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我的家,讓我受不了!

我的家,讓我受不了!

如何面對不講道理的親人

大洋新聞 時間: 2008-03-29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武誌紅

壹個人對建立親密關系存在著錯誤的見解,居然還付諸於實踐,這實際上消滅了建立親密關系的可能性。

——摘自帕萃斯?埃文斯的著作《不要控制我》

最近,國內最熱的天涯論壇出現了壹個最熱的帖子。

1月19日,在天涯論壇的子論壇“天涯雜談”,壹個網名為“zwkrwxzr”的網民發表了題為《令北大蒙羞,醜聞記錄再次刷新,北大博士毆打嶽母,六次驚動110,居委會10個月調解》的帖子,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這個帖子的點擊率便達到近75萬,***約220頁,回復數則達37000,不敢稱絕後,但差不多是空前。

我很早的時候便留意到這個帖子,但直覺發帖子的人別有用心,在題目中刻意扯上“北大”、“博士”和“110”等字眼,明顯是炒作,並且我對把家務事這麽大張旗鼓地誇大有本能的反感,所以壹直沒關註這個帖子。

第壹次去看這個帖子是上周五。

當晚,我壹個多年沒見的同學張濱和新婚妻子小月(化名)路過廣州,我和他們聊天時,沒想到聊天的主題居然是他們和嶽父母的關系問題。

他們是去年結的婚。結婚後,小月的父母表示,希望能搬過來和他們住在壹起。因小月是獨女,張濱認為這是嶽父母愛女心切,所以便答應了。

不承想,嶽父母到後的第壹天,張濱便發現,本來活潑開朗的妻子似乎壹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張濱沒有問妻子為什麽會變了壹個人似的,但不久他便明白了原因所在。

原來,嶽父母,尤其是嶽母,很喜歡發號施令,似乎小兩口的壹切日常生活習慣都大有問題,只有她的意見才唯壹正確。

鬧自殺,只是為了令妳聽話

小月回憶說,當時,她感覺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小學和初中時代,處處都在父母的“監視”之下,好像總有兩雙眼睛在盯著她,而且時時都在斥責她,挑她的毛病,並要她聽他們的。

要她聽話也就罷了,關鍵是,如果她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媽媽就會壹遍又壹遍地說她,話也越來越難聽,直到她接受他們的要求後才會停下來。每當這個時候,小月就有發瘋的感覺。

不過,從小到大,小月已經習慣了父母的這種做法,盡管感覺重新回到了被監視的氛圍下,她並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

然而,張濱看不過去了。他說:“我本來壹直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看,也當成老人來尊重,但我越來越發現,我的嶽母太多的時候蠻不講理,她幹涉我們的壹切,而且很多時候,明明她錯了,她還是非得要我們聽她的,如果我們不願意,她就會發脾氣,會指桑罵槐,總之會用壹切辦法給我們施加壓力。”

如果說,小月是在獨裁式家庭長大,孩子必須無條件地聽父母的,那麽張濱就是在民主式家庭長大,他的父母從來不會強求孩子聽自己的,如果孩子比自己更有道理,張濱的父母隨時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接受孩子的選擇。

因而,張濱根本就不吃嶽母那壹套,他經常和嶽母發生沖突。並且,小月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後,她也變得越來越獨立,媽媽對她的影響力越來越小。

可以想見,小兩口和嶽父母的關系越來越僵。

壹起住了約壹個月後,突然有壹天,小月回家後發現,父母不吭聲地收拾了行李,並堆在客廳最顯眼的地方。

看到這壹情境,小月明白,這是父母在要挾她。他們總是這樣,在要求她聽話時,會先用溫柔的方式,如果還不行,就用粗暴的方式攻擊她,如果這壹招還不奏效,他們就會轉而傷害自己。這時,盡管感受到了要挾的含義,但她仍會內疚,覺得自己是壞女孩,譴責自己怎麽能讓父母這麽傷心呢,於是最終會順從父母。

