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蘭亭序行書全文書法

蘭亭序行書全文書法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壹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蘭亭序行書全文書法,希望妳們喜歡。

 蘭亭序行書全文書法欣賞:

 蘭亭序行書全文書法1

 蘭亭序行書全文書法2

 蘭亭序行書全文書法3

 蘭亭序行書全文書法4

 蘭亭序行書全文書法5

 作品簡介:

 《蘭亭集序》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壹篇膾炙人口的優美散文,它打破成規,自辟徑蹊,不落窠臼,雋妙雅逸,不論繪景抒情,還是評史述誌,都令人耳目壹新。雖然前後心態矛盾,但總體看,還是積極向上的,特別是在當時談玄成風的東晉時代氣氛中,提出?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尤為可貴。《蘭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於它的書法藝術。通篇氣息淡和空靈、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 ,既有精心安排藝術匠心,又沒有做作雕琢的痕跡,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寫法各不相同,如?之?、?以?、?為?等字,各有變化,特別是?之?字,達到了 藝術上多樣與統壹的效果。《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代表作,是中國書法藝術 史上的壹座高峰,它滋養了壹代又壹代書法家。

 在結構和章法上以情感為線索,敘中有情,以情說理。第壹段在清麗的境界中,著重寫壹?樂?字,由樂而轉入沈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經過壹番痛苦的思考後,不覺感到無限的悲哀,最後以壹?悲?字作結。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後過渡卻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絕倫的書法書寫這篇文章,真跡據說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從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見其?龍跳虎臥?的神采。《禊帖》被稱為?天下第壹行書?,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說:?章法為古今第壹,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大或小,隨手所如,皆入法則。?

 現在陳列在蘭亭王右軍祠內的馮承素摹本(復制品),真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上面鈐有?神龍?(唐中宗年號)小印,是斷為唐摹的壹個鐵證。?神龍本?是現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摹本。因其鉤摹細心,故而線條的使轉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潤濃淡相當自然,而且下筆的鋒芒、破筆的分叉和使轉間的遊絲也十分逼真,從中可窺王羲之書寫時的用筆的徐疾、頓挫、壹波三折的絕妙筆意。

 《蘭亭集序》是世人公認的瑰寶,始終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壹直傳到他的七世孫智遠,智永少年時即出家在紹興永欣寺為僧,臨習王羲之真跡達三十余年。智永臨終前,將《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辯才。辯才擅長書畫,對《蘭亭集序》極其珍愛,將其密藏在閣房梁上,從不示人。後被唐太宗派去的監察史蕭翼騙走。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如獲至寶。並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臨寫。以馮承素為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將原跡雙鉤填廓摹成數副本,分賜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後,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詔將《蘭亭集序》真跡作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東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當時名士孫綽、謝安和釋支遁等四十壹人,為禊事活動,在蘭亭宴集。與會的人士都有詩作,事後把這些詩篇匯編成集,《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個詩集所寫的序言。序,文體名,是對書籍和文章舉其綱要、論其大旨的壹種文字,相當於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