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由於沒有標準的拼音方案,所以在教授生詞時,人們往往用兩個常用詞反切或直接拼讀這個生詞的讀音。這種方法顯然太復雜,很難讀對。由於古代沒有標準的拼音方案,很多漢字的讀音與現在的讀音完全不同,壹定程度上阻礙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漢語拼音是誰發明的?說來有趣,他是個外國人。中國古代大部分漢字都是用“兩個字相切”的方法發音的,比如“東”(都切在壹個籠子裏)。這種方法顯然太復雜,很難讀對。1610年,壹位名叫金妮·蓋勒的法國傳教士來到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是1626的專家。他第壹次用拉丁音標準確記錄了漢字的讀音。在華期間,他結識了韓雲、王政等人,並在他們的幫助下,以利瑪竇等傳教士所著的西文《漢語註音奇跡》為基礎,編纂了中國第壹部拉丁註音詞匯。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國姓名、地名和中文文獻中羅馬字母拼寫的統壹標準,在漢字不便使用或者不能使用的地區使用。”按照這個標準書寫的符號稱為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也是國際公認的漢語普通話拉丁音譯標準。國際標準ISO 7098(漢語羅馬字母拼寫)說:“中國人民代表大會(1958 2月11)正式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用於拼寫漢語。音譯者根據普通話發音記錄漢字的發音。
中國自己的規範和國際標準都明確指出了漢語拼音的性質和地位,即普通話的拉丁拼寫或音譯體系,而不是漢語的正字法或書寫體系。漢語拼音字母只是方案中使用的單個拉丁字母的名稱,並不意味著漢語拼音是表音書寫(全音素書寫)。
漢語拼音在中國大陸廣泛使用。海外華人地區,尤其是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語地區,也在華文教育中教授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