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許的筆順

許的筆順

許的筆順:點、橫折提、撇、橫、橫、豎。

許(拼音:xǔ、hǔ),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形聲字。古字形從言午聲。許的本義壹般認為是眾人***同用力時口中發出的有節奏的喊聲,表此義時讀hǔ;壹說本義為認可、答應。

“許”由答應引申指答應給予,讀xǔ。還引申為贊同、稱贊。“許”在古籍中還有大概、大約之義。也作代詞,表示這樣、如此。在現代漢語裏,“許”還表示程度,如許多、許久等。“許”也是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東。也作姓氏。

康熙字典

(xǔ)《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並虛上聲。《說文》:聽也。《廣雅》:與也。《玉篇》:從也。《廣韻》:可也。《增韻》:約與之也。《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_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_璧與_。

又《博雅》:進也。《詩大雅》:昭茲來許。傳:許,進也。疏:禮法既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為進也。

又猶興也,期也。《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又邑名。《詩魯頌》:居常與許。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又國名、縣名、州名。《春秋隱十壹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疏:《地理誌》雲: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改曰許昌,後周又改為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