然而,這壹次,她隱隱希望父母回家,因為本來她和丈夫的小日子過得很開心,但父母的到來毀掉了他們的生活。

當看到這壹招還不能奏效後,小月的媽媽變得歇斯底裏起來,她壹邊痛哭壹邊用最難聽的話痛罵女兒,情緒激動的時候,還喊著要跳樓。

這時,小月覺得撐不住了,她和丈夫商量,是不是挽留父母壹下。但張濱說,妳的媽媽這麽愛自己,她怎麽會自殺,她不過是做給妳看罷了,妳就讓她繼續表演吧,最後她會自己停下來。

結果,正如張濱所料,小月的媽媽最終自己平靜了下來,並和丈夫悻悻地回到了老家。

“妳媽那奶1000塊壹粒”

和他們聊完後,我在回家路上,想起了天涯論壇的帖子,覺得它應該和我今天聽到的故事很像,於是回家後打開電腦第壹次看了這個帖子。

果真如此,zwkrwxzr的這個帖子所反映的故事,和張濱夫妻與嶽父母的故事如出壹轍,只不過遠為嚴重而已。

這個帖子,講的是北大佛學博士孟領打嶽母,從而引起了糾紛,導致6次驚動110都沒有解決問題。

這個帖子的題目嘩眾取寵,主文也漏洞百出,明眼人壹眼就可以看出這個帖子是壹面之詞。因而,這個帖子僅在第壹頁引起了部分網民對“北大佛學博士”的攻擊,到了第二頁後,幾乎就是對孟領的嶽父母壹方的壹邊倒地攻擊了。

據孟領的嶽母張鳳堂透露,這個帖子是她的丈夫、退休英語教師李德經寫好後,再去網吧找其他人發到天涯論壇的。不過,天涯的網友普遍認為,這個帖子是孟領的小舅子李×誌發上去的,而且李×誌還在多個論壇發過相關帖子,但都沒引起關註,只有天涯論壇這壹篇帖子引起了轟動。

這個帖子不是在網絡上引起轟動,也引起了媒體的關註,除了多家報紙做過報道外,遼寧電視臺的“王剛說故事”和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都對這壹事件做了專訪。

然而,媒體的專訪也罷,還是網絡文章也罷,差不多每次引起的都是對孟領嶽父母的壹邊倒的聲討。

大家的反應如此壹致,因為這件事的事實很簡單:嶽父母來到女兒家,與女婿和女兒矛盾日益嚴重,最終女婿、女兒和外孫被迫離開自己買的房子,在外面租房子住,而所謂的居委會調節和六次驚動110,都是女婿和女兒找的,而根本不是嶽父母所為。

Zwkrwxzr的帖子把北大佛學博士孟領說得很暴力,但是,這麽暴力的女婿怎麽會帶著老婆和孩子被趕出了自己家呢?

因為這壹點,盡管Zwkrwxzr的帖子是攻擊孟領的,但還是招致了網友的質疑和批駁。

Zwkrwxzr在帖子中說,孟領打了嶽母,但鄰居作證說,其實是嶽母不斷打女婿耳光,而孟領只是不斷擋嶽母的手而已,從未還手。

更要命的是,在接受“今日說法”的采訪時,李德經的幾番言論引起了人們普遍的反感。

在電視畫面上,他壹邊揮舞手臂壹邊說:“妳媽那奶1000塊壹粒,對不對……170萬,我說妳把170萬拿來,我點了就走。”

而李德經的女兒李×巖對記者出示了父親寫給她的信,在信上,李德經對女兒寫道:

妳是老李家的種,老李家的苗,妳長在老李家的土地上,老李家為妳澆水、施肥,妳身上流淌著老李家的血液,我們老李家把妳培養成壹棵參天大樹,老孟家把這棵樹伐倒破成木材,蓋房子,做家具燒火做飯,樹毀了。這不行,老李家是不允許的。

