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僥" 怎麽讀,什麽意思?在《道德經》中老子說言之“僥”意指什麽?

"僥" 怎麽讀,什麽意思?在《道德經》中老子說言之“僥”意指什麽?

僥,讀音是jiào,歸終、邊際、邊界的意思。引申端倪的意思。

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壹章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僥。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壹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

“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

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壹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壹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擴展資料

老子在《道德經》的首先提出的“道”與“名”兩個關鍵名詞,古時,“道”與“天”字相通,在這裏“天”和“道”是相通的,壹般是指自然運行法則。?

“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則、規律,以及實際的規矩,也可以說是學理上或理論上不可變易的原則性的道。“可道”,意思可法,按“天道”運行法則去做,“非恒道”不是永遠不變的,即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關於宇宙萬物的“有生於無,無中生有”的形而上與形而下問題,其中就包涵了宗教哲學中宇宙萬有的來源論,以及純粹哲學的唯心、唯物、壹元、多元、有神、無神等學說的尋探。其中形而上也是修真修仙的基礎,即自我的小宇宙是大宇宙的表象。萬物確是從“無”中而生出“有”的種種萬類。

“常無”與“常有”,是從萬物之“道”講。“本無”是天地的原始,“妙有”是前人或自己命的“名”,因此從無生有從壹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直到萬物萬有,是萬物的源。

老子在本章裏闡述了壹個重要的哲學思想:“唯物論”的哲學思想。

老子說:“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僥。”通常在人類對某壹事物壹無所知的時候,往往是被動的觀察事物的表面現象,從表面現象逐漸認識到壹定深度的奧妙,人類要把觀察到的這些奧妙描述出來這就是“名”。

通常人類壹旦對事物的探索發展到“名”的階段,人類會把這些支離破碎的“名”組織起來,加以系統歸納就發展到“科學知識”的階段了。人類用科學知識武裝了頭腦,就會產生更強烈的探索更深層次自然內在本質的欲望,正是這個欲望推動了科學知識的進壹步發展。

先有物質存在就是“道”,後有意識產生就是“名”,這就是兩千年前老子提出的唯物論觀點。與馬克思主義的:“物質第壹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論觀點是不謀而合的。

名和道,都出自同壹個事物,壹個是客觀存在;壹個是對存在的認識。認識是在否定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不斷的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事物的本來面目就揭示出來了。

與今天人們所說的: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是否定之否定過程的哲學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深刻內涵所在。

百度百科--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