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傅世垚:清初踐行“稼軒風”的資縣知縣

傅世垚:清初踐行“稼軒風”的資縣知縣

近代學者王國維有言:“凡壹代有壹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壹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數千年來,中國文學各種文體、流派、思潮層出不窮、異彩紛呈,呈現出相對獨立的生發、演進、成熟、衰微的過程。

清朝初年,由明而清的朝代更叠,給漢族士大夫以巨大的心靈悸動。入清之後,接踵而至的剃發令、科場案、奏銷案、文字獄等重重打擊,更使漢族文人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此時的詞壇雖然仍沿襲明代遺風,艷體盛行,但已有不少人開始摒棄這類詞。尤其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稼軒風”,歷經元明的長期蟄伏後,在清初的歷史巨變中與漢族文人產生心靈的契合和***鳴,壹時間在大江南北蔚然而起。

清聖祖康熙二十壹年(1682),任資縣(明太祖洪武四年,改資州為資縣,屬成都府。清初,承明舊制仍稱資縣)知縣的傅世垚就是“稼軒風”的積極踐行者。嚴迪昌在《清詞史》中,甚至將傅世垚與劉榛、金人望等人稱為“稼軒風”的南北鼓揚者,以悲慨豪放寫壯誌銷磨。

傅世垚也在《沁園春·讀辛稼軒詞,不忍去乎,走筆成此》中寫道“愛讀公詞,樂此不疲,何其快乎。念古人匡鼎,說詩無倦,昔賢張謂,積卷盈車。我亦年來,嗜痂成癖,日入編中學蠹魚。呀然笑、覺壹朝非此,病也堪虞。 小窗燈火清虛,似大白、頻傾讀漢書。喜將軍上陣,須眉倒豎。歸來捉筆,金如霏如。自是奇人,卓然千古,豈類尋章摘句儒。吟哦處,看江天無際,月影徐徐。”

詞中“愛讀公詞”的“公”就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辛棄疾壹生傳奇,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傅世垚在這首詞裏塑造了辛棄疾“卓然千古,豈類尋章摘句儒”的文武雙全英雄形象,欣賞其“歸來捉筆,金玉霏如”的詞作。

據《資縣誌》記載,康熙二十壹年河南汝陽縣歲貢傅世?任知縣,“明年,以母老,乞終養歸。”傅世垚,字賓石,號帚庵,河南省汝寧府汝陽(今汝南縣)人,其家世為汝陽名宿。曾祖父是明代大司馬、莊毅公、南京兵部尚書傅振商,有《愛鼎堂全集》。祖父傅孕恒,“贈太原府同知”。父親傅鸞祥,曾任浙江湖州府通判、湖廣寶慶府知府。

優越的家庭環境使傅世垚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培養了好讀書的習慣。閻錫爵的《六書分類敘》說他,“天賦英異之姿,幼懷進取之誌。生於世胄之家,絕少貴介之習。”傅應奎在《六書分類序》中稱他“生而明敏,八歲能屬文,讀書目數行下。”《汝陽縣誌》記載,傅世垚與兄傅世晶(字二吉,號山友)在康熙年間同時考中貢士,曾為“四川資縣知縣。”

傅世垚生卒年不詳,2007年1期與2008年1期的《詞學》雜誌,在刊登傅世垚的《蜀遊詞》時,認為其生於清世祖順治十壹年(1654)。但從清高宗乾隆五十四年(1789),傅世垚的曾孫傅應奎的《六書分類序》記載來看,其出生日期可能在1654年之後。“年十八歲由選貢舉博學鴻詞,旋授延津縣教諭。上憲重其才學,保薦四川資縣邑令,時年二十有二。”也就是說,傅世垚是18歲中貢士,22歲到資縣任知縣。

《詞觀》收錄了傅世垚的《千秋歲引·癸亥夏抄得家報》詞,有“久客四川,神遊故國”句,可知其任資縣知縣的時間約為康熙癸亥年(1623)前後,這與《資縣誌》記載的時間是壹致的。據此可知,傅世垚的出生時間應在1660年左右

傅世垚在資縣任上 “優於政事,寬嚴相濟,澆風為之壹變”,對改變浮薄的社會風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在資縣創作了不少的詞作,大都收錄在《盤石吟》裏。北周保定中至宋朝末年,資縣即今資中縣這片土地設置盤石縣達720余年。從傅燮調的《沁園春?讀賓石宗弟盤石吟兼憶昔年今日之事。 時賓石為資令, 以養親予告》可知,傅世垚有詞集《盤石吟》是可信的。

