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步,規劃。規劃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建立數據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如系統調查(即對企業全面調查,畫出組織層次圖,以了企業組織結構),可行性分析,確定DBS(數據庫系統)的總目標和制定項目開發計劃。
第二步,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階段應該對系統的整個應用情況作全面的、詳細的調查,確定企業組織的目標,收集支持系統總的設計目標的基礎數據和對這些數據的要求,確定用戶的需求,並把這些要求寫成用戶和數據庫設計者都能夠接受的需求分析報告。這壹階段的工作只要有,分析用戶活動,產生業務流程圖;確定系統範圍,產生體統範圍圖;分析用戶活動涉及的數據,產生數據流程圖;分析系統數據,產生數據字典。
第三步,概念設計。概念設計的目標是產生反應企業組織信息需求的數據庫概念結構,即設計出獨立與計算機硬件和DBMS(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概念模式。E-R模型是主要設計工具。
第四步,邏輯結構設計。其目的是把概念設計階段設計好的全局E-R模式轉換成與選用的具體機器上的DBMS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包括數據庫模式和外模式)。
第五步,數據庫的物理設計。對於給定的數據模型選取壹個最適合應用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的過程。數據庫的物理結構主要指數據庫的存儲記錄格式、存儲記錄安排和存取方法,完全依賴於給定的硬件環境赫爾數據庫產品。
第六步,數據庫的實現。該階段主要有3項工作:1建立實際數據庫結構 2裝入試驗數據對應用程序進行調試 3裝入實際數據,進入試運行狀態。
第七步,數據庫的運行與維護。數據庫系統的正式運行,標誌著數據庫設計與應用開發工作的結束和維護階段的開始,該階段有4項任務:1維護數據庫的安全性與完整性 2監測並改善數據庫運行性能 3根據用戶要求對數據庫現有功能進行擴充 4及時改正運行中發現的系統錯誤。
其實裏面包含有其他的知識,我沒列出來,例如E-R圖繪制方法,SQL,還有會涉及關鍵字,外鍵,視圖,表,模式等,如果是想自學的話,我推薦壹本書《數據庫原理及應用》,這是我學數據庫時的教材,有疑問,可以hi我,我盡我所能回答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