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的筆順:橫、豎、豎、撇、豎、橫、豎、橫折、橫、豎鉤。
荷,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此字最早字形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本義是壹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名稱,根狀莖叫藕,種子叫蓮子。也有荷葉、擔子等含義。
形聲字。從艸,何聲。經過隸變簡化後,演變為現代漢語中的荷字,《爾雅·釋草》:“荷,芙蕖。”郭璞註:“別名芙蓉,江東呼荷。”《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毛傳:“荷花,扶渠也,其花菡萏。”
《說文》:“荷,芙蕖葉。”以上這些字義的“荷”在現代漢語中讀hé。“荷”字又有扛、擔之義,如荷鋤、荷槍實彈。這種字義的“荷”在現代漢語中讀hè。
康熙字典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並音何。《爾雅·釋草》:荷,芙渠。註: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詩·鄭風》:隰有荷華。傳:荷華,扶渠也。
又《陳風》:有蒲與荷。箋:芙渠之莖也。《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眾義,故以不知為問,謂之荷也。
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又地名。《吳誌·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於揚荷橋。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註詳菏字。
又《廣韻》胡可切。《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註:荷,擔也。《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疏:荷,擔揭也。《晉書·輿服誌》: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為袷囊,綴之服外。又通何。《小雅》:何蓑何笠。傳:揭也。《釋文》河可反。
又《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潘嶽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