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如何提高學習的領悟能力

如何提高學習的領悟能力

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壹般來自兩個方面。壹方面通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通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壹小部分來源。另壹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壹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壹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壹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著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要充分利用這壹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為壹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為壹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壹)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

閱讀就是要通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麽,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

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壹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為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詞組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壹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壹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有壹位數學家說:“很難想象壹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壹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贊譽蘇步青為“數學詩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裏提高閱讀能力,必須盡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

(3)要會用工具書

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壹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壹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準備壹些相應的參考書籍,準備隨時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書齊備,查找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然,通過查找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壹步豐富起來。

(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

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為出發點:}

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註意:

圍繞課本閱讀壹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壹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壹些有關的課外讀物,壹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誌,壹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壹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壹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獲。

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沖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壹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壹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為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幹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壹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三)要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系

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壹般了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廣泛閱讀可以博采眾長,正如魯迅所說:“如果只看壹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妳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壹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壹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為精讀創造條件。觀大略的方法是: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有用的內容,再翻閱有關部分,到書店選書就是用這種辦法;看內容提示,看書的開頭幾段和結尾幾段,以掌握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用較快速度讀壹遍,了解大致的內容。

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壹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後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咽”,要多動腦筋,要反反復復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

數學家張廣厚在談起學習壹本數學小冊子時說:“這篇論文壹***20多面,我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壹條明顯的黑線。這樣反復學習,對我們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和吃書壹樣。’”

精讀過的書,要做到:壹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學是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要把精讀的目標指向教科書和主要參考書。

(四)要勤於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壹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壹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

英國詩人柯勒律曾把讀者分為四類:第壹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漏沙,註進去,漏出來,到頭來壹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麽都吸收,擠壹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臟了些;第三類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寶石的苦工,把礦渣甩壹邊,只要純凈的寶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華羅庚說:“高中程度的同誌可以回想壹下過去學過的小學算術、初中代數在腦子裏還有那麽多嗎?沒有那麽多了。因為我們理解了,會運用了,這就是說書變薄了。”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實現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

綜上所述,閱讀時,要竭盡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寶石”,“引向深處”和“把書讀薄”,為此,就要勤於思考。

具體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力求理解

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壹段就想壹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後,再串起來看壹看,想壹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系,以便從整體上理解壹篇文章,壹節課文或壹章內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文章有思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每壹篇文章都體現著作者的思路,遵循這壹思路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可見理清思路對閱讀多麽重要。

在閱讀自然科學著作時,對書上提出的原理、規律、定律、公式,不僅要理解結論,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這些結論是怎麽推導出來的。李政道博士說:“當讀完壹段之後,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壹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為什麽走不出來,別人為什麽走通了。”閱讀時,只記現成結論,而不考慮這些結論是怎麽得出來的,那麽思維能力就很難在閱讀中提高。

(3)要能提出問題

閱讀中發現的問題壹般有兩類:壹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壹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壹類是因為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有不懂的問題。中學生隨著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閱讀時發現第壹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

壹旦發現問題,再深入閱讀有關書籍,並且深入思考,收獲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

(4)要獨立回憶,學會準確表達

閱讀後,要通過回憶再檢查壹下閱讀的效果。對已經理解的內容要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寫在讀書筆記上,以備日後查用。錢偉長說過:“讀壹本書,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問題,先把最重要的東西學到手,然後回顧壹下,看自己解決壹些什麽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對壹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以便以後解決。”

(五)要記好閱讀筆記

威廉·李蔔克內西在《憶馬克思》壹文中說:“只要有壹點可能,他任何時候總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帶壹本筆記簿,並且時時在上面寫點什麽。”為了寫《資本論》,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馬克思就摘錄了70個不同作者的著作,寫了24本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他摘錄的書有1500多本,寫的筆記至少有100多本。

馬克思在筆記的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每本筆記都編有頁碼,為了日後查閱方便,很多筆記都做了目錄和內容提要。

