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著名詩僧齊己壹次在下了壹夜大雪的早上,發現有幾枝梅花已經開了,覺得開得很早,為了突出壹個「早」字,便寫了壹首《早梅》詩,其中有兩句是:「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他對這兩句詩很滿意,便高興地拿著這首詩去請教詩友鄭谷。鄭谷看了幾遍後評點說:「數枝梅花開已經相當繁盛了,不足以說明『早』,不如把『數枝』改為『壹枝』更貼切。」齊己聽了,認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並向鄭谷拜謝,後人便稱鄭谷為齊己的「壹字師」。
壹開始王安石寫的是"春風又到江南岸",又覺得“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壹到江南是什麽景象,缺乏詩意,想了壹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後來細想壹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壹些,寫出了春風的壹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於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才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宋祁所用‘鬧’字,是想把事物的無聲的姿態描繪成好象有聲音,表示他們在視覺裏仿佛獲得了聽覺的感受。用現代心理學或語言學的術語來說,這兩句都是‘通感’或‘感覺移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