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三字的寫法

三字的寫法

三字的寫法橫、橫、橫。

三(拼音:sān)是漢語壹級通用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由三橫組成,每橫都是表數符號。三本義是數目的名稱,是二和四之間的整數,又表示序數第三,由此又引申表示多次或多數。

說文解字註

卷壹三部三,天、地、人之道也。陳煥曰:數者、《易》數也,三兼陰陽之數言。壹下曰:道立於壹,二下曰:地之數,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於文”二字別言之。

於文,壹耦二為三。成數也。此依《韻?》所引。《韻?》多據鍇本,今鍇本又非舊矣。“耦”各本作偶,今正。二下曰:從壹耦壹,以壹儷壹也,此曰:壹耦二為三,以壹儷二也,今又皆脫壹字。三畫而三才之道在焉,故謂之成數。“又”字下曰:手之列多,略不過三。

康熙字典

古文:弎。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並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壹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壹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壹,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壹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壹。

又《周語》:人三為眾,女三為粲,獸三為羣。

又姓。明三成誌。

又漢復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誌》: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