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⒈公開說出,散布:~講。~傳。~戰。~稱。~言。~敘調。心照不~。
⒉疏導:~泄。
⒊古代帝王的大室。
⒋皇帝命令或傳達皇帝的命令:~付。~召(皇帝召見)。~詔(傳旨)。
⒌姓
詳細釋義
名詞
⑴(形聲。從宀(mián),亙(xuán)聲。“宀”與房屋有關。壹說據甲骨文為雲氣舒卷自如之象。本義:帝王的宮殿)
⑵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宮室名 [spacious room]
宣,天子宣室也。――《說文》。按,當訓大室也。與寬略同。
武王破紂牧野,殺之於宣室。――《淮南子·本經》。註:“宣室,殷宮名,壹曰獄也。”
受釐坐宣室。――《漢書·孝文紀》。註:“未央前正室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李商隱《賈生》
⑶帝王的詔書 [imperial edict]
黃宣去把團營押。――湯顯祖《紫釵記》
⑷宣紙的簡稱 [Xuan paper]
嘗至琉璃廠購玉版宣,以瓜子金抵其值。――《清朝野史大觀》
⑸通“瑄”。璧玉 [an ornamental piece of jade about 6.5 inches in diameter]
璧大六寸,謂之宣。――《爾雅·釋器》。註:“《漢書》所雲瑄玉是也。”
有秦嗣王敢用吉玉宣璧。――《雙劍誃吉金文選·詛楚文》
⑹地名。古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宣城縣 [Xuan prefecture]
⑺明代宣府鎮 [Xuan town],駐所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舊宣化市)
⑻雲南宣威的簡稱 [Xuanwei county]。如:宣腿
⑼宣姓
動詞
⒈宣布。宣讀 [declare]
日宣三德。——《書·臯謨》。傳:“布也。”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 江陵。——《水經註·江水》
肅宣 權旨。——《資治通鑒》
⒉又如:宣麻(宣諭任命將相的詔書。引申為朝廷任命);宣名(高聲通報姓名);宣牌(宋,元時朝廷授給各級官吏以證明其官職身分的銅牌;也指宋代負責速遞文書的吏員所帶的木牌憑證,刻有吏員姓名和職務)
⒊放掉;漏掉 [drain;leak]
節宣其氣。——《左傳·昭公元年》。註:“散也。”
⒋又如:宣騰(宣泄,膨脹)
⒌宣揚;宣傳,廣泛傳播 [propagate]
宣其德行。——《國語·晉語》
廉君宣惡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⒍又如:宣壇(僧、道為演說教義進行法事活動所設的講臺);宣和(顯示;弘揚);宣猷贊化(宣道弘法,贊美教化)
⒎傳達,多用於傳達帝王的詔命 [transmit]
國王準奏,叫宣,把妖宣至金階。——《西遊記》
⒏又如:宣令(傳達帝王的命令);宣命(傳達皇帝的詔命);宣制(宣布帝王的詔命)
⒐抒寫;表白 [express]
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國語》
⒑又如:宣情(發抒情感);宣陶(抒發陶寫)
⒒誦讀 [recite]。如:宣卷(講唱佛曲);宣講;宣疏(誦讀祝禱文);宣科(念誦);宣譯(宣講並翻譯)
⒓通,疏通 [dredge]
宣汾、 洮,障大澤。——《左傳·昭公元年》
⒔又如:宣發(疏導發散)
⒕明白;了解 [know;understand]
民未知信,未宣其用。——《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形容詞
⒈質地松軟 [spongy]。如:這個饅頭真宣
⒉寬大,空敞 [spacious]
用而不匱,廣而不宣。——《左傳》
⒊驕;驕奢 [pampered]
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詩·小雅·鴻雁》
⒋明白的;明亮的 [clear]。如:宣華(鮮明的花色);宣燎(明亮的火炬);宣章(昭明,顯彰)
⒌寬舒[easy]。如:宣展(舒暢;舒展);寬散(寬舒而松弛)
⒍周遍;普遍 [all round]
廣延宣問,以考星度,未能讎也。——《漢書》
⒎又如:宣備(盡備,完備);宣飲(遍飲);宣遊(遍遊,周遊);宣省(遍察);宣洽(普遍沾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