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的組詞如下:
窺尋、退尋、搜尋、百尋、按尋、上尋、熟尋、誰尋、思尋、相尋、尋逐、尋幽、推尋、詳尋、研尋、躡尋、棲尋、侵尋、切尋、尋勝、尋景、尋猜、尋理、尋詩、尋機、尋索、尋訪、尋問、尋芳、尋玩。
尋覓、尋案、尋釁、尋戴、尋環、抓尋、追尋、阻尋、壹尋、找尋、斟尋、尋非、尋俗、尋情、尋戈、尋人、尋味、尋履、尋取、尋討、尋求、尋摸、尋短、尋聲、尋尺、尋躡、尋思、尋仇。
含義
尋(拼音:xú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壹人伸開兩臂丈量的樣子,本義疑即壹種長度單位,即伸開兩臂的長度,合古代八尺。《說文解字》又解釋為抽出絲的頭緒並整理它,由此引申為治理。測量是為了探究,故尋表示搜求、查找,又有沿著之義,由此引申為連接不斷,又引申指時間,表示隨即、不久。
康熙字典
《唐韻》徐林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心切,並音潯。《說文》:繹理也,本作?,從工、口,從又、寸。工、口,亂也。
又寸,分理之也。彡聲。《增韻》:求也。《前漢·黃霸傳》:語次尋繹。註:抽引而出也。
又度名。《周禮·地官·媒氏註》: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小爾雅》:四尺謂之仞,倍仞謂之尋。《孟子》: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
又侵尋,猶浸淫也。《前漢·武帝紀》:巡郡縣,侵尋太山矣。
又借作溫燖。《左傳·哀十二年》:吳使人請尋盟。子貢曰:若可尋也,亦可寒也。註:尋,重也,溫也,前盟巳寒,更溫之使熱。與燖義同。
又長也。揚子《方言》:自關以西,秦晉梁益閑,凡物長謂之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