黑格爾讀書學習,也有壹個獨特的習慣,就是把讀過的書,按語言學、美學、幾何學、心理學等分類,把它們放到貼有標簽的文件夾裏。這樣,當需要什麽材料時,隨時可以拿到。這種習慣,他堅持了壹生。

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張。

(1)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做筆記的過程,就是壹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壹遍。”就是做最簡單的摘錄,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於寫體會,那就更要動腦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願望,必然會促使妳專心閱讀。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於理解,也利於記憶。

(2)利於積累資料,使知識“外貯”

經過長期閱讀之後,就可以通過筆記積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資料,彌補頭腦記憶的不足。因為用頭腦記憶,往往不夠準確和持久,難免忘記、記錯或記混。如把資料分門別類保管好,則可以長期為學習及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服務,只要不丟,就沒有“忘記”的問題,只要使用之前看壹看,這些“外貯”的資料又可轉為“內貯”的記憶,使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保爾·拉法格在回憶馬克思時說:“他有這麽壹種習慣,隔壹些時候就要重讀壹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不少中學生在閱讀時,輕信自己的記憶力,懶得動筆,以致到需要運用閱讀的收獲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忘記得壹幹二凈,感到很後悔。

還有的中學生筆記記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類、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當需要運用時,又因太亂而難以查找,使筆記成了“死材料”。

壹般精讀的書,可用筆記本做筆記,而博覽的書,可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後定期分類、整理。

如果在中學時代,就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積累和整理資料,那麽,天長日久,不僅可以促進課內的學習,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學會壹套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這必將給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自學帶來極大的好處。

[提高數學理解能力]

壹、註重推導過程

任何數學知識的引入都有其產生的原因及背景,所以要正確理解數學知識,不能只把註意力放在最終結論上,而應當去了解這壹知識演變發展的全過程,通過這壹情境過程去體驗知識,從而達到真正理解知識的目的,學習橢圓標準方程時,同學們知道了概念後,如何設常量有助於化簡求橢圓標準方程呢?其實橢圓概念中的兩個常量可任意取設,只要滿足到兩定點距離之和的常數大於兩定點間距離即可。但在推導公式時若能理解如何去根號,則本題關鍵就可以解決了.最後方程裏是沒有b字母的,只是數學也追求對稱美,才設出了b2=a2-c2,既簡化了橢圓標準方法,又體現了數學對稱美,理解了推導過程,知道了其中字母的由來,還怕它再變不能求出橢圓標準方程嗎?

2、理論聯系實際

許多數學概念、數學原理都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建築工人在準備砌墻時,常常在較高處固定壹條端點系有鉛垂的線,再沿著該線砌墻,就能保證所砌的墻面和水平面垂直,根據這個原理,我們提煉成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能用最省的材料來裝壹定體積的液體,或者用同樣的材料使做成的容器的容積最大。根據數學原理,在同樣的材料所做成的壹些容器中,球形容器的容積最省材料,但是,球形容器很容易滾動,放不穩,它所需的蓋子不容易做,所以不實用,放固體的容器,如盒子、箱子、櫃子等。為什麽不做成圓柱形的呢?雖然做成圓柱形的容器比較省材料,但是用來裝固體東西卻不經濟,所以通常把它們做成長方體。借住這個實例,使陌生的數學問題壹下子變得熟悉、親切、易於理解了,如果僅僅從教材書講,學生大多不易理解,難以接受。所以,註重聯系生活,有助於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要聯系各個知識點,不應將它們隔離開來,要善於在已有知識、思維的基礎上展開聯想,進行類比,推動思維去理解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3、動手操作

對於有些數學問題,若壹時難以理解,可動手操作、演示、實驗,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促進動腦,以達到引發思維靈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的目的。立體幾何是學生最頭疼的壹章,若讓學生多動手制作壹些柱體,錐體球體等,再演示壹些簡單幾何體,最後再讓學生畫壹些正方體四棱錐,連壹些輔助線等,教學效果可能會更明顯,更顯著。

