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賤傷農的意思是指糧價過低,損害農民的利益
1.成語出處
漢·班固《漢書·食貨誌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谷賤傷農”。
2.成語典故
班固,字孟堅,東漢時期史學家、文學家,撰寫的《漢書》講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近二百三十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第壹部紀傳體斷代史。
漢書·食貨誌通過對西漢社會經濟狀況的考察,以“理民之道,地著為本”的思想,對西漢所施行的財政經濟措施的得失做了探討,在如何做到“足食、安民”的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班固對“食”與“貨”這兩個概念,做了明確的解釋:“食謂農殖嘉谷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龜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貨通,然後國實民富,而教化成。”
可見,“食”是指農業生產,“貨”是指農家副業布帛的生產及貨幣流通。因此,《漢書·食貨誌》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言“食”,下篇言“貨”。在上篇中,班固提出“谷賤傷農”的觀點,他說:“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
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與甚賤,其傷壹也。善為國者,使民毋傷而農益勸。”意思是說糧食價格貴了,百姓受害;糧食便宜了,又對種糧的農民不利。百姓受害就會流離失所,而農民農業受害,國家就會貧困。所以糧食太貴和太便宜都不好。只有懂得平衡,才能夠做到不損害老百姓,農民也能受益。
3.成語寓意
如果糧食價格高,市場物價飛漲,百姓就要為糊口付出更多,導致生活普遍艱難。如果糧食價格低,又會損害農民的利益,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導致糧食生產的下降。農民糧食生產下降,產量降低,又必然使得糧食價格上升,物價高,又會反過來傷及壹般百姓。
成語告訴人們,無論是傷民或者傷農,最後都是互相傷害,導致人民生活動蕩。只有正確執行價格政策,制訂合理的農產品比價和工農產品交換比價,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和調整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利益關系,才能使農商均衡發展,保護人民利益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