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人。1948年高中時期開始發表作品。五十年代初任編輯開始寫詩。1956年出版第壹部詩集《農村夜曲》。1957年1月參與創辦詩刊《星星》,並發表散文詩《草木篇》,由此為詩界、文學界矚目。但後者不久即遭到公開批判,被認為是“站在已被消滅的階級立場”上,“向人民發出的壹紙挑戰書”,由此被打為右派,遣送回原籍勞動。七十年代末回歸文壇,仍然以詩作為主,記敘自己以往的生活遭遇和心理體驗,後結集為《流沙河詩集》(1982)、《故園別》(1983)、《遊蹤》(1983)等。
因才識揚名,因清脫為人仰重,因謙虛而備受愛戴,這便是人們心目中的著名詩人流沙河。
流沙河曾在中國詩壇上筆走龍蛇,飲譽海內外。10年前,先生突然“見異思遷”,棄詩而作文,鼓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撥弄出舉世矚目的壹個大旋渦。近年來,突然又波瀾不興,壹時間,文化人都在詢問他的“流向”。蜀國的文學圈子壓根兒就消失了他那瘦比黃花的影子,消失了他那讓人心頭擱不下的謙恭,消失了他興之所至談笑驚座的幽默。
先生已逾七旬,身高1.7米,體重卻只有90多斤,怎壹個“瘦”字了得,他的樣子,容易使人聯想到經霜後的棗樹,秋塘裏的殘荷。光陰似箭催人老,先生已是兩鬢如霜了,但雙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態依然恬淡超然。先生言談海闊天空,雅俗***賞,亦莊亦諧。他幽默的質量,可謂絕唱,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裏,引經據典,從早“幽”到晚。
先生是四川金堂人,生於1931年11月11日,幼習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和《星星》詩刊編輯。1957年“反右”運動中,因《草木篇》被毛主席親自點名,“假百花齊放之名,行死鼠亂拋之實”。流沙河在全國上下被批倒批臭,後連續接受多種“勞動改造”(白天修路,鋸木頭,傍晚遭批鬥),累計20年。1979年他被調回四川省文聯,從1985年起專職寫作,並先後出版了《鋸齒嚙痕錄》、《獨唱》、《臺灣中年詩人十二家》、《流沙河隨筆》、《流沙河詩話》、《故園別》、《遊蹤》、《莊子現代版》、《Y先生語錄》等著作。迄今為止,已出版小說、詩歌、詩論、散文、翻譯小說、研究專著等著作22種。
先生原名余勛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書?禹貢》之東至於海,西至於流沙,因國人名字慣為三字,遂將“河”復補。
先生的400則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語錄》堪稱壹絕,真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先生是壹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標新立異,出語有典,理據有度。流傳頗廣的《莊子現代版》就是佐證,充分體現出他的學者風範。
先生走路的步態有異於常人,似乎有點腳不著地,給人壹種飄逸感,但又不是飄飄欲仙的那種,身子薄菲菲像只風箏。風箏飛在藍天高處,輕輕漫漫,引人仰望。先生壹生中只有有限的幾次出川遊歷,最遠的壹次是南斯拉夫。雖然足跡未遠,雖然已逾七旬,卻足以擔當起壹個“老才子”的名分,寫起文章來縱橫捭闔,才情橫溢,機智幽默,反諷甚至狡黠,都在字裏行間隨處可見。
閑暇時,先生喜歡養養樹。他家布滿了各種小樹,卻沒有壹盆花。最高大的壹株是橡樹,他似乎頗有些為之自豪。那株橡樹站在窗前,為他擋住了市塵與市聲。太陽出來時,他的書桌上便滿是葉影晃動。
先生對家鄉菜肴偏愛有加,對成都壹川菜館題壁贊曰:“民以食為天,食以民為銓,百姓所贊揚,物美價且廉。”並對“白肉拌蒜泥,腰花炒豬肝,落座便可啖,爽口即為鮮。雞丁說宮保,豆腐說淮南,鍋巴燴肉片,炸響滿堂歡……”大加推崇。有朋自遠方來,如臺灣詩人余光中等來訪,便以燒餅小菜、蒸牛肉和夫妻肺片等招待客人,於是主客盡歡,念念不忘。先生還在《Y先生語錄》中說:“春天的苕菜,還有香椿拌嫩胡豆喲,夏天的涼粉,還有酸豇豆炒碎牛肉喲,秋天的泡海椒,還有幹煸狗爪豆喲,冬天的泡青菜,還有豆豉熬臘肉喲。”引得讀者口水長流,望梅止渴。
先生日常居家好靜思,喜讀書,此外亦獎掖後進,扶持新人,基本謝絕社交應酬。常以春蠶吐絲之態,為中國文學的寶庫傾吐著字字珠璣。滄桑歲月終未使這條河枯竭幹涸,相反,它正滿載至清至純之水,以自身獨有的流向,靜靜地匯入我們民族文化史的無盡長河。
乞丐
門外誰呼喚?
