沙,改良土壤等多項功能。森林資源的日益喪失,將使森林的生態功能進壹步減弱,導致生態環境答肢的不斷退化。

3.草原退化日趨嚴重

長期以來,對草原掠奪性的粗放經營,破壞了草地生態平衡,使草地生態系統嚴重惡化。目前,草地退化面積已達13億畝,並且仍以每年2000萬畝的速度發展。

4.沙漠化土地迅速蔓延

據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研究表明,我國北方地區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積達149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面積的15.5%。1987年我國已沙漠化的土地達20.12萬平方公裏,潛在沙漠化土地面積13.28萬平方公裏。其中沙漠化土地比1975年增中了2.52萬平方公裏,主要由潛在沙漠化土地發展而來,年均增2100平方公裏,

快於從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的發展速度(1560平方公裏/年)。沙漠化對農牧業發展影響最大的區域為東起松嫩沙地,西至寧夏鹽池的半幹旱農牧交錯地區,約占全國沙漠化土地的69%。我國目前約有5900萬畝農田、7400萬畝草場和2000多公裏的鐵路受到沙漠化的威脅。

對我國沙漠化成因分析表明,沙漠化土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於人類不合理的活動造成的,包括過度農墾、過度放牧、過度采樵和水資源利用不當等。如果繼續保持目前的資源利用方式和強度,土地沙漠化將會繼續發展下去。

5.野生及珍稀物種的生存面臨威脅

我國的生物資源相當豐富,野生及人工培植的動植物種類很多。擁有高等植物近3萬種,陸棲脊椎動物超過2300種,由於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環境汙染、自然災害、過度捕獵等,使大量野生動植物的生境受到極大破壞,很多物種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

屬於我國特有的物種和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達312種和種類,列為國家瀕危植物名錄的第壹批植物即達354種。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標誌。生物多樣性因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越來越為人們重視。在我國,由於經費、管理、發展水平等原因,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並沒有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