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難的文言文解釋

難的文言文解釋

1. 世上最難的文言文翻譯

恐怕是屈原的離騷吧 追問: 那妳翻譯試試 回答: 原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翻譯:我壹面擦淚壹面長嘆, 哀嘆人民生活多災多難。

原句: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翻譯:我雖愛好修潔嚴以律己, 但早晨被詬罵晚上被免職。 原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茞。

翻譯:他們既誹謗我佩帶蕙草,又指責我采集苗蘭。 原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翻譯:這原是我壹心追求的理想, 雖然死九次我也不後悔。 原句: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翻譯:我埋怨王上太肆無忌憚, 始終不考慮人民的情感。 原句: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翻譯:眾女(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造謠誣蔑說我放蕩不羈。 原句: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翻譯:庸俗之人本來就善於投機取巧, 他們違反規矩,改變措施, 原句: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翻譯:違背標準,追求邪曲,爭著取悅於人成為法度。

原句: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翻譯:我憂愁抑郁失誌無聊, 現在我多麽孤獨窮困! 原句: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翻譯:我寧願馬上死去魂離魄散, 也不願采取這種態度取悅於人。 原句: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翻譯:雄鷹不與燕雀同群, 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原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翻譯:方與圓怎能互相配合? 誌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 原句:屈心而抑誌兮,忍尤而攘詬。

翻譯:只好暫時委屈心誌,抑制感情, 忍受責怪,容忍咒罵。 原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翻譯:保持清白,死於直道, 這本是前聖所稱道。 原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我後悔沒有仔細觀察道路, 長久站立後我又反回。 原句: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翻譯:我調轉車子走回原路, 趁我迷途還不太遠的時候。 原句:步余馬於蘭臯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翻譯:我牽著馬在滋生蘭草的水邊漫步, 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 原句: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翻譯:我進仕未成反遭怨尤,不如退休重修舊服。 原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翻譯:我把菱葉制成上衣, 並把荷花織就下裳。 原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翻譯:沒人了解我也就算了, 只要我的感情真正芳潔。 原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翻譯: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帶增得長長。 原句: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翻譯:芳潔(賢士)與汙垢(佞臣)混雜壹起,只有純潔品質不會腐敗。 原句: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翻譯:我忽然回頭縱目遠眺,將往觀四面遙遠的地方。 原句: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翻譯:我佩戴五彩繽紛華麗服飾,它散發出濃烈的芳香。 原句: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翻譯: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 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為常。 原句: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翻譯:雖粉身碎骨我也不會改變,難道我的心會受到懲罰?。

2. 世上最難的文言文翻譯是什麽

我認為是趙元任的《熙戲犀》。

壹丶原文:

西溪犀,喜嬉戲。席熙夕夕攜犀徙,席熙細細習洗犀。犀吸溪,戲襲熙。席熙嘻嘻希息戲。惜犀嘶嘶喜襲熙。

西溪的犀牛,喜歡玩耍,席熙每天帶犀出去,席熙忙著細心幫犀牛洗澡,犀牛吸著溪水噴向席熙逗他,席熙笑嘻嘻讓犀牛不要鬧,可是犀牛樂此不疲,就愛嬉戲。

二丶作者介紹:

趙元任(1892-1982),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蘇武進(今常州)人,生於天津。1910年為遊美學務處第2批留學生,入美國康奈爾大學,主修數學,1914年獲理學士學位。1918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三丶代表作:

《國語新詩韻》、《現代吳語的研究》、《廣西瑤歌記音》、《粵語入門》、《中國話的文法》、《中國話的讀物》、《語言問題》、《通字方案》丶《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等。

3. 戴震難師文言文翻譯

先生(戴震)是年(這年戴震十歲)乃能言,蓋聰明蘊蓄者久矣.就傅讀書,過目成誦,日數千言不肯休.(老師)授《大學章句》,至“右經壹章”以下,問塾師:“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師應之曰:“此朱文公(朱熹)所說.”即問:“朱文公何時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時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幾何時矣?”曰:“幾二千年矣.”“然則朱文公何以知然?” 師無以應,曰:“此非常兒也.”譯文:戴震10歲的時候才會說話,大概是聰明積累積得太久的緣故吧.跟隨老師讀書,看壹遍就能背下來,每天背幾千字不肯停下來.老師教《大學章句》到《右經壹章》以後,(戴震)問老師:“這憑什麽知道是孔子的話,而由曾子記述?又怎麽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他的學生記下來的呢?”老師回答他說:“這是朱熹說的.”(他)馬上問:“朱文公是什麽時候的人?”(老師)回答他說:“宋朝人.”(戴震問老師):“曾子,孔子是什麽時候的人?”(老師)說:“周朝人.”戴震追問道:“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師)說:“差不多兩千年了.”(戴震問老師):“既然這樣,那麽朱熹怎麽知道?”老師沒有什麽可以拿來回答,說:“這不是壹般的孩子.”“戴震難師"壹條有祥細分析.。

4. 知難文言文翻譯

譯文

做文章難呢?知道文章難呢?說到人的所謂相知,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聲音容貌就算啦;讀他的書,知道他的文章,知道他所以做文章才算相知呢。知道他名字的是很多的,知道他的文章的,壹千個中便得不到壹百個;知道他的文章的已很少了,知道他所以做文章的,壹百個人中得不到壹個了。可是天下的人都說我知道文章,我知道所以做文章了:這是“知”的“難”啊。

