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全國哪兒說話最難懂

全國哪兒說話最難懂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是網友總結的中國方言最難懂排行榜。2013年12月,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溫州話排名第壹。

但該問題較為復雜,而且備受爭議。

排行榜

編輯

第壹:溫州話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壹句話,說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講鬼話。

在中國最難懂十大方言中,溫州話排行第壹。[1]

據說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部隊相互之間聯系由於保密需要,都是派兩個溫州人,進行電話或者步話機聯系,而日本鬼子的情報部門,總是也翻譯不出這發音極其復雜的溫州話,可以說當時的溫州人就像美國大片中的風語者壹樣,為抗戰勝利起到了相當大作用。(出自《溫州話》壹書的作者沈克成先生)

同時,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溫州話起到了極好的保密作用。當時越軍有很多特工,我軍用過普通話、廣東話,都被敵軍破譯了。在1985年1月15日的中越邊界遭遇戰前的部署會上,首長要求連隊用溫州話通訊,之後,所有排長級幹部身邊的通訊員全部換成了溫州人,最終,驚心動魄的“115”戰役取得大捷。戰後的總結會上,首長還表揚了溫州話方言作戰的保密性很強。[2]

在美劇《盲點》中,溫州話因其難懂的特點,被稱為“惡魔之語”。[3]

第二:閩南語-潮州話

潮州話(Tiê-chiu-uē),亦稱為潮汕話,分布於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潮汕地區(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豐順縣)及海外以東南亞為主的潮人聚集地。

潮語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語法特殊、詞匯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等。如現代漢語是四聲拼讀,但潮語仍保留著八音拼讀的語音系統,發音復雜,以前有十六音(實為十六聲母)之說,如今是八音,而且土話摻雜太多,外人不易學到;潮語中客人叫人客,母雞叫雞母,臺風叫風臺,步行叫行路,鐵鍋叫鼎,瓶子叫樽等等;潮語中古漢語保留較完整,潮語壹字多義,壹個“食”字,幾乎包括了喝、吃、飲、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飲食動作,如食(吸)煙、食(喝)酒、食(啃)蔗、食(飲)水等,而這些又各自有自己的發音。

潮語古樸典雅,並且具備上述特點,早已引起海內外語言學家的關註,使得研究潮州話的人很多,有關潮州話的專著、字典、詞典也很多。潮語已經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潮州音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潮語的壹整套文讀系統,已逐步與現代漢語互相融合,互相滲透,使潮聲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韻,又不致生澀難懂。

“潮州九縣,縣縣有語”,說的是舊潮州府所屬九縣,每壹個縣的潮州話語都帶有不同的特點。這也體現了潮州話內部的差異性。

對於潮州話難以破解的神秘程度,坊間還有壹個傳言是:當年中方援越軍人在越戰中,為使通訊信號不被美軍破獲,就曾讓許多潮州籍士兵使用潮州話作為通訊用語,效果奇佳。

潮州話具有八音(現代漢語官話方言為四音),較古老的字典有《潮語十五音》,此後又有《潮汕字典》,近代又有潮語八音以及各種研究的著述。[1]

第三:粵語(聯合國定義為語言非方言)

粵語根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征,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語言。在學術界,它是除普通話外唯壹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語言。粵語的發音鏗鏘有力,音調詼諧,給人感覺好似在唱歌,但能聽懂粵語,對非本土人還是難度極大的,有很多詞匯發音和普通話差別非常大。大家在廣東電臺標準粵語(廣州話),而香港地區的粵語並非正宗,對上字幕是比較容易學的,畢竟是標準粵語,但粵語有很多地區性方言,普語對於兩廣人民來說都是難以聽懂的,因為普語很難聽懂,跟廣州話完全搭不上邊。在廣州等地呆壹段時間妳會逐漸明白並喜歡上這種吸引力強大的語言。

難懂指數9.5,上口指數3。[1]

第四:客家話

客家話分布地圖

客家語言壹般認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紀才開始定名為客家話。語言學者對於該將其歸屬至漢語方言,或當成壹門語言仍有壹定爭論;特別在中國國內,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壹。語言學術研究中,以梅州市區(梅江區、梅縣區)梅城口音的梅州話為代表,但現實中惠陽話影響較大;在臺灣以四縣腔為代表。[1]

第五:閩南語-雷州話

雷州話發音和泰語非常類似,本地人會說雷州話的大多都能聽懂泰國話(母語使用者更正:並不相似,本地人也大多聽不懂,泰語裏有許多巴利詞語,雷州話和潮汕話倒是有些***通之處)。

