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湖北老青茶為什麽叫川字茶

湖北老青茶為什麽叫川字茶

作者:赤壁市茶文化研究院院長 馮曉光 先生

“川”;字磚茶百年品牌,其由來與古代聖賢有關,與地名有關,也與赤壁羊樓洞當地的三股泉水有關,是;“人傑”;與;“地靈”;相融合的神奇產物。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羊樓洞青磚茶

羊樓洞最早與“川”;字有關的商號,是清代山西旅蒙最大商號“大盛魁”;開辦的“大玉川”;茶莊(後改名三玉川)。據內蒙古文史資料第十二輯《旅蒙商大盛魁》記載:“;著名旅蒙商大盛魁投資設立的;三玉川”茶莊,其據點就設於湖北蒲圻縣羊樓洞。采茶的地方有三處:湖北蒲圻羊樓洞,蒲圻縣與湖南臨湘交界的羊樓司,臨湘縣的聶家市。

渠家大院

“大玉川”;商號來歷也有典故,是取自宋代的壹全套茶具,叫“大玉川先生”;,而這套茶具是為了紀念“亞茶聖”——;唐代詩人盧仝。盧仝,自號玉川子,範陽(今河北涿州)人。他創作有許多著名的茶葉詩歌。如《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七碗茶歌》等,被後人譽為“亞茶聖”。 盧仝的《茶歌》與陸羽的《茶經》、趙贊“茶禁”;(即對茶征稅)被後人認為是唐朝茶業史影響最大最深的三件事。元代詩人羅先登在他的《續文房圖贊》中有“玉川先生”;贊文:毓秀蒙頂,蜚英玉川,搜攪胸中,書傳五千,儒素家風,清淡滋味,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同時,“川”;字商號與山西祁縣渠家大院也有淵源。渠家大院門樓頂端有非常醒目的“納川”二字,有海納百川之意,既有代表“聚財”,又寓意“包容”。渠家基業創辦人、第十四世的渠同海(1723——1789),字百川。乾隆中期,渠同海(百川)前往包頭謀求發展,購置十余頃土地,獨資經營菜園、糧食、油面、茶葉,兼營錢業生意,渠家從此發家。渠同海以“長源本晉川,榮華萬世年”十字,作為其孫子輩以下輩分的世系排名。後來渠家在羊樓洞開辦的茶莊大都與“川”有關,也與輩份世系有關,如 “長源川”、“長盛川”、“三晉川”、“宏源川”;等茶莊。

渠家族譜

渠家族譜裏的“川”;字輩

“川”;字商號也與赤壁別名“蒓川”;有關,相傳黃武二年五月初五日,孫權偕文武百官歡飲於西良湖,應沙羨令求,對景生歌,曰:

蒲草千裏兮,綠茵茵,

圻上故壘兮,霧沈沈。

蒓浦五月兮,風光美,

川谷對鳴兮,布谷聲。

這就是“蒲圻蒓川”四個字的由來。所以蒲圻縣,亦有蒓川之稱。

非常巧合的是,羊樓洞有觀音泉、石人泉、涼蔭泉等三股天然泉水,流經茶鄉古鎮,竟然也成為“川”字象形。

具有百年傳承的“川”字磚茶

輝煌了200多年的羊樓洞茶市,歷經辛亥革命、俄國十月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其磚茶的生產和貿易幾經沈浮。令人驚嘆的是,不管歷經多少風雨滄桑和時代變遷,羊樓洞百年磚茶工藝、產業和品牌,奇跡般留下了歷史傳承。

川字青磚茶

由大盛魁“三玉川”;和渠家“長裕川”;茶莊壓制的青磚茶,最初都壓印有“川”;字牌號標記,它在蒙古族牧民中享有很高的信譽。所以羊樓洞的二百多家茶莊,紛紛把壓制茶磚的模具“川”;字標記,同時也被看作是國產“洞莊”;的標記,壹直沿用至今。