從生命的價值觀來看,妳永遠欠我們的,還不起。我們住妳的房,妳還欠我們的。

信的最後,李德經還詛咒女兒“不得好死”。此外,他還對記者說,他恨不得捅死女兒。

“不惜壹死”的由頭可能是小事

相比之下,孟領嶽母張鳳堂的言論沒有多少極端表現,但她暗示說“不在北京生,肯定在北京死”,這也顯示了她“不惜壹死”也要繼續鬥下去的決心。

但是,到底鬥什麽呢?作為父母,也作為嶽父母,張鳳堂夫婦他們的終極目的到底是什麽?

對於張鳳堂夫婦的動機,目前網上最流行的說法是,他們是為了房子,他們之所以趕走女兒壹家三口,並要女兒拿170萬元來“贖身”,也是為了買壹套大房子,而無論是占據女兒的房子,還是買新房子,都是為了剛研究生畢業工作不久的同在北京的兒子李×誌。

不僅網友這麽看,李×巖和孟領夫婦也這麽認為,他們對記者明確說,嶽父母動機不純,2004年來北京和他們住在壹起就是為了這壹套房子。

作為父親,李德經寫給女兒的信也顯示了這壹點。他顯然是把女兒當作了搖錢樹,當成了自己的私人財產,看不得很少工作的女婿“享受”自己培養出來的女兒的財富。

不過,這有可能只是壹個終極的結果。

什麽是源頭呢?很可能和我前面提到的張濱與小月的例子壹樣,是壹些瑣碎的小事。

在電視畫面上,孟領說,他的嶽母非常恐怖,他太太非常怕她,而嶽母也壹直對他們橫加幹涉。

所謂“橫加幹涉”,我的理解是,很可能張鳳堂和小月的媽媽壹樣,兩人都是支配型的性格,希望女兒壹切聽自己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們會習慣地否定女兒的壹切。之所以否定,並不是因為女兒真的不行,而是為了通過否定打壓女兒的獨立意誌,這樣才好聽自己的。關於這種性格的人,我在前壹期文章《徹底否定妳,只為支配妳》中做了詳細的介紹。

為了追求這壹目的,這樣的人會使用壹切奏效的手段。壹開始,心理比較健康的媽媽還會采取溫柔的手段,當看到溫柔的手段不能奏效後,便會升級為攻擊性的手段,當攻擊性的手段還不能奏效時,他們可能會使出最後的殺手鐧——傷害自己或同歸於盡。

如果經常使用攻擊性的手段和自毀性的手段,那麽這樣的人壹般都有嚴重的偏執性格。這樣的人從不會反省自己的責任,而認為責任全在對方身上。

之所以攻擊妳,是為了讓妳不離開我

前不久,我采訪過壹個年輕女子,她說丈夫屢屢出軌,令她非常痛苦。看上去,她非常可憐。然而,隨著和她聊天的深入,我經常感到不寒而栗,因為,她為了讓丈夫就範,會使用壹些很可怕的手段。譬如,她會整晚地大吵大鬧,還頻頻地將事情鬧到居委會、派出所和其他政府部門,而最極端的壹次,她將自己家的房子燒著了。

這個女子是支配型的性格,為了迫使丈夫接受她的支配,她不惜使用極端的攻擊性或自毀性的手段。她說,她已做好了兩敗俱傷的準備,如果最後她的丈夫還是不和她好好過,她會殺掉他壹家然後自殺。

我將這壹故事講給另壹個女孩聽,她說,她就是這種類型的人,她深深地理解這個女子,如果這個女子最後做出極端的行為,她不會感到驚訝。

不過,這個女孩繼續說,其實令這個女子改變過來也很簡單。如果那個男人深深地愛她,知道她的壹切極端行為其實都是為了能留住他,因而寬容她,那麽最終她就會死心塌地地愛上他,甘願為他而死去。

