脽的意思是臀部,廄馬多肉尻脽圓,尾椎骨、小土山。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唐韻》示隹切《集韻》《韻會》《正韻》視隹切,?音誰。《說文》?也。《正韻》髖也。《正字通》尻骨也。《博雅》臀謂之脽。《前漢·東方朔傳》連脽尻。《註》臀也。又《韻會》壹曰地名,祠後土處。《史記·孝武紀》始立後土祠汾隂脽上。《註》脽者,河東岸特堆堀,長四五裏,廣壹裏餘,高十餘丈。
汾隂地堆之上,後土祠在西,脽在巨靈坐處,西流與河合,以特堆象此為名。師古曰:以形高起,如人尻脽也。壹說地本名鄈,音葵,彼鄕人呼如誰,轉為脽耳,故漢舊儀雲:葵上。又《集韻》川佳切,音推。又《五音集韻》職流切,音周。義?同。
組詞:
1、脽上[shuíshàng]指汾陰脽。在今山西省。
2、汾陰脽[fényīnshuí]漢代汾陰縣的壹個土丘。漢武帝祭祀地神的地方。
3、尻脽[kāoshuí]臀部。
4、脽丘[shuíqiū]地名。在今山西省萬榮縣境內。漢武帝元鼎四年立後土祠於此。
5、汾脽[fénshuí]見“[[汾陰脽]]”。
脽字詩句:
1、勒鴻昭姓增梁甫,報本祈年款魏脽《奉祀禮畢還京》宋·夏竦。
2、至哉物祖,設象隆脽《汾陰十首其壹》宋·真宗。
3、低首甘豢養,尻脽登俎案《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輒》宋·黃庭堅。
4、端如太史牛馬走,嚴徐不敢連尻脽《次韻和晁無咎學士相迎》宋·蘇軾。
5、尻脽連接召徐嚴,誰羨平生太史談《送王昭祖國史吏部歸丹陽七絕》宋·史堯弼。
6、脽圓腰穩目生光,細尾豐膺毛帖肉《蕭朝散惠石本韓幹馬圖馬亡後足》宋·張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