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老馬識途是什麽意思?老馬識途成語造句和典故

老馬識途是什麽意思?老馬識途成語造句和典故

如果本頁找不到內容,在頁尾點擊回百度搜索。[成語解釋] 識:認得;途:路。老馬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成語出處] 宋·毛謗《寄曹使君》:“請同韶採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正音] 識;不能讀作“zhì”。[辨形] 途;不能寫作“塗”。[近義] 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 不知所以 [用法] 含褒義。多用在書面語裏。比喻那些富有工作經驗的年長者容易把工作做好。壹般作主語、謂語。[結構] 主謂式。[辨析] ~與“識途老馬”有別:~是“原來的馬認得路”;用來比喻壹種情況;可作謂語;可用作分句;“識途老馬”是比喻人;壹般不能作謂語或分句。 [例句] 他雖然年高;但~;還是可以做個顧問的。 [英譯] 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e。[成語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壹個山谷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谷。時 間壹長,軍隊的給養發生困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裏。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壹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麽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壹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百科解釋如下:老馬識途,成語。拼音lǎo mǎ shí tú。出自《韓非子·說林上》。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目錄?6?1 基礎含義?6?1 成語用法?6?1 成語出處?6?1 故事寓意[顯示部分][顯示全部]英漢詞典解釋 &gt&gt到愛詞霸英語查看詳解 基礎含義[回目錄] 英文: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近義詞 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詞 不知所以、乳臭未幹 成語用法[回目錄]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使用示例: 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景仁《兩當軒集》 成語出處[回目錄] 《韓非子·說林上》 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卒於秦王政十四年(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故事註釋 《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管仲、隰(xi)朋(1)從於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馬而隨(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13)山之陽(14),夏居山之陰(15),蟻壤壹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以(19)管仲之聖(20)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21)師(22)於老馬、老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23)之智,不亦過(24)乎?字詞義註釋 1.管仲、隰朋:兩人都是齊桓公的大臣2.伐:討伐 3.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後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現在的灤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8.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9.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 10.遂:終於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處於 14.陽:山之南水之北 15.陰:山之北水之南 16.蟻壤壹寸而仞有水:據說蟻封(蟻穴周圍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壹寸,其下八尺之處便有水 仞:古代八尺為壹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憑借 20.聖:精明通達 21.不難:不以.....為難 22.師:學習,請教,向……學習。師於老馬:就是以老馬為師,意動用法,學習,效仿 23.聖人:有智慧的人 24.過:過錯譯文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於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後,終於找到了路。走到山裏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封有壹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於是挖掘地,終於得到了水。 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名篇擷英 本文通過管仲、隰朋因“迷惑失道”和“行山中無水”而向老馬和螞蟻請教的故事,說明了世上沒有“生而知之”的天生聖賢,任何真知灼見都來源於生活實踐這個道理。 本文先敘後議,敘述簡潔得當,議論緊扣中心。結尾用反問句提示後人應學習前代聖賢的智慧,引人深思。 故事寓意[回目錄] 文言文《老馬識途》膾炙人口,文中故事正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他們不被現實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們學習,不是嗎? 有關資料[回目錄] 雖然中原各國逐漸承認了齊國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邊遠地區的某些少數民族部落卻不理會這壹套。有壹天,齊桓公正與管仲議事,有人來報告說北方的壹個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數民族又侵犯了燕國,劫奪糧食、牲畜和財物,燕國派人來求救了。齊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見,管仲說:“山戎經常騷擾中原,是中原安定的憂患,壹定要征服。”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話,親率大軍援救燕國。 齊侯大軍到了燕園,才知山戎早就帶著搶到的人口和財物跑了。管仲說:“山戎雖然跑了,但以後還會來騷擾。我們不如壹追到底,徹底打垮他們,實現北方的長治久安。”齊桓公聽了管仲的意見,向北追擊山戎。燕國的君主燕莊公又對齊桓公說:“附近有個無終國(今河北省玉田縣),與我們素有往來,他們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請他們給我們帶路,壹同攻打山戎?”齊桓公立刻派人帶著禮物去無終國求助。無終國也派了壹支軍隊前來參加戰鬥。 山戎的首領叫密盧兒,他聽說齊、燕、無終三國聯合討伐,知道打不過,就帶著壹些親信和金銀財寶向北方逃跑了。來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齊桓公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傳令不許傷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受到寬待,感激齊桓公。齊桓公問他們:“妳們的首領跑到哪裏去了?”他們說:“壹定是去孤竹國借兵去了。”齊桓公決定跟蹤追擊,捉拿密盧,征伐孤竹國,徹底消除北方動亂的隱患。 再說密盧逃到孤竹國,向國君答裏呵求援。答裏呵派大將黃花率兵跟密盧前去迎戰齊軍,不料,黃花壹出陣就被齊軍打得大敗。黃花逃回去對答裏呵說:“齊侯率軍前來,不過是要捉拿密盧,與我國毫無關系。我看不如殺了密盧,與齊侯講和,方能保全我們自己”。另壹位大臣則獻計說:“北方有個地方叫‘旱海’,又稱‘迷谷’,那裏茫茫沙漠無邊,路途難辨。如果能把齊軍引入‘迷谷’,不用壹兵壹卒,就能使齊侯人馬全軍覆沒。” 黃花聽到這裏動了心眼。於是去殺了密盧,割下了首級,直到齊侯軍中,獻上密盧首級,並稱答裏呵已經率軍逃跑,自己願歸順齊侯,為齊軍引路,追擊答裏呵。齊侯見黃花獻上密盧首級,便信以為真,率領大隊人馬跟著黃花向北追擊。黃花在前面帶路,齊侯人馬隨後緊跟。進了沙漠,才拐了幾個彎就找不到路了。茫茫無垠(yín)的黃沙,好似靜靜的大海,既分不清東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後左右。齊桓公想找黃花來問壹問究竟是怎麽回事,但哪裏還有他的影子?這才知道中了黃花的奸計。這時太陽已經下山,夜幕籠罩著大地,四周漆黑壹片,西北風壹個勁地刮,凍得士兵直發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發現人馬已零散不全。齊桓公命令趕快尋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隊人馬轉來轉去,怎麽也走不出這個迷谷。這時,管仲猛然想起老馬大多認識歸途,便對齊桓公說:“老馬識途,無終國的馬很多是從山戎弄來的,不如挑選幾匹無終國的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興許可以找到出去的路。”齊桓公雖然將信將疑,但又沒有別的辦法,就同意試壹試。於是管仲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在前邊走,大隊人馬跟在後頭。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走著,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來的路上。大家死裏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謀。從此,“老馬識途”也成為壹句廣為流傳的成語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壹寸深壹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