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好施
拼音:lè?shàn?hào?shī
解釋?: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和施舍,指樂於行善,施舍。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論》:“聞征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用法?:聯合式;謂語、定語;用於贊揚心地善良的人。
示例:?歐陽山《三家巷》:“陳君既然~,我自然也當仁不讓。”
宋湜懿文多識,名動人主,至與李沅同命。雖去沅遠甚,然~,士類歸之,亦可尚也。?~《宋史·陳彭年傳論》
使人樂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則心和而神全也。——宋·?張君房《雲笈七簽》
詞語辨析
近義詞:?助人為樂、舍生取義、矜貧救厄、矜貧恤獨、救災恤患
反義詞?:下井投石、落井下石、打家劫舍
語法:聯合式;謂語、定語;用於贊揚心地善良的人
引證解釋
謂樂於行善,喜好施舍。《史記·樂書論》:“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宋?周密?《齊東野語·朱氏陰德》:“?朱承逸?居?霅?之城東門,為本州孔目官,樂善好施。”《文明小史》第五七回:“所以他在外洋雖趕不上辭尊居卑的大?彼得?,卻可以算樂善好施的小?孟賞?。”?歐陽山?《三家恭》十七:“?陳君?既然樂善好施,我自然也當仁不讓。”
詞性
褒義詞
造句:⒈他是壹個樂善好施的人,大夥都喜歡他。
2.他和藹可親,在自己菲薄的經濟能力範圍內樂善好施。
繁體字,亦稱繁體中文,1935年的《第壹批簡體字表》稱之為正體字,歐美各國稱之為傳統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壹般是指漢字簡化運動被簡化字所代替的漢字,有時也指漢字簡化運動之前的整個漢字楷書、隸書書寫系統。繁體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1956年前壹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標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