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龍門石窟
石海大學附屬中學二班(1)?龐陳丹
作為壹個長期沈浸在小學作文中的“老滑頭”,我過去寫文章總是“昧著良心,天馬行空”。在描寫風景或者寫遊記的時候,我只需要套用老師指定的體裁結構,編壹些好看的詞拼湊起來,壹本像樣的《遊記》就出來了。但是,這壹次,我第壹次真的想用我所有的情感去描繪龍門石窟,用嚴肅的文字去再現那種無法用文字描述的美。
龍門石窟開鑿於公元493年,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北宋,歷時400余年。據統計,東西山有2800多個洞穴和佛龕,10多萬尊雕像,2300多處碑刻,70多座佛塔。所有佛像雕刻精美,表情各異,歷史寓意深刻,極具參考價值。
路過浩浩蕩蕩的伊河時,山的左手邊有壹個貧瘠而遼闊的山洞。細看之下,大小不壹、層次分明的方形石窟,已經任意占據了整個山壁,呈現出壹種無形的威壓,讓人期待敬畏,恨不得壹下子膜拜。莊嚴的褐色巖壁下,碧綠清澈的伊水滾滾北流,西山昏黃,東山碧綠,天空晴朗,白雲悠遠。它美如詩畫中景。
如果龍門石窟的景色沒有被歲月磨平,今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是銹跡斑斑的滄桑;如果佛像沒有被小偷挖走,今天會有多壯觀,多震撼?!
龍門石窟隨筆(2)
遊龍門石窟
★張亦弛,第壹小學六(5)班★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有許多國內外著名的歷史遺跡,但我很遺憾我沒有親眼見過。這壹次,我終於有機會看到龍門石窟,中國的名勝古跡,在洛陽。
走進西山石窟的大門,左邊的壹座山映入眼簾,只見它被壹層厚厚的綠草和樹木包裹著。雖然從遠處看不夠高大,但足以見證石窟的厚重。正面露出的地方是山上雕刻的佛窟。右邊是洛陽洛河。碧綠的水隨著微風緩緩地掀起波浪,河邊的綠垂柳也在風中整理著自己的枝條。
我們沿著臺階緩緩上山,壹路石壁上,大大小小的佛像仿佛在向遊人訴說著古都洛陽的無窮魅力。看啊!大佛像似沖破巖石,小佛像只有字典大小,直挺挺地坐在石墻的小洞裏。
這時,山上的洞穴出現在我們眼前。其中最大的壹個洞有幾米高,洞中央雕有壹尊高大的佛像。他盤腿而坐,雙手放在胸前,像是在念經。佛像頭部略低,似乎在看人。在大佛像的兩側,有幾尊小佛像,披著袈裟,直立著。洞頂繪有大型彩色壁畫,使大佛更加雄偉。導遊告訴我們,這些佛像建於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那壹刻,我被中華民族的深厚底蘊深深吸引。
我們繼續往前走,很快就來到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前。我立刻被這個巨大的雕像震驚了,迫不及待地沖上前去,靜靜凝視。站立的佛像被稱為盧舍那雕像龕,它有17米高,只有壹個頭高4米。大佛坐在寶座上,身著袈裟,身旁有壹閃。周圍的石壁上有幾十尊小佛像。現場真的很驚艷!我不得不再次對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來,我們參觀了白色花園。白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墓地。那裏的風景非常迷人,到處都是綠草和樹木,壹條小溪從高處汩汩而下,讓人心曠神怡。我們沿著小路往上走,看到了白居易的墓碑,旁邊的石頭上刻著白居易的很多著名詩句。當我們看到白居易的詩時,我不禁肅然起敬。
看過龍門石窟的佛像後,我不僅贊嘆中國古代雕塑家的巧奪天工和古人的聰明才智,也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感到自豪。
導師:鄭媛元
點評:小作者用遊記的形式描述了自己的所見所感,甚至表達了對龍門石窟精湛工藝的由衷贊嘆!也讓讀者深刻認識到,祖國的壯麗河山需要我們壹個個踏上去,()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魅力!
龍門石窟隨筆(三)
這個清明小長假,我和爸爸都和爸爸的兩個哥哥任性地去了洛陽,主要是看牡丹花和龍門石窟。牡丹花還是害羞的,但是龍門石窟和牡丹花完全是兩個概念!龍門石窟可長,只有六個小學連在壹起,才抵得上壹個。整個石窟依山而建,有大有小,大的壹般在山腰,小的在高處。
爸爸告訴我:“這些洞穴其實是不同層次的人建造的。例如,壹個富人說,如果他想祈禱,他會建造它們。小財主小。”
我對最大的洞穴感興趣。我們去看看它是什麽樣子的。它是最大的石窟,我必須努力仰視才能看到大佛的全身。據說這個石窟是武則天皇帝修建的,整個龍門石窟都是用她自己的力量裝飾的。佛的耳朵和我的壹樣高。
突然發現壹個阿姨抱著壹個小哥哥鉆進壹個空山洞裏拍照。爸爸非常生氣。他對我說:“丹丹,以後不要做這樣的人。”“不文明?我就知道。”“且不說不文明,就習俗而言也是不吉利的。”爸爸說:“因為封神的時候都死了,這種現象很不好!”拍佛像也是不吉利的!”我驚呼道,“我壹開始以為只是幾個洞,沒想到這麽多知識!" "
幾尊佛的頭和手都被偷了。太可惜了!這是世界文化遺產!
在石階上走久了真的很累,就寫到這裏吧。以後可以來這裏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