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信口雌黃的典故

信口雌黃的典故

典故:

晉朝的王衍,是壹個有名的清談家。起初,他當元城(河北大名)縣令,每天很少辦公事,擅長閑聊發議論,不過工作上倒也沒有出過什麽岔子。後來,他幾經升官,被任為“太子舍人”、“尚書郎”等高職,還擔任過宰相,清談的興趣也更加高了。

他喜愛老子和莊子的學說,每天談的多半是老、莊的玄理。談的時候,手執玉柄鏖尾(用壹種鹿的尾毛制成的拂塵,古時學者講授時多手執鏖尾,類似後來的教鞭),輕聲慢語,從容不迫。當時清談之風正盛,王衍受到壹部分人的欽敬,成為清談家的首領之壹。

其實,他那套玄妙空虛的理論,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聽的.人指出錯誤或提出疑問時,他也毫不在乎,往往隨口更改,繼續不慌不忙地談論下去。當時有人因此稱他“口中雌黃”。

那為什麽形容壹個人胡說八道,會提到雌黃這兩種礦物呢?

雌黃,也稱雞冠石,是壹種黃色的礦物,常常用作顏料。古時候的人習慣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的時候就會用雌黃塗抹蓋住有誤之處,然後再改正。與此對應——信口雌黃有”隨意更改不正確或者不恰當的言論“之意。這就解釋得通了。

除了”塗改液“的功能,雌黃還有藥用功能:不但可以研磨成粉末狀,用以外敷,還可以內服,制作成藥丸或者散服。雌黃壹般用來對付疥癬,惡瘡,如果遇到蛇蟲咬傷,也能拿雌黃來應付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