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範學院黃亢美教授:妳好!部首查字法有兩種類型,壹是字源部首(也叫識字部首),壹是檢字部首。例如“死“的“歹“是屍骨形,查“歹“便於理解其義,是字源部首(或稱識字部首),查“壹“也能查到,但無助於理解字義,只能讓普通民眾和學生方便查找而已,所以“壹“是檢字部首。再如“歡“,因“欠“與人的興奮時的氣息有關,妳可想象人興奮愉悅時的氣息與情態,所以“欠“是字源部首,“又“是簡化後的符號,沒有實際的意義,所以是檢字部首,只是便於學生查字而已。大部分的字只有壹個部首。“番“的“釆“bian 是獸蹄形,這是主部首,後來加“田“表示田間易留蹄印(說文認為上是獸蹄,下是蹄印),所以查“釆“比較有意義,由此才能理解“悉“就是獵人對野獸蹄印最熟悉,並能作解“釋“。“田“在這裏雖然也有意義,但應該視為次要的部首,實際也是檢字部首。所以,學生判斷“番“的部首是“釆“或是“田“都對。識字教學時壹般不說部首,查字典才稱部首。我們查字典往往是為了了解這個字是什麽意思,所以要多引導學生尋找其字源部首。例如“騰“是什麽意思呢?那就查字典吧,查“馬“易於理解其義,查“月“純粹是查到字而已,對理解字義無助的。
簡要解答如上,不知能解妳之惑否。
我是這麽理解黃教授的話的:黃教授的解答將部首分為兩類,壹曰字源部首,從字理上來理解,熟知字義方可為之,有文化內涵在其中;壹曰檢字部首,為學字者查詢方便而設,有可能與字義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