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現在大陸地區的官方標準發音是怎麽來的?

現在大陸地區的官方標準發音是怎麽來的?

歷朝歷代的首都所在的決定了國家語音的標準。周朝的時候就是洛陽話,唐朝的時候就是西安話,宋朝的時候是開封話。普通話最早追溯估計就是明成祖以後的明代官話(成祖遷都北京之前明朝的官話類似今天的南京話),清朝之後混入了滿洲話的發音與詞匯進而形成了北京官話。最早推廣官話是因為閩粵的官員進京朝聖,說的話口音太重,雍正皇帝實在聽不下去了,就說妳們要是說不明白官話就別想當京官了,所以官話的重要性就日益得到重視。到了清末隨著西方亂七八糟思想的傳入,中國人開始意識到需要明確壹個國家官方語言標準,所以就討論到底哪種方言適合作為國語。當時主要有兩撥意見,壹撥人覺得北京官話好,南方人說的話是蠻子話;另外壹撥人覺得南京官話好,北方人說的話是韃子話。最後爭來爭去呢,考慮到當時北方人確實聽不懂南方人說話,南方人還是能聽得懂大部分北方話的(這個現象到現在都存在,南方人壹聽北方人開口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北方人聽南方人說話像洋文壹樣),所以就定了北京官話為國語了。期間也有極端分子想要用拼音替代中文,形成壹套新的語言體系(某些政權在50年代也考慮過這個事情,差點就用西裏爾字母了),但是最終不能成行。從此以後北京官話就正式成為中國官方語言了。之後的普通話,對岸的國語,包括新馬地區的華語都是北京官話的各種變體,歸根結底還是北京官話,所以沒什麽交流障礙。在相同語境下,對岸說軟體,網路跟我們說的軟件,網絡也沒有太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