傅世垚在資縣的詞作,全方位記錄了他在資縣的生活情況,以及離開時父老相送的場面,抒懷較多。《南歌子·初抵資縣》,描繪了傅世垚初到資縣看到的人煙稀少,城垣破敗景象,並為自己還未能有所作為感到慚愧,表達了郁郁哀傷之情。“城廓傾頹盡,蒿萊高過人。十家有屋九無門,每聽哀鴻淒怨不堪聞!山借沈霾染,天將積霧昏。舂陵賦就倍傷神,自愧補苴無術起青燐。”

“城廓傾頹盡,蒿萊高過人。十家有屋九無門,每聽哀鴻淒怨不堪聞”的淒涼景象,與傅世垚的繼任者樸懷德在《資縣誌序》中敘述的“ 城郭荒穢 ,按籍而稽,戶口百家,錢糧十余石”是壹致的。之前,盡管清世祖順治十八年(1661),始任資縣知縣的劉振基“招撫流徙,以愛民養士為務”,但到此時民生雕敝的情況還是沒有得到較大的改變。

劉振基到任時郡邑雕殘,其於康熙六年(1667),重建了縣署。傅世垚到資縣後,對縣署進行了簡單的修理,並在其旁邊建小齋,開辟菜圃。縣署是傅世垚在資縣辦公、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並為此作詞多首。

?“清溪曲曲繞荒城,枕畔聽濤聲。萬樹正環小院,春來壹派啼鶯。首披襟獨坐,居然非吏非僧。”這首《朝中措·資署即事》通過在縣署的所見所聞,塑造了詞人“非吏非僧”的淡然形象,是描摹襟懷情狀的抒懷。

《踏莎行·資署戲成》又是另壹番景象,“冷署蕭然,簿書無幾,茶經香傳重溫起。?山城鼓絕日三竿,人雲縣令升堂矣。庭幽靜清如水,官齋辟圃種山花,豆棚聽說閑人鬼。”通過日常縣署辦公的情景,寫出了資縣人煙稀少,蕭條、幽冷的氛圍。資縣人口少,公務也就不多,閑暇之余“官齋辟圃種山花,豆棚聽說閑人鬼”,又有田園之趣。

《洞庭春色·資署側,辟為小圃,臨行別之》更是自然親切、充滿生活氣息的田園詞,體現出濃郁的“稼軒風”。“撥草開園,汲泉引徑,帶月種蔬。喜清芬露浥,菜花半畝,蔓香霧洗,瓜蒂千株。麥飯蓴羹烹已熟,好侑我新醅酒壹壺。無窮趣,是晚涼時候,雨過之初。 十年淡齏咬斷,遠勝過珍臘屠酥。且閑中活計,畦分煙種,山間功課,根倩雲鋤。昔日灌園成石隱,似記得山翁舊姓蘇。今而後,嘆無情別汝,何限踟躇。”詞人通過對小圃開辟、種植、管理等全方位的描述,濃濃的愛意蘊含其間,抒發了依依惜別之情。

傅世垚還在縣署旁修建了簡陋的茅齋,具有書齋的功能。《滿江紅·資署小齋成》寫道,“旋築茅齋,不跬步,依稀近屋。漸次裏,經營位置,不跼而促。戶外偏宜橘柚冷,窗前乍可芭蕉綠。更臨軒,壹帶短墻陰,遮修竹。 案上者,書盈束。壁上者,圖盈軸,供先生玩者,如斯而足。抱膝渾忘天地闊,狂吟偏許幽禽續。任天涯,窮殺老淵明,余清福。”詞的上闕描寫茅齋的大小、位置以及戶外裝飾的橘柚、芭蕉、修竹等植物,寫出了詞人的喜好。下闕描寫茅齋室內的物品,塑造了詞人喜歡讀書作畫的儒者形象,有陶淵明般的怡然自樂。

縣署是傅世垚戀戀不忘的地方,以致離開資縣壹年後,乘舟經過長江瞿塘峽還為記憶中的資署小樓作詞。《洞庭春色·舟次夔門,憶資署小樓》寫道,“坐臥年余,壹朝別去,未免有情。記危欄倚遍,朝雲晚岫,小窗立盡,秋雨春鶯。明月半簾人去也,任碧砌蒼苔隨意青。無奈處,是壁對蝸篆,檻度流螢。 難忘畫梁雙燕,尚依舊軟語叮嚀。念征帆千裏,詩窮工部,東籬三徑,興老淵明。自此花時新釀熟,問誰賦煙霞詩句清。頻回首,怕夢闌燈炧,夜半殘更。”上闕重在“記”,描繪記憶中登樓觀賞的情景。下闕重在“難忘”,抒發離情別緒。從中也可以看出,傅世垚對資縣是有著深厚的熱愛之情的。

