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xiǎn ㄒㄧㄢˇ
動◎ 少:~為人知。屢見不~。
作為,指人在事業中的建樹與成就
鮮 繁體字:鮮
拼音:xiān xiǎn 註音:ㄒㄧㄢ ㄒㄧㄢˇ
簡體部首:魚,部外筆畫:6,總筆畫:14
繁體部首:魚
五筆86:QGUD 五筆98:QGUH 倉頡:NMTQ 鄭碼:RUC
筆順編號:35251211431112 四角號碼:28151 UniCode:CJK 統壹漢字 U+9C9C
基本字義
--------------------------------------------------------------------------------
● 鮮
(鮮)
xiān ㄒㄧㄢˉ
◎ 新的,不陳的,不幹枯的:~果。~花。~嫩。新~。
◎ 滋味美好:~美。~甜。這湯真~。
◎ 有光彩的:~明。~亮。~艷。
◎ 味美的食物:嘗~。時~。
◎ 特指魚蝦等水產食物:海~。魚~。
◎ 〔~卑〕中國古代北方民族。
◎ 姓。
其它字義
--------------------------------------------------------------------------------
● 鮮
(鮮)
xiǎn ㄒㄧㄢˇ
◎ 少:~為人知。屢見不~。
漢英互譯
--------------------------------------------------------------------------------
◎ 鮮
bright delicacy delicious fresh rare
相關詞語
--------------------------------------------------------------------------------
◎ 鮮
陳
方言集匯
--------------------------------------------------------------------------------
◎ 粵語:sin1 sin2
English
--------------------------------------------------------------------------------
fresh; delicious; attractive
詳細字義
--------------------------------------------------------------------------------
◎ 鮮
鮮、鱻 xiān
〈名〉
(1) (會意。從魚,從羊。“魚”表類屬,“羊”表味美。本義:魚名。出貉國)
(2) 假借為鱻。鮮魚,活魚 [live fish;aquatic food]
冬宜鮮羽。——《禮記·內則》。註:“生魚也。”
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河上公註:“鮮,魚。”
調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鮮。——宋· 張元幹《水調歌頭》
冬宜鮮羽。——《禮記》
(3) 又如:鮮眼(像魚那樣的圓眼);魚鮮;海鮮;鮮膾(切細的鮮魚肉);鮮鱗(活魚);鮮羽(活魚和活鳥)
(4) 鮮美的食物 [fresh food;delicious food]
惟君用鮮。——《左傳·襄公三十年》
薦鮮知路近,省斂覺年豐。——唐玄宗《幸鳳泉湯》
(5) 又如:時鮮;嘗鮮;鮮肥(魚肉類美味肴饌);鮮食(鮮活的食品);鮮殺(活殺的獵物)
詞性變化
--------------------------------------------------------------------------------
◎ 鮮
鮮 xiān
〈形〉
(1) 新鮮 [fresh]
炰鱉鮮魚。——《詩·大雅·韓奕》
芳草鮮美。——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魚臘鮮獸皆如初。——《儀禮》
根色鮮澤。——宋· 沈括《夢溪筆談》
(2) 又如:屢見不鮮;數見不鮮;鮮食(新鮮的食品);鮮獸(新殺的禽獸)
(3) 鮮艷 [bright-colored;gaily-colored]。如:鮮妝(鮮明美麗的打扮);鮮衣(華美的衣服)
(4) 鮮明;明潔,潔凈 [clear]
衣服常鮮於我。——《漢書·廣川惠王越傳》
(5) 又如:鮮色(清新美麗的顏色);鮮新(清新)
(6) 味美 [delicious;tasty]
飫肥鮮者。——明· 劉基《賣柑者言》
無鮮肥滋味。——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7) 又如:鮮爽(鮮美爽口);鮮脆(鮮美脆嫩);鮮香(鮮美芳香)