羊樓洞茶廠老檔案

俄國學者阿.馬.波茲德涅耶夫在他的《蒙古及蒙古人》中記述:“呼和浩特的商業中,自古以來最主要的項目就是茶葉,而茶葉之中又以磚茶,尤其是二十四塊壹箱的磚茶為主。這種茶葉幾乎總是專門供給當地的漢族居民和土默特居民用的。奇怪的是,“在歸化城和歸化城周圍地區,除了這種二十四塊壹箱的磚茶,可以說從來就不飲用其他的茶葉,再富有的商人和牧民也都不喝白毫茶和花茶,而只喝這種磚茶。由於這種風俗習慣,就在最多不過十年以前,這種磚茶在歸化城的銷售量竟達四萬箱。”

最早有據可查的“川”字記載,是在1900年《湖北商務報》[第41期]上,其《本省商情 茶市雜記》曰:“羊樓洞之茶今歲不能獲利,子茶多半不做,有西幫某號所做之“川”字三百余箱,由羊樓洞雇船來漢,途中遇風遭覆,茶雖如數撈起,而水浸不堪,昨已抵埠,換箱再做,恐難得善價。(五月漢報)”

據《武漢市誌.前誌補遺.茶葉貿易》記載:“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俄國在漢口各洋行磚茶廠停辦,使得漢口輸往俄國的茶葉大減,以漢口出口為主的磚茶貿易受到壹定影響,被俄商占領的那部分市場又回到了華商的手中,除原有民族資本所辦的磚茶企業外,山西工商人士還在羊樓洞創辦了義興、聚興順等兩家磚茶廠,最高年產量曾達4~6萬擔。”

截至1936年,羊樓洞具有壹定規模的茶莊恢復到16家,其中山西商人的磚茶莊5家,它們是“義興”、“聚興順”、“興隆茂”、“長玉川”及“昌生”。5家總***壹年也只能壓磚茶二萬箱。其余全部是包茶莊(收購毛茶),而且規模都很小。

青磚茶

1938年秋,隨著武漢的淪陷,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也踏進了羊樓洞,燒毀了大量的街道和茶莊。日本人將僅存的“義興”、“聚興順”; 磚茶莊強行並入“武漢制茶株式會社”,兩家茶莊的性質,也就由民族資本變成了日偽資本。

1946年春,“義興”、“聚興順”;磚茶莊由湖北民生茶葉公司接收,更名為鄂南磚茶廠,並恢復羊樓洞茶葉改良場。湖北農業銀行也在羊樓洞辦起了“復興”;茶莊,抗戰前早已消失的“天源荗”;也悄悄地恢復了當年的牌號。

川字磚茶石模

1949年7月中旬,蒲圻解放的兩個月後,中南軍政委員會將羊樓洞僅存的湖北民生茶葉公司鄂南茶廠、復興茶廠、義興茶莊、聚興順茶莊、天源茂茶莊進行接收,成立“華中茶葉公司羊樓洞磚茶廠”,後更名為“中國茶業公司羊樓洞磚茶廠”。1953年,企業自羊樓洞遷至趙李橋,並將鹹寧柏墩及漢口等地的茶莊合並,更名為“中國茶業公司趙李橋茶廠”。據《茶業通史》記載:“;新中國成立後,青磚茶和米磚茶都集中在湖北赤壁的趙李橋茶廠大量生產,以滿足邊銷的需要。”

1993年以湖北省趙李橋茶廠為主要起草單位,起草了米磚茶和青磚茶的國家標準。同年“川”;字磚茶被國家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

20世紀80年代末,湖北省趙李橋茶廠重新對外開放迎來的第壹批俄羅斯商人,帶來的采購清單上,列著“川”;字牌磚茶。英國老牌茶葉公司——川寧公司為慶祝成立200周年,他們又想起了中國的米茶磚。於是公司派人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向中國趙李橋茶廠定制了紀念磚。由於鳳凰茶磚外形高貴典雅,被英國收藏家視為珍品。這裏生產的青磚茶和紅磚茶正繼續源源不斷地銷往我國內蒙、新疆、甘肅、青海、寧夏等漠北地區,同時外銷歐美和日、韓等二十多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