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龔賢的軼事典故

龔賢的軼事典故

南潯戰役又稱九江戰役,是北伐三大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南潯戰役)之壹,也是北伐最大的戰役。

孫受到北伐軍在兩湖勝利的威脅,使孫向北伐軍提出最後通牒,令其退回兩廣。同時分兩路進攻北伐軍。中國* * *產黨堅持集中力量消滅孫。在江西戰場上,主要三次進攻南昌。1926九月中旬前,二、三軍團分別攻占贛州、吉安、萍鄉、安源,六軍團占領奉新等地。9月19日,第三、第六軍團各進南昌城,擊退孫俊..10年10月初,蔣介石從武昌調往江西,親自指揮南昌戰役。蔣介石派了兩萬援軍。10年10月20日,再次入侵南昌,被孫軍奪回,21年10月26日,被迫退兵。南昌撤退時,北伐軍損失慘重。同湖之戰勝利後,北伐軍主力迅速轉戰江西。此時,孫的後方極不穩定。它壹度準備同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在中國* * *產黨和蘇聯顧問的壹致反對下,和談未能實現。北伐軍隨後從同壹地區東進至江西追擊孫。

南潯戰役國民革命軍總指揮部總結了三次攻打南昌失敗的教訓,因為孫軍控制了南潯鐵路的主要幹線,有利於機動。於是決定集中兵力,先破南潯鐵路之敵,再取南昌,並決定將四方面軍由武昌調至江西作戰。北伐軍入贛部隊於6月165438+10月1日對孫各據點發起總攻,進行了北伐戰爭中規模最大的南潯戰役,又稱九江戰役。

1926年秋,北伐軍少將龔賢率國民革命軍獨立二師第三團從湖南成縣出發北伐,過洞庭,過湘江,修水,配合友軍進攻南德路之敵孫。龔賢率領左翼迂回部隊。他在德安縣雙山附近完成戰鬥準備,於6月3日拂曉前離開敵側翼165438,向敵炮兵陣地發起攻擊。敵人在壹片慌亂中敗下陣來,在這次戰役中繳了100多門炮和迫擊炮。馬暉玲贏得了第壹場戰鬥。

馬暉玲戰役後,獨立二師沿南德路追擊殘敵。龔賢首先召集各營長布置任務,下令緊急行軍,要求全軍將士發揚革命精神,敢於沖鋒陷陣。之後,他命令部隊高速出發。沿路有三五團潰兵,我軍戰士丟掉了湘制槍,換上了從潰兵手中繳獲的北洋槍。龔賢命令宣傳隊告訴敵人返回馬暉玲,不要向我軍進軍。

從馬暉玲到九江大約有100英裏。行程進行到壹半時,已近午夜,壹些營和連長要求紮營,第二天早上繼續前進。龔賢命令部隊沿途停車,就地取水,趕上開飯。同時召集營長、連長講話,鼓勵他們搞突然襲擊,必須在天亮前進入九江。他說:“這次行動可能會有兩種結果。若能於拂曉前攻入九江,則可得勝算。”如果我們現在停下來休息壹下,明天再繼續前進,馬暉玲的零散部隊肯定會在我之前進城。這樣九江之敵就會意識到我們是小部隊,會主動迎擊。目前我軍寡不敵眾,我軍束手無策。如果我們稍有疏忽,就會有崩潰的危險。在這個生死關頭,我希望大家同舟共濟。”龔將軍說,“大家都站起來,向九江進發。

天亮前,部隊到達九江五華裏黃土嶺敵前。這裏有壹支敵軍旅。我獨立第壹師在沙河胡賽橋南德路上與主力激戰。九江是孫五省聯合司令部所在地。敵人沒想到龔賢會從廬山腳下的小路帶兵。龔乘敵不備,命令先頭部隊投入戰鬥,以圓錐隊形突入敵中心,逐漸擴大戰區。僅僅幾分鐘後,敵軍全線崩潰,龔將軍率領尚未投入戰鬥的第壹營向南站、碼頭發起進攻。壹、二營迅速集結跟隨三營掃蕩敵占區,四營保持機動,在湖口警戒。

孫在九江的司令部和部隊已經亂成壹團,分散在駐地和馬頭壹帶的敵軍官拖著兒女正在拼命逃命。到處都是行李和武器。此時,駐地西南方的堅固建築內的敵人仍在抵抗危險。龔率壹營、四營強攻,不可接受;再次攻擊的誘惑沒有起作用。孫躲在九江的戰船裏企圖掙紮,並不停地向岸邊開槍。站城殘部也趁機反攻龔賢領導的北伐軍。龔賢命令壹、二營還擊,並派壹個排到三營,把黃土嶺敵人扔下的大炮拖到河邊,猛轟敵艦。與此同時,第三團和第壹營組織敢死隊,趁黑潛入敵據點,投擲手榴彈,最終擊潰頑抗之敵,其他余部趁夜逃城。在我炮兵的轟擊下,敵艦也順流而下。敵人的心臟位置壹垮,全線立刻分崩離析,擁有半個東南的五省聯軍從此分崩離析。