(8) 獨特 [special]。如:她的行事作為就是很鮮,和別人都不壹樣
(9) 夭折的,早死的 [die (young)]
葬鮮者自西門。——《左傳·昭公五年》
(10) 另見 xiǎn
常用詞組
--------------------------------------------------------------------------------
◎ 鮮卑 Xiānbēi
[匈奴serbi] 本指壹種獸,古代鮮卑人崇拜它,因而把它用作部族(部落)的名稱,居住在今東北、內蒙古壹帶
◎ 鮮脆 xiāncuì
[fresh and brittle] 新鮮脆嫩
這裏出產的甜瓜鮮脆,帶有奶香
◎ 鮮果 xiānguǒ
[fresh fruit] 新鮮的水果
◎ 鮮紅 xiānhóng
[bright red] 鮮艷的紅色
◎ 鮮花 xiānhuā
[fresh flowers] 新鮮的花朵
◎ 鮮貨 xiānhuò
[fresh fruit or vegetables or fresh aquatic foods] 指新鮮的蔬菜、水果、魚蝦等
◎ 鮮麗 xiānlì
[fresh and beautiful] 艷麗
衣著鮮麗
◎ 鮮亮 xiānliang
[fresh;be bright and shining] 沒褪色的;不暗淡的
那些梁和漆都很鮮亮
◎ 鮮靈 xiānlíng
[fresh and tender] 新鮮有生氣;鮮嫩而水分多
鮮靈水嫩的青菜
◎ 鮮綠 xiānlǜ
[bright green] 鮮明的綠色
鮮綠的秧苗
◎ 鮮美 xiānměi
[delicious;tasty] 新鮮味美
壹種鮮美的混合佐料
◎ 鮮明 xiānmíng
(1) [brilliant]∶ 指色彩明亮
色彩鮮明
(2) [unequivocal]∶壹點不含糊的
鮮明的立場
(3) [well-define]∶輪廓清楚的
鮮明的印象
◎ 鮮嫩 xiānnèn
[crisp;fresh and tender] 新鮮而嬌嫩
鮮嫩的萵苣
◎ 鮮濃 xiānnóng
[rich and gaudy] 鮮艷濃重
鮮濃的紅色
◎ 鮮甜 xiāntián
[fresh and sweet] 鮮美甘甜
鮮甜的王蜂蜂蜜
◎ 鮮血 xiānxuè
[blood] 鮮紅的血
◎ 鮮妍 xiānyán
[vivid] 光彩美艷的樣子
色彩鮮妍
◎ 鮮艷 xiānyàn
[bright-coloured;gaily-coloured] [指顏色]∶強烈,艷麗
鮮妍明媚。——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整株作物都變紅了,襯著鹽堿地顯得格外鮮艷
◎ 鮮於 Xiānyú
[surname] ——復姓
◎ 鮮支 xiānzhī
[jasmine] 即梔子,常綠喬木,性寒味苦,可入藥
於是鮮支。——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基本詞義
--------------------------------------------------------------------------------
◎ 鮮
鮮、尠、尟 xiǎn
〈形〉
(1) 非常少,很不多 [little;rare]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大雅·蕩》
原小則鮮。——《史記·貨殖列傳》
以約失之者鮮矣(由於儉約而犯過失的人很少)。——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宋· 周敦頤《愛蓮說》
鮮不疫矣。——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又如:鮮薄(微少);鮮言(寡言);鮮胄(後代少);鮮淺(淺鮮);鮮乏(缺乏);鮮少(很少)
詞性變化
--------------------------------------------------------------------------------
◎ 鮮
鮮 xiǎn
〈動〉
(1) 缺少;不足[lack;be short of]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李密《陳情表》
(2) 另見 xiān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字部鮮
--------------------------------------------------------------------------------
