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壹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中國清初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作者。除《聊齋誌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200萬言。蒲松齡生前,《聊齋誌異》刊行後,遂風行天下。在其後壹個時期裏,仿效之作叢出,造成了誌怪傳奇類小說的再度繁榮。許多篇章不斷被改編為戲曲、電影、電視劇,影響是深遠的。《聊齋誌異》還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齡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擴展資料:
蒲松齡生前,《聊齋誌異》已引起周邊人們的興趣,競相傳抄。《聊齋誌異》刊行後,遂風行天下。在其後壹個時期裏,仿效之作叢出,造成了誌怪傳奇類小說的再度繁榮。
20世紀以後,不僅《聊齋誌異》仍為人愛讀,而且其中許多篇章不斷被改編為戲曲、電影、電視劇,影響是深遠的。《聊齋誌異》還很早便走向了世界,現在已有日、美、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羅馬尼亞、波蘭、西班牙等近20余種語言的譯本,流傳於世界各地。蒲松齡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聊齋誌異》問世後,風行壹時,模仿之作紛紛出現。清乾隆年間主要有沈起鳳《諧鐸》和邦額《夜談隨錄》浩歌子《螢窗異草》等。乾隆末年,袁枚撰《新齊諧》(原名《子不語》)二十四卷,續十卷,作者自序其創作動機說:“文史無以自娛,乃廣采遊心駭耳之事,妄言妄聽,記而存之,非有所感也。”
魯迅評為:“其文屏去雕飾,反近自然,然過於率意,亦多蕪穢,自題‘戲編’,得其實矣。”(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二篇。)作品內容大都是些供無聊消遣的神鬼怪異之作,沒有什麽思想價值,不過其文筆確如魯迅先生所評頗自然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