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之所以選擇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作為冒險的目標,毫無疑義,除了它是地球上人類尚未徒步征服的少數沙漠之壹以外,更重要的卻是考驗自己的意誌和耐力,以及面對困難時所表現的沈著和機智。世界上為了征服自然而獻出生命的開拓者不是少數,甚至,有的人距離勝利只有壹步之遙。余純順就是其中的壹個。然而,在探險征服上不能以成敗論英雄,雖然卡拉成功了,她的勇氣也令人贊賞,可他們畢竟不是在壹個起跑線上,所以,卡拉的行為和余純順不以進行簡單的比較。
余純順選擇五六月份橫渡沙漠並非壹時沖動,或者是粗心所致。即使是壹個具有簡單常識的人也知道,入夏的沙漠不僅有沙暴,那刺人的陽光也比冬天強大得多。作為壹個探險家,余純順更不可能事先沒有進行過調查。雖然沒有余純順選擇動機的第壹手材料,,但我們可以確信這壹點:余純順選擇最困難的時候橫渡"死亡之海"壹定有向自己挑戰的意味,達到終點,並不是惟壹的目標。
而卡拉則考慮到了自己的性別、年齡和體力。因此她選擇了冬天,配備了衛星電話和定位儀等先進設施,並應用了長效蛋白。這壹切都無可厚非,她畢竟成為橫渡塔克拉瑪幹的第壹人。在沒有很好的身體條件的基礎上,她運用人類的科技成果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她是聰明而勇敢的。畢竟,孤身壹人在沙漠中遊歷20天,不是常人能夠辦到的。
但是,仔細看來,卡拉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比起余純順來,都小的多。而對於冒險運動,就宛如體育競賽壹般,些微的差距就是造成迥然不同結果的原因。卡拉不會有危機感,因為她可以在任何時候知道自己的位置,並且可以和任何人對話,她不必為食物和取暖操心,因此,只要沒有野獸,沒有意外情況,她就可以應付自如。而余純順則不同,他要冒著酷暑,在水和食物都有限的情況下在規定的時間走完行程。壹個人的負載量是固定的,他不可能背的太多。另外,最要命的是心理素質,靠著指南針來橫渡沙漠難免會遇到危急的情況。在身陷危境的時候如何保持清醒,進行理智的判斷是十分困難的事。余純順並不充足的裝備註定要使他不斷做出這種判斷,而壹旦有壹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造成連鎖反應,甚至萬劫不復。
仔細分析這兩個事例,我們可以發現,余純順追求超越自我的精神固然值得我們敬佩,但是他失敗了,這壹點也不能諱言。失敗的原因可能有許多,但沒有進行足夠充分的事前準備恐怕應該是原因之壹。他倒在離大本營1.4公裏的地方說明他迷失了方向,另外,專家認為他受到威脅還有饑狐和炎熱。這說明,他在確定方向方面所下的功夫不夠。成吉思汗說過:"謹慎壹萬次都不嫌少,疏忽壹次就會喪命。"這就是我們得在余純順事例中吸取的教訓。
而卡拉事例則向我們證明了仔細做準備和利用工具的重要性。她的所?quot;不挑戰自然……適應自然"就是指研究自然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利用工具來采取適當的行動,達到目標。俗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事前系統的研究在整個探險活動中應占據不亞於探險活動本身的分量。事前的系統分析是十分復雜的,也必須盡量精確,有時候,甚至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這裏也體現了所謂"知"和"行"的關系。探險運動員就是要做到"知行合壹"。要把理論和實踐盡量統壹起來。新工具的利用在當代社會顯得更重要了,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設備的研究都得到了迅猛提高,甚至,其更新速度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料。為了利用取之不盡的先進技術,。更好的和我們的自身條件相適應,我們則必須具備必要的基礎知識並不斷關註這些技術的發展。這也是壹個漫長的任務。