公務之余,傅世垚還遊歷了資縣的風景名勝,深入老百姓了解民間疾苦,與民同樂。重龍山臨近縣署,風景優美,自然成了遊歷的首先。《夜飛鵲?憶重龍山》寫道,“溪山別離後,好景猶貪,心眼熟識孤巖。宵來不禁情癡甚,翛然夢到資南。遙見來鶴亭側,已雲孤風老,石醉松酣。月明無伴,盡峰巒,自語澄潭。 常恨近多俗癥,雖日坐煙霞,與趣難諳。唯有江頭風雨,耳根隱隱,似咽松杉。山靈無我,縱多情,未必無慚。但徘徊已久,欲呼舟子,再挽征帆。”即使離別已久,但“好景猶貪”,詞人仍然經常夢回重龍山,來鶴亭等景觀歷歷在目。他還想著“再挽征帆”去看壹看。

《浣溪沙·資縣清明》描寫了資縣清明時節的景色,於美景中有淡淡的愁緒。“漠漠輕陰護小亭,無端風雨咽江聲,柳條循例故清明。? 燕子依人如舊識,杏花含笑似多情,誰吹玉笛繞孤城。”

《賀新郎·月下與資縣古人飲》摹寫酒後醉態,嬉笑怒罵,壹腔豪情噴湧。“槃礴梅根下,似五柳,先生高潔,白蓮清社。為愛諸君皆豪放,悉是勝公榮者。正好***,拋觥幽榭。我輩而今忘形飲,要衣冠,文字都無惹。相與勸,盡歡罷。 天邊況有清輝瀉,看烏蟾,吞搖翠浪,愈增風雅。談笑何妨伴江左,仿佛晉人清活。但沈醉,毋勞推謝。此會不知何時繼,顧淋漓,莫放杯空也。休負卻,好良夜。”詞人仰慕陶淵明等古人的高潔品質,有“我輩而今忘形飲,要衣冠,文字都無惹”的豪邁,也有“談笑何妨伴江左,仿佛晉人清活”的灑脫。

傅世垚在資縣僅僅任職兩年,但他的政績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當他乘船離開資縣時,很多老百姓來送行,“淚灑新亭雨”

。他在《五彩結同心·發資縣停舟,再與諸父老別》寫道,“半竿落日,兩岸愁雲,孤城幾疊哀笳。淚灑新亭雨,鐘情處,那論故國天涯。無情流水催人急,重回首,帆影齊斜。問昔日,偎人明月,今宵可到窗紗。 人生別離最苦,況相依故老,怎免咨嗟。縱使酸心,倚舷有夢,也被山繞雲遮。行人若聽桓伊笛,恐感舊,不止琵琶。算此去,舉頭唯見昏鴉。”

總的來看,傅世垚的詞作在內容上,有辛棄疾那樣的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壓抑,表現出壯誌銷磨的憤懣。也有對田園生活和隱逸情誌的向往,充滿了生活氣息。在寫法上,大量用散文句法字法和經史典故,具有辛棄疾“以文為詞”的特點。嚴迪昌《清詞史》稱“傅氏的詞以明爽騰越見長,具有郁怒與冷峻相濟、淒清時見放逸的特點。這種充分表現抒情主體的惆悵莫名、哀樂無端,甚而‘目眥裂破’神情的藝術趨尚,無疑是‘稼軒風’的門徑。” 浙江大學孫敏強、吳慧慧在《清初河南詞綜論》中認為,“這也是繼辛棄疾之後為數不多的田園詞作。”

康熙二十二年(1683),傅世垚以母老請告終養回到家鄉後,就再也沒有出仕為官,這與他受五柳先生“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的影響不無關系。僅是資縣創作的這些詞中,就有“窮殺老淵明”、“興老淵明”、“似五柳”等多處。

傅世垚在清初河南文化圈頗有名氣。《全清詞》及補編收錄其詞作198首。四川圖書館收藏其詞集《大梁詞》《沙麓詞》《貫蝨詞》《運甓詞》《懊儂詞》。國家圖書館收藏其與清初詞人程大戴、佟世臨唱和的《梁園唱和詞》45首。

傅世垚是官員、詞人,也是壹位治學嚴謹的學者。他自幼喜歡古碑銅銘,悉心研究古籀篆文,仿照明代梅膺祚《字匯》體例,用畢生精力將自己收集的金文古籀按《說文解字》字部排列,每字又以楷書統領,小篆、古籀次於其後,編纂成《六書分類》十二卷。清乾隆時任禮部尚書紀昀認為,“汝寧帚庵先生病諸家撰著之蕪雜,乃排纂古篆,用夏氏之例,領以隸書。即以隸書偏旁分部,俾絲牽繩貫,若網在綱。其門目壹宗《禦定康熙字典》,遵聖代同文之制也;其字博采諸書,各註所出,示有征也;間附考註,別疑似也;晚出別體,存而不刪,耴其備也;傳寫異同,因而不改,闕所疑也;蓋積平生之力,歷久而後成編。”2014年9月19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將萬州區圖書館收藏的清康熙聽松閣刻本《六書分類》列入《第三批重慶市珍貴古籍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