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字”壹般解釋為:過分考慮文字(盲目挑詞,不理解精神實質)。作者賦予這個成語壹個新的含義,就是“用詞要有壹個謹慎的字。”
作者提倡“口若懸河”,認為語言和文字與思想感情密切相關。文字的好壞,要從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表達的意境來區分。文筆的運用要從思想感情的透徹、凝練、創新入手。
第二,作者介紹
朱光潛(1897-1986),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筆名孟實,安徽省通城縣人。中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壹。他精通中西。美學在近代成為壹門獨立的科學。王國維、蔡元培、魯迅、周揚為中國現代美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美學還沒有成為壹門獨立的學科。此時,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談美》、《詩學》等專著具有開拓意義。朱光潛也是中國現代比較美學和比較文學的開拓者之壹。
《詩學》,寫於1933回國前,是中國比較美學的典範之作。中國古典詩歌用西方詩學闡釋,西方著名詩學用中國詩學印證,高雅優美。朱光潛認為:“在我過去的寫作中,如果有什麽獨立於我自己的東西,那還是詩學。《詩論》對中國詩歌的格律以及中國詩歌後來為什麽走上格律詩的道路作了壹些科學的分析。”此外,他的《文藝心理學》也是壹部融合中西文化的經典之作。
《西方美學史》是朱光潛最重要的著作,也是中國學者的第壹部著作。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價值,代表了中國研究西方美學思想的水平。黑格爾美學的翻譯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他的大量譯著和譯著為中國的美學研究和文學理論研究鋪平了道路。回國後先後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任教。解放後,他壹直是北京大學的教授。
朱光潛信奉“三原則”,即此身、此時、此地。“這個身體該做的和能做的,妳得從這個身體裏拿,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此時該做的、能做的,此時壹定要做,不能拖到未來。”“在這裏(我的位置,我的環境)應該做的和可以做的,必須在這裏做,而不是推卸到想象中的另壹個位置。”這是朱光潛學術精神的體現,不是空談,著眼當下,腳踏實地。
他的座右銘:“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其他作品:《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美的筆記》、《美學拾音集》、《文藝隨筆》。
第三,文本分析
《嚼字》全文共有8段,1-7段是文章的主體,是第壹部分。第八段表明了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壹部分可以分為兩層。第壹層1-5段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這壹層可分為三個層次,並給出三組典型例子,從三個方面說明三層的含義。第壹級是第壹段和第二段。文章開頭,郭沫若聽了壹個演員的建議,說:“妳是個沒骨氣的書生!”改成“妳這個沒骨氣的書生!”通過這個例子,我研究提煉漢字的道理。說明“妳是什麽”的句式是“不帶感情判斷”,而“妳是什麽”的句式是“表達強烈感情”。為了證明不同的句式可以有不同的含義,朱光潛先生不僅做了理論上的分析,還列舉了《水滸傳》中石秀和楊雄所用的“妳這個什麽”句式,以表達極其可恨的感情。
然後列舉了《紅樓夢》中嚴明罵金榮所用的“妳是什麽”句式,進壹步闡明了“在任何情況下,‘妳著’的語法都不比‘妳是’的語法更有力”。指出郭沫若把“妳是革命家”改成“妳是革命家”是不妥當的。這組三個例子很典型,也很生動。說明不同的句式要適應不同語言環境的要求。用強有力的例子分析語法和句型是符合邏輯的。
第二個層次,第3、4段,列舉了《史記》中李廣打老虎的例子。《史記》原版本來很精彩,但王若虛說《史記》中“石字不止三個”,他刪掉了三個石字,其中壹個是“嘗草中虎,射之,望之,見石”朱光潛先生指出“表面上看,似乎更簡單”,但卻失去了原”。朱先生告訴人們,詞語的“增”或“減”,都需要人們“細細把玩”,才能感受到它們的不同含義。
第三層次,有五段,列舉了唐代大詩人韓愈、賈島“審”詩的故事。本文另辟蹊徑,充分利用聯想和想象,理性分析了“推”和“敲”對全詩意境的不同影響。賈島當時想到的是“推”還是“敲”,都是他思想感情的外化。所以,對某些人來說,朱光潛先生“認為改壹兩個字只是為了讓文字更通順或更美”,實在是“完全沒有理解文字與思想感情的密切關系”,“想文字其實就是想感情”。
在這個層面上,作者從詞語和表達的表層入手,句式的變化、詞語的增刪、用詞的選擇都是在看得見的語言現象背後,驅動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語言表象的錘煉中反映作者(或讀者)思想內核的錘煉,除了咬文嚼字,別無他法。它強調了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在第二層,在第6-7段,作者旨在回答像書壹樣說話的重要性。
第六段從詞義分析,有“確定”和“控制”的難度。當然,“決心”是基礎,“控制”是難點,也是目的。要想控制住詞義,就必須了解文章的“直接意義”和“聯想意義”。“直接義好用,聯想義難用”。因為聯想意義滲透著作者的個性。朱光潛先生觸手可及的“煙”的不同含義。蘇東坡《惠山烹小龍群》中的三四句話闡明了捕捉聯想的意義。抓住這個“自由的”、不可控的“甚至是碎片化的”怪物,確實需要作者的努力,同時也要有相關的背景知識:比如“小龍集團”的茶,引發了“天上小龍集團”的聯想。可見聯想之難,乃“難在富於歧義。”點擊激活此難度,“這是點石成金的觸摸”。
第七段,繼第六段,蘇軾善於聯想,能點石成金。但現實是“習慣總是以熟悉道路為樂”,可怕的是“壹個人走,大家就跟著走,越走越順,越走越俗”,陷入了聯想的說辭,導致了“套板反應”的尷尬局面。
作者尖銳地指出:“壹個作者不能使用沒有‘固定反應’的詞。”那麽可能是“在思維的布局上,甚至是在整個人生態度上。”這種可怕的現實並不聳人聽聞。“如果妳挑壹篇報紙雜誌上的文章或者壹封信的宣言來分析壹下”,那些“省力”、“惰性”的僵化思想、感情、語言,大部分都是“用壹套板子反映出來的”。
如何擺脫這個問題?朱光潛先生告誡說,只要“妳拒絕使用低俗的語言,妳自然會拒絕使用低俗的思想感情,妳遇事會深思,妳的文章仍會真正‘作’出來,不會跌入谷底。”
第二部分第八段進壹步指出“在寫作中要運用謹慎的精神”,並鼓勵讀者在閱讀和寫作中“逐步培養創作和欣賞所必需的良好習慣”——“只有做到三個“不”,才能逐步達到藝術上的完美”,自然就說明了全文的主旨。
第四,小練習
鄭谷在的詩,早就有了在梅子詩的想法,壹個村寨前的壹團詩。昨晚開了幾家分店,幾家分店都不早。如果戚跡不知道,他自然崇拜,鄭谷是老師。
(1)點開原文。
(2)這篇文章有幾個字?這個人的名字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③這首詩的題目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修改後的詩句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參考答案
(1)鄭谷在袁州,戚跡帶了壹首詩。《早梅》裏有壹句詩:“深雪前村,昨夜幾枝開。”顧雲:“不早算,不過不像壹個。”戚跡不想低頭。學者們自然把鄭谷作為“字師”。
②兩個字。鄭谷,戚跡
(3)早梅
在以前的深雪村,昨晚開了壹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