《唐韻》《集韻》《韻會》?相然切,音仙。魚名。出貉國。《禮·內則》冬宜鮮羽。《註》鮮,生魚也。又《玉篇》生也。《書·益稷》暨益播奏庶艱食鮮食。《傳》鳥獸新殺曰鮮。《儀禮·士昏禮》臘必用鮮。《疏》義取夫婦日新之義。《左傳·襄三十年》唯君用鮮。《註》鮮,野獸也。又《廣韻》潔也。《易·說卦》為蕃鮮。《註》鮮,明也。又《釋名》鮮,好也。《玉篇》善也。又國名。《後漢·東夷傳》昔箕子避地朝鮮。又《鮮?傳》鮮?者,依鮮?山,故因號焉。又山水名。《水經註》北鮮之山,鮮水出焉。又姓。《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又鮮於,復姓。《風俗通》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其子食采於朝鮮,因氏焉。又《廣韻》《集韻》?息淺切,音獮。《易·系辭》故君子之道鮮矣。《釋文》盡也。又《書·無逸》惠鮮鰥寡。《傳》又加惠鮮乏鰥寡之人。《疏》鮮,少乏也。《詩·鄭風》終鮮兄弟。《箋》鮮,寡也。《禮·中庸》民鮮能久矣。《註》鮮,罕也。又少也。亦善也。《詩·邶風》籧篨不鮮。《箋》鮮,善也。《朱傳》少也。又《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李巡雲:大山少,故曰鮮。《詩·大雅》度其鮮原。《傳》大山曰鮮。《朱傳》鮮,善也。又《正韻》與獻同。《禮·月令》天子乃鮮羔開冰。《註》鮮當為獻,聲之誤也。又與犀同。《前漢·匈奴傳》黃金犀毗壹。《註》師古曰:犀毗,帶鉤也。亦曰鮮?,亦謂師氏,總壹物也,語有輕重耳。又《集韻》私箭切,獮去聲。姓也。
說文解字
卷十壹魚部鮮
--------------------------------------------------------------------------------
魚名。出貉國。從魚,羴省聲。相然切
zuò wéi ㄗㄨㄛˋ ㄨㄟˊ
作為(作為)
◎ 作為 zuòwéi
(1) [what one does;conduct;deed;action]∶所作所為;行為
從他的作為可以看出他的態度
(2) [achievement;accomplishment]∶人在事業中的建樹與成就
她不會有大的作為
(3) [regard as;take for;look on as]∶當作
以他作為知已
(4) [as]∶就人的某種身分或事物的某種性質來說
作為國家幹部,我們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壹位
zuò wéi ㄗㄨㄛˋ ㄨㄟˊ
作為(作為)
(1).創制。《詩·小雅·巷伯》:“寺人 孟子 ,作為此詩。”《禮記·樂記》:“然後聖人作為鞉、鼓、椌、楬、塤、箎。”《墨子·辭過》:“故聖王作為宮室,為宮室之法。”《史記·秦本紀》:“夫自上聖 黃帝 ,作為禮樂法度。”
(2).所作所為;行為。 唐 白居易 《策項壹》:“化之善否,系乎君之作為。” 孫犁 《秀露集·關於紀昀的通信》:“[ 高士奇 ]這種做法……如果我們只看他的文集能想象出他的這種作為嗎?”
(3).特指人力所為。 元 劉塤 《隱居通議·樊宗師文》:“要亦出於自然,非作為也。”
(4).指出力。《西遊記》第八七回:“妳若回心向善,趁早兒念佛看經,我還替妳作為,汝若仍前不改……性命不能保矣。”
(5).指人在事業中的建樹與成就。 梁斌 《紅旗譜》三五:“壹個學生娃子,不過散散傳單,喊喊口號,也不會有什麽大的作為。”如:這幾年,她在科研方面有作為。
(6).當做,做為。 曹禺 《北京人》第壹幕:“這間小花廳,當年是作為壹個談機密話的地方。” 柯巖 《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壹》:“於是我,作為壹個作者,也馬上看見了我筆下眾多的人物,怎樣紛紛紜紜地走上了他們每個人的人生之路。”
作假,實行欺騙。為,同“ 偽 ”。《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毋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 鄭玄 註:“作為,為詐偽。”《漢書·五行誌上》:“作為奸詐,以傷民財。” 漢 徐幹 《中論·譴交》:“詎敢淫心舍力,作為非務,以害休功者乎?”
相關詞語:
作善降祥 作速 作作有芒 作罫 作偽 作孝 作人 作家歌 作厄 作誨 作嫁 作辭 作態 作證 作務 作家氣 作繭自縛 作得 觀機而作 即興之作 創作 點金作鐵 打恭作揖 谷類作物 笨作 擲地作金石聲 中國***產黨為公布國***合作宣言 始作俑者 唱沙作米 供銷合作社 蚤作 小器作 佳作 造作矯揉 追歡作樂 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