難懂指數9,上口指數3。[1]

第六:閩東語

閩東語區***有18個市、縣,大致包括歷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寧府兩府的屬地。這壹帶在元初曾同屬福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福州路為福州府,府治福州,轄13縣,相當於現代18縣、市的規模。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寧德、霞浦等縣始劃出設福寧州,直隸布政司管轄;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寧州為府,政治區域的壹致,長期***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有了語言***性,形成閩東語的***同特點,福清和平潭的閩東話在音韻及詞匯上帶有壹些閩南語的特征,這是閩東方言其它地方方言所沒有的。

第七:吳語-蘇州話

蘇州話體現了濃濃的古意和壹種書卷氣。蘇州人說“不”為“弗”,句子結尾語氣詞不用“了”而用“哉”,“妳”用“乃”,“時候”用“辰光”,“東西”用“物事”,“午飯”用“晝飯”,“晚了”用“晏”,“於是”用“乃麽”,舒服叫“適意”和“愜意”,玩用“孛相/白相“,藏用”囥”,洗用“汏”。

蘇州話歷來被稱為“吳儂軟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尤其女孩子說來更為動聽。在同屬吳語的其他幾種方言中,等都不如蘇州話來得溫軟。有句俗話說寧聽蘇州人吵架,不聽寧波人說話,充分說明了蘇州話的“軟糯”。

難懂指數8,上口指數4。[1]

第八:吳語-上海話

上海話

上海話和同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的蘇州話、嘉興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以來吳語太湖片的寧波話對上海話的影響是最大的。

上海人說“不”為“勿”,妳用”儂“,“時候”用“辰光”,“東西”用“物事”,“晚了”用“晏”,舒服叫“適意”和“寫意”,玩用“孛相/白相“,藏用”囥”,洗用“汏”。[1]

上海話難懂指數7.5,上口指數6。

第九:陜西話

陜西話(這是個不存在的偽概念,陜西方言包括陜北的晉語,關中的中原官話關中片以及陜南的西南官話)。

陜西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壹,從陜西方言中我們既可以窺視到古老的華夏文化的發展軌跡,又可領略到今人溢於言表的真情實感。由於陜西地理特點是東西狹窄南北長,各地方言土語大不相同,甚至同壹句話,因咬音輕重語速緩急不同而內容涵義不同。

難懂指數6.5,上口指數6。[1]

第十:四川話(西南官話)

四川話分布地圖

四川話在西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西南官話的壹個分支,語音、詞匯、語法等和普通話有很大的壹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點,而以語音方面的差異最大。四川話語音系統***有20個聲母、36個韻母、4個聲調,還有韻母兒化現象。由於四川人口眾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讓很多人熟知。

四川話難懂指數5,上口指數6。[1]

其他方言

湖北鹹寧話及江蘇南通話

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用過鹹寧話做明文密碼。鹹寧話難懂程度,不誇張地說,鹹寧城西和城北都不壹定能夠完全聽懂。在外地人聽來,鹹寧話如同日語,不知所雲。由於地方發展的局限性,鹹寧話沒有像吳儂軟話,潮汕話,粵語,客家話那樣傳播開來。

除了湖北鹹寧,使用江淮官話的江蘇南通方言也特別難懂,外地人常用外國語來調侃。實則據史書記載,南通地區古為流放犯人之地,因而南通地區的方言“雜糅”了全國各地的方音,接而演變成後來獨有的南通方言,南通地區五縣(縣級市)壹市壹區,各個地方的方言又特別不同,辨識度區分較大,方言中有的保存著古語,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終究因方言難懂,讓外地人常常以日語韓語等其他國家語言來“混淆視聽”。

張家港方言

張家港市隸屬江蘇的蘇州市,有8個鎮和1農業示範區,有多種方言,主要分為:澄東話、虞西話、老沙話、崇明話、江北話5種[4]

。張家港方言以難以聽懂著稱,很多外地人都說張家港方言聽起來像日語,壹點也聽不明白[5]

。不但外地人聽不懂張家港方言,就是張家港本地人,其他的幾種方言也不壹定能聽懂。比如相鄰的大新鎮和錦豐鎮。大新鎮講的是老沙話,而錦豐鎮講的是崇明話,這兩種方言就有很大不同。例如“哥哥”口語為“阿哥”,老沙話叫“阿大”,崇明話叫“阿姑”,所以兩鎮雖然只差十幾公裏,但用方言交流的話還是有很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