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韻母[yùnmǔ]見“聲母”。漢語字音中聲母、字調以外的部分
2、韻調[yùndiào]氣韻格調。亦作“韻調”。音調。引申為腔調。
3、韻書[yùnshū]分韻編排的字典。為寫作詩_賦_詞_曲者檢索韻字之用。現存韻書,大都先分四聲,再分韻部。凡同聲調_同韻的字為壹部,取其中壹個字為標目,用反切註音。最早的韻書是三國魏李登《聲類》_晉呂靜《韻集》,久已亡佚。隋陸法言《切韻》,原書亦不傳。宋陳彭年等著《廣韻》,分韻太繁,不便應試作詩之用。金人始並為壹百零六韻,即後來所謂“平水韻”。元_明_清以來,文人作詩_都以“平水韻”為標準,沿用至今。
4、韻目[yùnmù]韻書中韻部的標目。如詩韻上平聲的壹東_二冬_三江_四支等。韻書把同韻的字歸為同壹書中,每韻用壹個字標明目錄,按順序排好。
5、韻事[yùnshì]風雅之事。風雅的事,舊時多指文人名士吟詩作畫等活動這鬥草之戲,雖是我們閨閣中壹件韻事。——《鏡花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