大家都知道《易經》是占蔔的書,孔子讀了,卻知道文王有憂患而作,這是聖人的知道聖人。人家知道《離騷》是辭賦的祖,司馬遷讀了,卻知道悲傷他的誌向,這是賢人的知道賢人。至於沒有司馬遷的誌向,卻要知道屈原的誌向;沒有孑L子的憂患,卻要知道文王的憂患,那末差不多誣妄了。那末古時的人有他的憂患和他的誌向的,後來的人不有能夠憂著他的憂患,誌著他的誌向,卻因此而埋沒不顯的,實在不少啦。

劉彥和說:“韓非子的《內外儲》、《說難》等,方才出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方才做成,秦始皇、漢武帝,恨不能同時遇見。既已同時遇到了,韓非卻被囚著,司馬卻被看輕。”那是悲傷同時的知音靠不住啊。說到李斯的怕韓非子,武帝的看輕司馬相如,是知道得深,處置得確當,而出於勢的不得不這樣。這是所謂形跡好像不相知,心裏卻相知的。賈誼很遠的遷降到長沙,後來在宣室召對,文帝甚至於說,好久不看見爺;自己說超過他,看見了才知道不及他。君臣的中間,可以說相知了,可是文帝不知道賈生的治安策,卻只知道他鬼神的回答:這是所謂形跡好像相知,心裏卻不相知。劉知幾有了高超的學問,被時人所看輕,等到他三次做史臣,二次進東觀編史,可稱知遇了。可是論到史才,卻千裏降逐著,議到史事,卻壹語不合:這是所謂形跡相知,心裏卻不相知的。講到形跡相知的,不是像賈生的相知了不用,就像劉知幾的用了不相信。心裏相知的,不是像司馬相如的親近了被看輕,就像韓非的被讒了遭到殺害。大丈夫求知於當世,能得像韓非、司馬相如、賈誼、劉知幾,也算好極了,可是他們得到的像那般,失掉的像這樣。像可靠,像不可靠;像可以相知,像不可以相知:這是遇合的知,所以難說啊。

莊子道:“天下的治方術的,都把他所有的,當做不可增益了。說到耳目口鼻,都有所明,而不能相通。”卻都把自己所治的,以為不可增益,這是不自知的過失。天下少自知的人,所以相知的很少。世上相傳蕭穎士能夠識李華做的《(-di戰場文》,便說他有真的賞識。講到文詞根據在心裏,它的不同像面孔;穎士不能夠壹看見便知道是李華做的,卻含糊說華可以做得到這樣,這不能說是真的相知。可是世上的能夠有穎士的見識的,已經壹萬個中間得不到壹個;講到人的學問,原有不止於李華的,在世上哪裏去覓知音呢!凡是人不能沒有特別的意趣,也不能沒有爭心。有了特別的意趣,那末挾了門戶之見,入主出奴,黨同伐異的弊端出來了。有了爭心,那末挾著恐懼,被人攻擊,妒忌毀謗的端開了。惠施道:“逃的人朝東走,追的人也朝東走;朝東走雖是相同,那朝東走的心理卻不同。”現在同走的很多,也能知道同走的心麽?像可靠,像不可靠;像可以相知,像不可以相知:這是同道的知,所以難言啊。

歐陽修曾經嘆息《七略》同《四部》,書目有而書已散失,說是那作者的不幸,實在悲傷文章的不足靠。可是從獲麟到現在,著作的事業,能得像司馬遷、班固,可說是盛極了;司馬遷那是藏在名山,傳給那人;班固那是他的妹班昭續成他的《漢書》,而馬融伏閣來受著;這些書,在現在好比日月壹般。可是讀《史記》、《漢書》,而考察徐、裴、服、應諸家的註釋,那中間得不到司馬遷、班固的意思的,常常十分中的四五。那專門攻習《史》、《漢》的人,還沒有認識古人的精微,而況泛泛地看到,愛和恨隨便自己的嗎?講到不傳的文章,有“部目空存”的感慨;那傳的,又有“推求失旨”的弊病,和“愛憎不齊”的命運。像可靠,像不可靠;像可以相知,像不可以相知:這是身後的知,所以難言啊。

人的所以同木石不同的,是情;情的所以可貴,在互相欣悅而諒解。賢人不能顯達而相與行他的誌向,也將要窮困而壹同樂他的道。不能活著很盛地遇合在當時,也將死了等待後世的知已。可是有那道理的,不必有那事情;形跡接近的,心思未必接近。像可靠,像不可靠,像可以相知,像不可以相知。將來的看現在,也好比現在的看從前:這正是伯牙的所以絕了弦不彈,而卞和的所以抱了至悲痛號呼的緣由啊。

說到小雀啁啾地叫,和著的很多;茅草蘆葦黃黃自白的,分散的很多。鳳凰高飛在八千尺以上,梧桐孤生在八十丈的地方;知道他和著的少,沒有同伴,卻不能屈折來從眾人的,也是勢啊。所以君子發憤著述,忘記了吃;隱晦地自修,不知道老的要到,所以求適合我的事罷了。哪裏能夠拿有限的生涯,來追逐無窮的毀謗和名譽呢?

5. 文言文怎麽解翻譯太難

1. 打好基本功。那就是勤查古漢語字典,壹開始很慢。以後積累多了就又快又準了。

2. 多請教。壹個字,在古漢語字典中往往有多個義項和用法,初學時肯定連選哪個都不知道,所以要問別人。其次,還要學習壹些古漢語特有的語法,如使動用法,意動用法,還有什麽賓語提前之類的,這都是重要的語法。不掌握,即便知道每個字的意思,依然有可能看不懂。

回想起來我們初中學文言文時,有幸碰到了非常嚴格的老師,大力背,大力考,為今後的高中學習乃至自學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所以,要勤奮,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