河南父老,逃荒來討飯。
“俺們不是壞人!”
懷中掏出證件。
東家端來剩菜湯,
西家端來陳飯。
兒學英文識beggar,
這回親眼看見。
愧我書生無能,
敢怒不敢言。
呼兒送去冷紅薯,
羞見父老,掩門壹聲嘆。
哄小兒
爸爸變了棚中牛,
今日又變家中馬。
笑跪床上四蹄爬,
乖乖兒,快來騎馬馬!
爸爸馱妳打遊擊,
妳說好耍不好耍?
小小屋中有自由,
門壹關,就是家天下。
莫要跑到門外去,
去到門外有人罵。
只怪爸爸連累妳,
乖乖兒,快用鞭子打!
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妳走到黎明。
饑寒的年代裏,理想是溫飽;
溫飽的年代裏,理想是文明。
離亂的年代裏,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裏,理想是繁榮。
理想如珍珠,壹顆綴連著壹顆,
貫古今,串未來,瑩瑩光無盡。
美麗的珍珠鏈,歷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
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載著妳出海遠行。
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
可望不可即,折磨著妳那進取的心。
理想使妳微笑地觀察著生活;
理想使妳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理想使妳忘記鬢發早白;
理想使妳頭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鬧鐘,敲碎妳的黃金夢;
理想是肥皂,洗濯妳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壹種獲得,
理想又是壹種犧牲。
理想如果給妳帶來榮譽,
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
而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
寂寥裏的歡笑,歡笑裏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有理想者就是壹個“大寫的人”。
世界上總有人拋棄了理想,
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
給罪人新生,理想是還魂的仙草;
喚浪子回頭,理想是慈愛的母親。
理想被玷汙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驗妳的堅貞;
理想被扒竊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來,以後要當心!
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
可厭地誇耀著當年的功勛;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終生,
可笑地詛咒著眼前的環境。
理想開花,桃李要結甜果;
理想抽芽,榆楊會有濃陰。
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流沙河
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遷回金堂槐樹街老家。幼習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轉習新文學,1948年始發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學農業化學系,寫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群眾》編輯、《星星》編輯。1957年後在成都從事多種勞作,工余研讀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勞動糊口,***12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1979年復出發表作品。年底調回四川省文聯,任《星星》編輯。1985年起專職寫作。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
(《語文學習》1996年第6期)
<<理想>>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
西雙版納流沙河
西雙版納流沙河是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西部的壹條主要河流。河上遊的兩條支流,左支源於邦敢山,自西北而東南穿越西雙版納的最大壩子猛遮壩;右支發源於西雙版納布朗山三垛山,經猛混壩子進入猛遮壩子東南與左支相匯東流,穿越猛海壩子進入西雙版納景洪後匯入瀾滄江。幹流長92公裏,流域面積2064平方公裏。
李拂壹先生所著《車裏》記載說:“流沙河原名南哈河”。“南哈”,是句傣語,是當地傣族對西雙版納流沙河的稱謂。“南哈”中的“南”意為河流;“哈”是腥臭。“南哈”意為腥水河。傳說,西雙版納猛遮壩子原是壹個湖泊,湖中浸泡著壹對雕魔的臭屍,使湖水帶有腥味,西雙版納流沙河的左支流進猛遮湖後,帶著腥味南流,使河水也帶上了腥味。因此,古代西雙版納傣族便稱此河為南哈。公元1915年成書的《普思沿邊治略》記述光緒二十六年(1900)五月西雙版納猛宋叭(帕雅)被革職壹事時,有“殺猛宋叭於流沙河”之語,說明西雙版納流沙河壹名在清代便已使用。由於此河主要流經平壩,河床上多沙無石,故名流沙河。
西雙版納流沙河的中上遊,主要在西雙版納猛遮、猛混和猛海3個平壩中間穿流,河床平緩,水流隨季節變化,歷來不用於航運,只用於灌溉。昔日西雙版納傣家人主要在幹流上安裝紡車形的水車提水灌田,據記載,僅在西雙版納猛海壩子中的流沙河幹流上,便安裝過64架提水灌田的水車。1958年以後,當地人民政府領導群眾在西雙版納流沙河上修建引水、蓄水工程。當年首先在距西雙版納猛海縣城3公裏的流沙河幹流上,修建了壹座滾水壩,引水灌溉西雙版納猛海壩子中的水田。此後,又在西雙版納流沙河上遊的支流上修築了猛邦水庫、曼滿水庫、那達猛水庫等40多個水利工程,使水車提水成為歷史。
西雙版納流沙河因源頭坡陡源短,幹流河床平而多灣,每逢遇到連日暴雨,源頭洪水夾帶泥沙湧入幹流,時常造成大小不同的災害。70年代以來,對壹些急灣、窄道進行治理,加之支流上蓄水工程增多,災害已大大減少。
流沙河流出西雙版納猛海壩子以後,在壹段多石的峽谷內奔流,河床變窄,水流變急,落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