1926 11.5時,龔賢率部繼續掃蕩九江租界,將躲在租界內的敵軍官兵全部抓獲,並監視洋人居住的租界。第二天下午,我後續部隊和獨立二師四團也進入九江。在這場戰役中俘虜了成千上萬的敵人,敵人遺棄的武器彈藥和軍需品堆積如山。戰鬥結束後的第六天,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在九江車站單獨接見第二獨立師第三團軍官時,給予了極大的鼓舞,說:“龔將軍是勇敢善戰、出奇制勝的模範。”這段話是在龔賢北伐陣亡後,作為墓碑碑文的壹部分刻在龔賢墓前的。這也是龔賢作為南潯戰役功臣的見證。龔賢,經過馬暉玲和九江兩次大戰,加上他平時的教導,大家都認為在他手下作戰是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的。

北伐軍首先攻占了德安和馬暉玲,控制了南潯鐵路,孤立了九江和南昌。孫見勢不妙,逃回南京去了.165438+10月5日,北伐軍攻克九江,包圍南昌,8日占領南昌。至此,江西北洋軍徹底潰敗。九江戰役結束了英帝國主義支持的直接封建軍閥孫在九江的統治,鼓舞和鼓舞了工農群眾要求民族獨立和國家統壹的呼聲。1927 65438+10月6日,九江英租界的英軍士兵與工人糾察發生沖突,數名工人受重傷。糾察吳·“當即暈倒,受了重傷”。工人和市民憤怒了,高呼“反對英國士兵在九江殺人!””“打倒英帝國主義!”的口號沖向租界。壹批駐九江的獨立二師介入,九江碼頭工人和市民勢力更大。他們手持棍棒,拆除了租界周圍的鐵絲網,並推倒了租界的鐵門。1927 65438+10月7日,龔險峰率獨立二師第三團接管九江英租界,維持治安。

1927年春,北伐軍獨立二師從浮梁、彭澤、馬當地區出發,沿祁門、蕪湖江而下。3月21日,與褚玉普下屬當塗朱門鎮相遇。激戰壹晝夜,作為主攻的顧旅傷亡慘重。獨立第二師師長何耀祖命令原是預備隊的少將龔賢率領的第三團於3月22日拂曉投入戰鬥,從敵人右翼插入敵人後方。當主力從正面發起猛攻時,第三團向敵右翼發起攻擊,遭到迅速到達的敵第五師的反擊。戰鬥激烈,三團二營營長陳英陣亡。龔零壹營插入敵援軍側後,兩面受敵,敵軍全線崩潰。龔賢領兵奮勇追擊,敵人企圖占領離南京不遠的牛首山陣地,繼續頑抗。龔領兵趁敵人腳步不穩,猛打猛追,等敵人筋疲力盡的時候再逃。龔賢的部隊乘勝追擊,當天就把敵人追到了南京。敵人企圖北渡失敗,龔賢將軍指揮三個團連夜全線停止,將敵人限制在江邊,最終解除了敵人的全部武裝。山東的敵第五師有九個步兵團,還有壹個騎兵團和炮兵團,壹萬多人,還有槍,全軍覆沒,只剩下敵師長。這壹仗讓北洋軍閥膽戰心驚,張宗昌大怒,壹怒之下砍了畢淑成。

山東省第五師參謀長、參謀長因作戰本領深厚,才華出眾,能與官兵融洽相處,被龔賢先生任命為指導員的參謀長、參謀長。龔賢不拘壹格、任人唯賢的用人之道,鼓勵士兵不論出身、出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大顯身手。

3月1927日至3月14日,獨立二師奉命進攻南京。6月5438+05日拂曉,獨立二師的炮兵開了三槍,開始全線進攻南京。經過幾天的激戰,孫張宗昌等主力被壹壹擊潰。隨後李英率領的先遣營於3月23日夜進攻南京,龔賢率領第三團連夜行軍。與陶之嶽所在的第二團壹起在西門外夜追敵軍,繳獲長短槍壹萬三千余支,山野炮九十六門。1927年3月26日,國民政府命令何耀祖為南京許巍司令,龔賢為獨立第二師副師長。由於九江和南京兩次大勝,獨立二師獲得了很大的威望,為全軍贏得了很大的威望。5月,1927,獨立二師從仁心河渡江,繼續北上。其主力沿津浦路北上,與張宗昌部隊在鳥服東西部展開激戰。龔賢奉命拒阻萬和方向,掩護我主力右側。這項任務極其艱巨。因為孫在九江戰敗後退守鎮江和,長眠於長江南北。如果我軍渡河北上,孫會把我帶到半路,給我們壹個側擊。果然,龔領兵從普鎮到六合。為了爭取廣大地區,便於機動,他剛到大廠以北、六合以南的廣大地區,就被孫的兩個師壹個旅包圍了。雙方激戰正酣。見敵來勢兇猛,龔將軍逐漸調整部署,以營為單位,按村組成據點。全軍形成倒字形相互呼應,不斷對敵進行短暫反擊。敵人用重炮轟擊,塵土飛揚。北伐官員壹片火海,到處硝煙彌漫,傷亡慘重。龔將軍沈著果斷,以身作則,遇到緊急情況,無論到哪裏都帶著警衛班。他舍生忘死始終指揮戰鬥前線,不斷派出少量兵力進攻和牽制敵人,再現了他英勇的軍事指揮能力和英雄本色。

