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壹怪:板凳不坐起來。“臥虎藏龍”成為關中地區,尤其是農村最著名的亮點。這種奇怪的現象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關中人的“蹲景”在地球上絕版了。有的人蹲久了,腿不酸,背不疼。這是壹種艱苦的工作。蹲是要功夫的。只有經過多年的歷練,妳才能蹲久壹點,從容不迫,無憂無慮。
“蹲”的人很少,但偶爾會看到壹些關中人“蹲”下來,在Xi安、鹹陽等站牌前等車。關中人管蹲叫踢腿,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春秋時期。關中人喜歡蹲,是從古漢語的“坐”演變而來的。古代人“坐”的本意是跪著,並排坐在座位上,雙腳後面跟上屁股的重量。
2、第二個怪物:房子蓋了壹半。中國傳統的家壹般是“人”的形狀,這種房子在關中地區被稱為“安建”房,也叫方上。裏面住著業主和老人,結構是壹個大廳,兩邊是臥室。壹個院落除了樓房,還有壹個廂房,在關中叫府子房。房子的結構是半個“人”字,是半蓋的“怪”房子。
3、第三怪:女生不外在。這種奇怪的現象在很多地區都存在,但在關中地區,這種現象更為突出,人情味也更濃。“兩畝地壹頭牛,老婆孩子炕上熱”是關中男人的寫照。其積極意義是關中男人想家想老婆。在小農時代,這種思想也是正統的。
既然關中男人都不差,這裏的姑娘自然愛嫁本地郎。符合這個理念的,還有這裏的地理優勢。八百裏秦川自古以來就是自給自足的寶地,風調雨順,物產豐富,災害少。所以老百姓小康安於現狀,不想出去謀生。
4、第四個怪物:爸爸戴在頭上。這種奇怪的現象在關中風俗中得到最好的解釋。以前人們生活環境差,黃土高原風沙大,烈日炎炎。婦女外出工作沒有遮蔽物是不可能的,戴手帕也不奇怪。
遮陽傘、防曬霜、口罩、墨鏡是現代女性的必需品。以前關中女人沒有這樣的條件。在他們的生活中有壹塊漂亮的布作為手帕是很好的。這種自制的手帕在走親訪友、回門(回娘家)、下地幹活的時候都有很大的作用。年輕女性佩戴多種圖案的手帕,成為風情和裝飾品。
5、第五怪:面條像皮帶。關中獨特的地理結構和自然環境,使其成為以面食為主的地區。以大米和蔬菜為主的地方的人總是想不通,為什麽關中人每天吃面吃不膩。
其實在關中,聰明伶俐的關中婦女已經把面食發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就壹個簡單的面條,關中人就做出了幾十種花樣,棍面、單面、涼面、肉末面、酸湯面、血漿面等等。
6、第六怪:鍋盔像鍋蓋。為了避免浪費,屬於大家庭吃飯的傳統,以前關中地區家家戶戶都有壹口大鍋做飯,烤出來的餅相當於鍋底。而且因為面團發酵好,厚度適中,所以俗稱“鍋盔”。
7、第七怪:又油又辣。關中人對辣情有獨鐘,喜歡吃。他們吃的和其他地方不壹樣。他們不吃幹辣椒面,而是吃油膩辛辣的食物。秦花椒非常有名,不僅辣味十足,而且風味獨特。
8、第八怪:秦腔不唱。關中地區的地理位置,這裏的唱腔指的是秦腔的表演。其實秦腔不是真的吼,而是演員真的很努力的表演,開玩笑說是“叫破天”。
夏天,xi安城墻周圍會有很多自發的群眾組織唱秦腔。妳真的不需要擴音器之類的東西。從遠處就能聽到。這種唱法可能和關中人的語言特點有關。這是簡單,誠實,誠實,坦率和高調。?
擴展數據:
值得壹提的是,雖然“關中八怪”有時被稱為“陜西八怪”,但也不完全合理。其實“陜西八怪”的習俗只出現在關中地區,陜西大部分地區沒有。
陜西省地理緯度跨度極大。從北到南有三個自然條件和文化差異很大的地區:陜北(主要是黃土高原)、關中(主要是渭河平原)、陜南(主要是秦嶺以南漢水流域)。以關中風情概括整個陜西,存在以點帶面、壹概而論的觀念缺陷,大多表述為“關中八怪”以去除歧義。
百度百科-關中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