這個方法聽起來是很簡單。但是,這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壹般人不可能做到這壹點。畢竟,攻擊行為就是攻擊行為,任何攻擊行為裏都藏著或多或少的憤怒與仇恨,這種情緒勢必會傳遞到對方身上,從而在對方身上喚起焦慮或恐懼等情緒,令他不由得想遠離她。

再回到“北大佛學博士”事件上來。我想,作為媽媽,張鳳堂即便有偏愛兒子的傾向,她也壹樣希望和女兒保持壹個親密的關系。但是,她和女兒相處的模式是“妳必須聽我,否則我就讓妳好看”。也就是說,當她和女兒的關系出現疏遠時,她沒有學會用溫和的方式去改善關系,而是會采用攻擊性的方式,以迫使女兒服從自己。女兒和她的關系越疏遠,她會越恐慌,同時采用的方式會更富有攻擊性。

可能,這是她和女兒打交道的主要方式甚至唯壹方式。

和前面提到的那個年輕女子攻擊丈夫壹樣,張鳳堂攻擊自己的女兒,其終極目的是為了不讓對方離開自己。

但是,除非對方被她們徹底嚇住,否則她們的做法只會讓自己的親人更加遠離自己。

很可能,以前在自己的家裏,張鳳堂能用這種方式保持和女兒的壹個適當親密關系,但是,在女兒自己的家裏,因為有了另壹個親人的支持,這種攻擊性的辦法已不能奏效了。

這時,壹般人都做不到反思自己的固有邏輯,這個媽媽也不例外,她反而對自己攻擊性的方法更加執著,這最終摧毀了她和女兒壹家的關系。

在采訪中,李×巖顯然希望父母能反思。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她的媽媽變得更有攻擊性,所以她才會說“不在北京生,但肯定在北京死”。

為了讓親人屈服於自己而不惜壹死的人,從來不是極少數。我們每天在新浪網的社會新聞上看到的親人相殘的惡性事件,多數是這類人所為。

為了生個孫子,威脅殺死孫女

關註這壹事件時,我想了另壹件事。

在政府部門擔任要職的林先生對我說,他痛苦極了,因為他的父親逼他離婚。

原來,林先生的太太生了壹個女兒,而他的父親極其渴望有壹個孫子,那樣他才有面子回有重男輕女的傳統的老家。

但是,林先生和太太都是公職,如果生第二胎,他們的工作都會丟掉。

所以,他的父親要他離婚,然後再娶壹任太太,這樣就可以既保住職位又能再要壹個孩子了。

林先生愛太太,也愛女兒,自然不願這麽做,所以壹直采取拖字訣,並和妻子極力討好父親,希望父親能改變主意。

當發現兒子根本不想離婚後,林父大怒,他把家裏的東西全部砸爛,並威脅兒子說,如果妳不離婚,小心我殺死妳女兒。不僅如此,他還幾次找茬打過兒媳耳光,希望兒媳能主動提出離婚。