千軍易得,將軍難求。龔賢帶領部隊以寨為掩護,又壹次以少勝多,用壹個團的兵力對抗了比自己多幾倍的兩個師壹個旅的敵軍。他們以靈活的戰術,不畏敵人猛烈的炮火,大無畏的戰鬥精神,阻止了他們的前進,為配合和保障我軍主力北上攻敵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龔賢率部英勇頑強阻擊敵人,浴血奮戰至第二天下午援軍到達,與援軍會師,克敵制勝,取得抗戰勝利。龔賢的部隊在六合苦戰後減員不少,上級讓他們留在南京補上。龔將軍堅持立即補充,拒絕留在南京,與主力會合,繼續追擊殘敵。後來沿金普路北上長征,壹度到達山東豐縣,所向披靡。1.北伐戰爭中的三次著名戰役是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和南潯戰役,這三次戰役橫掃了孫的軍隊。戰後,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將軍和國民革命軍第二獨立師龔賢將軍,先後在汀泗橋、賀勝橋戰役中作戰,均因突出貢獻受到表彰。

1.曾在四方面軍服役的小回憶說:“黃其祥指揮的三十六團打得好,比得上葉挺獨立團。因此,在打武漢之前,經陳柯宇建議並經蔣介石批準,黃其祥、葉挺升任少將團長。”摘錄1989 9號新華文摘。“獨立團團長葉、三十六團團長黃,為黨和國家嘔心瀝血,英勇作戰,轉戰醴陵、平江、汀泗橋、賀勝橋等地,屢建奇功,功勛卓著。他們全都提拔這兩名成員為少將雲雲。聽說蔣總司令很快就會發布任命令。”摘自1926 65438+10月2日廣州民國日報。

2.南潯戰役又稱九江戰役,是北伐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壹次。南潯之戰,龔賢率部以少勝多部署,成為北伐經典。10月3日黎明前,165438+攻擊了馬暉玲的敵軍炮兵陣地。首戰告捷後,部隊急行軍數百裏,於10月4日拂曉前到達九江,乘敵不備,突襲孫五省本部,致敵潰占。戰鬥結束後的第六天,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在九江車站單獨接見國民革命軍獨立二師第三團軍官時說:“龔將軍是英勇善戰、出其不意的模範。”1928年春,龔賢奉命率軍繼續北伐。18年4月3日,在山東魚臺與孫殘部激戰,被孫刁報復。他去世後,龔賢的墓碑上就刻著上面的話。遺體運回南京安葬,總司令親自為其舉行追悼會,成為民國史上“第壹位在北伐中陣亡並舉行國葬的將軍”。同年6月4日,龔賢被南京政府追為陸軍上將。這也是他作為南潯戰役英雄的見證。

二、中國* * *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合作組建廣州國民政府開始北伐,領導國民革命軍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為中華民族統壹做出貢獻。北伐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然。當時的中國,軍閥割據,人民連年戰亂,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國家應該統壹,民族應該團結,人民的意願和期望應該得到滿足。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張、孫和吳這三個在中國占有大片土地並得到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北伐戰爭期間,北洋政府掌握在以張為首的馮軍閥手中。吳的直系軍閥,占領了湘鄂豫皖、冀陜兩省,控制了京漢鐵路。孫,直系軍閥後起之秀,占據長江中下遊五省。

第三,葉挺將軍和龔賢將軍在北伐戰爭中英勇善戰,威望卓著,震驚全軍。他們領兵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令敵人聞風喪膽,成為聞名中外的北伐名將。

今天說到北伐中的葉挺將軍,他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被譽為北伐先鋒。提到北伐戰爭的龔賢將軍,在國內默默無聞,大多數人都覺得很奇怪。翻遍國內所有關於北伐的教科書和展覽圖片,都沒有關於南潯戰役中龔賢將軍的記載。要知道北伐南潯之戰就是九江之戰,潯潯是江西九江城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