4、抓住實質

許多數學內容外在表現過程很漫長,形式很復雜,似乎壹時難以理解,這時我們要細心觀察、冷靜分析,從中找出它的實質性的東西,如異面直線所成角的定義實質就是平移使之成為相交直線所成銳角或直角。數學歸納法證題兩個步驟的實質是證明所涉及到的問題是否具有連續傳遞性的關系,對數學知識實質的把握是理解數學知識的關鍵。“歸納”是我們學習數學的壹種重要方法,隨著課程的深入,知識的擴大,題型的多變,若還壹味地搞題海戰術是無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我們要通過解答有限的習題來提高學習效果。我認為“歸納”是壹種比較好的方法。數學題雖然很多,但觀察其裨就象散文壹樣,“形散而神不散”,故我們要通過“歸納”把各種形盡量歸納在壹起。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盡力去體會其實質,歸納出要點達到真正理解掌握數學知識的目的。

5、提高思路的形成

思路的形成過程是壹個長期過程,應該承認:思路的形成與個人的思維品質、經驗習慣等有很大的關系,只要同學們認真去做,“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壹定會進步,為此,我們提倡應做到以下幾點:

(1)、牢抓基礎不放

概念、定義、公理、公式,基本圖形等都是解題的基礎,解任何壹個數字題,都必須用到相關的基礎知識,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是形成解題思路的前提與必要條件。

(2)、做題是為了鞏固、加強基礎知識的應用,同時還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好多同學眼高手低,感覺會卻得不到高分,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平時練習,“凡有成就的數學家無壹不是做出來的”,解題時應提倡通法通解,只有熟練掌握基本思想,基本解法,“巧”的思路才能形成,才能產生巧解。

(3)、重視解題後的反思

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問題及解決的問題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題目做對了,想壹想有沒有更好的解法?錯了,原因何在?是計算失誤,還是已知條件加強了等,探索壹般規律,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做到舉壹反三、融會貫通。

(4)、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與個性

在平時解題過程中,要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要虛心向別人學習,要勤學好問,唯有下苦工夫,在解題時,思路才能清晰、順暢。

以上所列的只是常用的幾種幫助理解數學的方法,同學們在學習中既可以單壹使用,也可以幾種方法合用,並在應用中註意不斷總結經驗發展思維,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以提高我們的數學理解能力,提高數學的學習質量和水平。

[提高英語理解能力]

在中考英語試卷中,盡管閱讀理解題的分值是40分,可實際上,英語知識運用的完形填空以及補全對話都屬於閱讀理解的範疇,其分數總計高達65分。所以,中考英語試卷中試題的設計對中學閱讀理解教學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較高的要求,那麽,怎樣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的問題。

壹、首先要弄清閱讀的目的及閱讀理解的內涵。

閱讀是壹個心理過程,是讀者與語言文字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過程。是讀者運用句法、語義、篇章知識及已有的知識經驗,有目的地去預測、思考和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理解則是對這些獲取的信息進行有效的處理,從而確切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包括理解作者用文字表達的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這壹過程涉及到讀者的語言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快速閱讀能力。

1、語言能力:包括熟悉英語基本語法、結構,掌握壹定數量的詞組,習慣用語等。

2、邏輯推理能力:讀者利用已有的知識,包括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對文章所提供的信息進行推斷,正確理解其所蘊藏的意義。

3、分析歸納能力:閱讀材料總有其目的,主題以及中心思想。分析歸納能使讀者分清文章的論點,段落大意和情節主次,起到概括總結的作用。

4、快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僅表現為理解程度,還表現為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和閱讀速度是閱讀能力不可分割的要素,理解能力差,速度就慢。