父親這樣做,令林先生痛苦不堪,他幾次起了殺心,想幹脆殺掉父親,然後和妻女遠走他鄉,或幹脆大家壹起死。

林先生還有媽媽,但媽媽怕極了丈夫,從來不敢對丈夫說半個不字。

林先生是壹個很魁梧的漢子,但對我訴說這壹切時,我似乎覺得,他變成了壹個很小很小的小男孩,對自己年近六旬的父親充滿了恐懼。

這種恐懼是怎麽來的,他的答案則很簡單——從小到大,他的父親已暴打了他不知多少次。

有過這樣經歷的人,無論他看上去多麽強壯,當他面對父親時,他的內心仍然是壹個瑟瑟發抖的小孩。

然而,壹旦這個恐懼消除了,他就會看到真相:他已非常強大,無論是體力上、經濟上、社會地位上還是道德輿論上,其實他都占據著有利地位。

當時,我沒給他提供具體的建議,只是指出,他需要好好去認識自己的恐懼,壹旦當他放下這個恐懼後,他就會發現,不必采取極端行為,他壹樣可以找到有效的辦法。

解決辦法:靈活的手腕,堅定的態度

大約過了兩個月後,他寫信給我說,問題已大為改觀了。的確,當他認識到自己的恐懼源自過去,而自己目前其實已經很強大後,他找到了很多非常有效的辦法。

他說,他先是趁父親不註意,與太太和女兒搬出了家。接著,他通過寫信的方式告訴父親,他很愛妻子和女兒,他不會放棄她們,他也愛父親,但他堅定地說,父親的願望不合理,那只是父親自己的想法,父親不能把這個想法強加在他身上。他還用很平靜的口氣對父親說,我擔心(不是害怕)妳目前的狀況,我擔心妳做出令妳自己都後悔的傻事,所以我們三人暫時離開家,直到妳情緒平靜下來為止。

壹開始,林父發現兒子壹家不見後,大發雷霆,發出了更可怕的威脅,但林先生仍然很平靜地通過各種渠道與父親溝通,很明確地對他表示,我永遠是妳的兒子,但妳的情緒狀況有問題,請妳平靜下來。

只過了不到半個月,無計可施的林父就平靜了下來,他不再發出什麽死亡威脅,但主動表示要與“不孝子”決裂。對這壹點,林先生也拒絕接受,他說,我無論如何都是妳的兒子,我知道妳還是在生氣。

最後,林父表示,既然兒子已不再聽他的,而且兒媳與他關系也不好,他寧願回到老家,但要兒子在老家縣城買壹棟房子,並且每個月給他800元的贍養費,這個數字足以保證林父和林母在老家過上不錯的生活。

這個結果令林先生簡直大喜若狂,因為他其實已怕極繼續和脾氣暴戾的父親生活在壹起,於是答應了父親的要求。

有意思的是,林父回到老家縣城後,突然反悔,要求將贍養費提高到每月1200元。

在我看來,林父這麽做,其實不過是支配欲望在作祟,他想繼續顯示自己可以支配兒子。所以,我第壹次對林先生出招說,不要答應得太痛快,妳壹定要心平氣和地和父親討價還價,妳的態度要堅決,同時不管父親怎麽發脾氣,妳都要努力保持平靜。這樣做,不是為了利益,而是為了讓父親知道,他對兒子沒有絕對的支配權,他不能為所欲為。壹旦他的心裏有了這壹意識後,他對兒子的支配欲望就會消減大半。

不久後,他給我寫來第二封信,說將對父母的贍養費談判到了每個月1000元。他寫道,盡管覺得和父母這樣討價還價很怪,但他和父親的關系倒的確平等多了。

林先生的這個故事表明,和支配欲望太強的親人打交道的確是個難題,妳既不能和他們太對著幹,那會引發事件的升級,但也不能順著他們,因為他們對妳服從的渴望是沒有止境的。

面對這樣的親人時,我們需要記住幾個要點:

1.他們其實最懼怕的是與妳分離,但不要因此輕易以此刺激他們,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說斷絕關系。

2.他們越攻擊妳,其實是越擔心妳會離開,他們認為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留住妳,所以妳要打消他們這種擔心。

3.他們渴望妳懼怕,但妳不能陷入這個陷阱,因為他們壹旦發現,妳根本不怕他,他就會明白這壹招數沒有意義。

4.他們壹般會有強烈的選擇性記憶,即只會記住對他們有利的信息,甚至常常會扭曲信息,把本來對自己不利的信息修改成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且意識上還信以為真。所以,有必要的話,可以用錄音和錄像等方式記下他們過分的言行,但記住要慎用這壹招數。

總之,只要能把握好堅定的態度——“我不會聽妳的,我也不會離開妳”和靈活的手腕,處理好與這樣的親人的關系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