我們中國的探險運動相對西方來說並不發達,大概因為我們缺乏這樣的文化吧!因此余純順的勇敢的壯舉值得每壹個中國人贊賞。像卡拉這樣敢於在52歲高齡徒步穿越沙漠的女性在世界上也不多見,她勇毅的精神也令人欽佩。但是我們更應關註的是他們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從中得到經驗、汲取教訓,以便自己在遇到困難時可以作為參考。
伊之小影
在大學裏,她的成績是優異的,但優異的成績本無所謂。那是個充滿幻想的時期,她和她的同伴,雖都是女性,可她們並沒有顯出女性的脆弱--雖然,她們的體質和外表都是纖弱的。她們也是富有崇拜精神的,當然不會崇拜今日所謂轉瞬即逝之流星了--她們心中的偶像卻是些巾幗豪傑。而於她,也許近代的秋瑾女士,這位富有浪漫而傳奇色彩的革命者,才配在她心中占有壹席之地。當然,路易十四的情婦巴杜夫人那迷人的外表和機心也曾打動過她,可她向同伴坦誠:就是自己再練壹輩子,也決學不會夫人那完美的表情藝術,那轉瞬即變的假臉。
然而浪漫的大學時代終於結束了,昔日的並蒂蓮花們如今也勞燕紛飛。夢終究要破滅,純真也會漸漸模糊,宛如玻璃上的水珠,窗後晶明的世界在水珠蒸發後依然只是壹片朦朧。有時,她也曾回首那讓姐妹們傾心的克萊斯勒的《愛之憂傷》,是啊!憂傷之愛!或許當她凝眸窗外的時候,或許當她躑躅於街頭翹首仰望高樓深窗投入夜幕的壹縷縷淡色的光輝之時,那無名的憂傷,如青煙般的繚繞在心頭。
也許夢是精神的,現實的世界,卻是物質的。在夢中可以隨風飛揚,上窮碧落下黃泉,而在紅塵裏,則首先必須吃飯。說起來可笑,人們最鄙視的就是所謂"為了吃米而活著",但活著卻必須吃米。她覺得這多麽滑稽和荒唐。不過,她也只有從俗,因為這個世界沒有貴族,貴族們早被平民或者說暴民們打倒了;這個世界倒是有許多暴發戶,然而她也無緣、也不屑與他們為伍,因此,所有推理的結果就是:工作。
她喜歡工作,但討厭那些碌碌的、循規蹈矩的差事。然而,在世紀末被分配到機關中工作,這對於她卻是壹種悲哀。壹份雖不豐厚卻也寬裕的薪水,相對穩定的工作,逢年過節還有相當的待遇。這些,對許多人來說正是多年的夢想。而她。面對這看似安靜卻實際上死氣沈沈的環境卻有壹種不忠實的感覺。"機關!機關!"在進入21世紀的中國,這個詞匯又被賦予了什麽樣的涵義呢?她還初來乍到,尚未落入那復雜的關系網。然而細心的她卻能分辨那禮節和客套之後深深的裂痕。她對於同室操戈是憎恨而避之惟恐不及的。現在,她卻面臨著選擇。
她所企盼的工作,卻只是每日在辦公桌上看看報紙、再打幾份通知。她真不明白為什麽這樣的工作還需要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還需要百裏挑壹。日復壹日,她感到自己在短短的兩個月裏如同經歷了人生的十年。我是不是在衰老?她時常這麽問自己。兩個月前的自己還歡蹦亂跳,充滿幻想,現在的自己卻在同壹個地方、每天同樣的時間裏,重復著同樣的工作。難道要這樣過壹輩子?她不敢想。
她的同事,也是她的長輩 ,那位風韻猶存的大姐,或是阿姨。她時常為這位可人的大姐的辭令和外交手段所驚呆。這位伶牙俐齒、潑辣風趣的大姐在辦公室這男性的世界裏能夠如魚得水、出入豁如。她能夠婉轉地在矛盾甚深的正副主任間轉來轉去,把兩人哄得心花怒放。當然,他們對她的要求,也樂意奉命為之了。她不禁想起那句老話:"以柔克剛、以弱勝強。"
這位熱心的大姐對她也是十分關心的。當然,是她最先招待她的。畢竟,她的到來使辦公室裏避免了壹支獨秀的局面。大姐也免於總是成為眾矢之的。大姐始終把她當作幸運兒來看,因為這份工作的確難得。當然,大姐也願意隱約其詞地將辦公室裏的復雜關系向她透露三分。最後,大姐送她壹?quot;面對現實,適應環境。"
是啊!這幾乎是每壹個領導都會告誡自己下屬的話。而在她,卻到了認真回味這句話的時候了。
重復的工作是每壹個高中畢業生都會很好完成的;而在復雜的關系網中立足也只意味著保護自己、分人壹杯羹而已。至於進取,在這個單位就是升遷,升遷的衡量卻並不是業績,而是資歷。資歷是以生命為代價獲得的。在耗損生命的同時,自己卻並沒有學到技術,學到的只是人情世故。所謂適應環境,大概,就是學會這些人情世故吧!可是走出這個小小的辦公室,外面廣大的天地卻不是僅僅靠人情能闖下的。也許,這裏的適應環境就是放棄自己,使自己和別人相似吧!畢竟,這不是她的願望。
……
壹個月後,南下的火車,飛速掠過車窗上,映著壹位托腮沈思的少女的小影,是她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