二、其次分析壹下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障礙及其成因。

1、作為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教師在課堂上只以講解為主,只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將大量時間與精力放在分析語法和詞匯上,而將有助於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課文當作語言材料來教,忽視了課文的思想內容,文化風俗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的課文學習只停留在語言形式上,造成學生學過課文之後,仍然不甚了解課本的內容、主旨,也就領悟不了作者的深層意圖,形不成用文字信息進行推斷的能力,就不能提高理解能力,所有這些都直接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2、從中學英語教學實際看,精讀課文和課內閱讀總是得到重視,而泛讀、課外閱讀、默讀成了教學的薄弱環節,而它們都是必不可少的閱讀能力訓練的環節,前者壹般都是單壹的精讀課,造成學生閱讀面窄,接觸的語言材料不多,英語知識有限等等也直接影響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3、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對於學生的主體--學生來講,壹直受到的是語法、詞匯、句型方面的訓練,缺乏的是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因此學生獨立能力差,閱讀速度慢。沒有正確的引導,學生閱讀時普遍存在壹些不良習慣,也影響了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及技巧。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培養閱讀能力必須讓讀者本身親自經歷閱讀過程,同時要改革教學方法,堅持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及訓練,才能達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具體方法如下:

1、整體教學法:即把課文作為壹個整體來教,先將學生的註意力引導到課文整體內容上,啟發和引導學生完整理解課文故事意思,先篇章、後段落,最終理解課文深層意義,其順序為整體--部分--綜合--運用。

2、背景介紹:也即英語教學中的文化知識教學,這裏的文化知識主要指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由於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日常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各有特色,所以讓學生了解這些特征,對學生的書面交際,口頭交際能力方面會產生直接影響,還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這樣會更有利於理解能力的提高。

3、快速閱讀訓練:要培養快速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閱讀動機,培養閱讀興趣。當人的需要具有某種特殊目的時,需要才會轉化為動力。英語快速閱讀的需要也是如此。閱讀者具有渴望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識時,閱讀者的自學性和積極性--動機自然而然也就產生了。所以,閱讀材料可以選壹些能對閱讀者產生某種樂趣或興趣的讀物,就會使讀者處於既不厭倦,也不焦慮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樂意接納”狀態。壹旦興趣形成,讀者心理上就會產生壹種渴望捕捉知識和信息的津津樂道的感覺。那麽怎樣快速閱讀呢?首先要正確運用眼球,擴大視幅,控制視線,視線總長約20個字母,壹眼望去4-5個單詞都在視線之內。閱讀中盡是將每行文字的首尾單詞收入視幅,將眼球直線範圍控制在每行文字的中間,視線作左右移動,跳躍式移動。其次要除掉讀者如低聲朗讀或用手指、筆尖或尺子指著看,壹個詞壹個詞的閱讀的壞習慣,以便培養用腦瞬間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另外,快速閱讀時視力和註意力必須高度集中,壹旦開始閱讀,就要全神貫註深入文章,不斷尋求新的信息,不斷分析整理所獲得的各種新的信息,並加以充分地消化和理解,使之在大腦中形成完整的概念。

4、細節問題分析:文章分析和語言應用。在學生對整篇文章有所理解的基礎上,還應使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以便對文章的細節問題進行回答,這有助於學生對文章主要事實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對文章進行必要的分析和講解,主要包括難句、長句翻譯,作者情感、態度、內心活動,文章內涵及篇章結構等等,這樣才能做到學用結合,進壹步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5、開設泛讀課和課外閱讀課:泛讀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其任務是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以理解內容、獲取信息為目的閱讀活動,通過泛讀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興趣和習慣,訓練閱讀技巧,鞏固擴大學生詞匯量及語言知識。因此,泛讀內容要選擇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幽默感的材料。課外閱讀材料文字要淺近,生字率不高,不難於課本,要使課外閱讀材料的趣味性、知識性能吸引學生,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培養。能力強了,就越喜歡閱讀,就會形成良性循環。

總之,閱讀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才能培養起來,閱讀能力的增強與閱讀量的多少成正比。以上談到的培養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幾個方面是統壹的,相互聯系的,對壹篇文章進行理解需要綜合運用若幹方法和技巧。所以讓學生掌握壹定的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大有好處 .

以上回答妳滿意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