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凡卡的信的內容,理解凡卡的痛苦。
2.在寫信的過程中理解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意思。
教學時間為三個課時。
教學設計
第壹類
壹,教學目標
(1)第壹遍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新單詞和短語。
(3)以“信”為線索,對文本進行切分。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2)把課文分成幾節,了解課文每壹段的主要內容。
第三,教學過程
(壹)引入新課程。
今天我們要學習壹部翻譯小說——《凡卡》。小說的作者是契訶夫,19世紀後期偉大的俄羅斯作家。契訶夫從小熟悉學徒的生活,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真的很感人。他寫了許多極其深刻的作品,揭露了沙皇的黑暗統治和舊俄羅斯人民的悲慘生活。他的作品曾受到列寧的贊賞。今天所研究的《凡卡》壹文是作者的代表作,反映了俄羅斯舊沙皇統治時期人民的悲慘生活。
(2)自學課文。
1.自學新單詞和短語。查字典,在上下文中理解單詞的意思。)
2.理解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系,順利讀出人物的名字。
3.思考以下問題,初步了解課文。
(1)凡卡是個什麽樣的孩子?他的人生故事是怎樣的?
(2)小說寫了什麽?這是什麽時候的事?
(3)凡卡在給爺爺的信中主要寫了什麽?
(3)檢查自學情況。
1.按名字讀新單詞,並正確發音。
2.人物身份及某些詞語的解釋。
凡卡·朱可夫(伊凡·朱可夫):小說的主人公。
阿裏阿德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馬卡裏克:凡卡的祖父。
先生,爺爺工作的莊園的主人。
弗吉卡:赫德。
伊戈爾,阿廖娜:凡卡的小朋友。
卡希丹卡:壹個老婊子的名字。
梆子:壹種用於玩更多遊戲的中空樂器,由竹子或木頭制成。
Cub:常用來指幼小的動物。這裏是對老板子女的貶義詞。
郵差:郵差的舊稱。
盧布和戈比:俄羅斯使用的貨幣單位。壹盧布等於壹百戈比。
3.試著按名字壹段壹段地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4.分組討論思考問題。
(學生討論後,老師總結:凡卡是壹個9歲的農村孩子。他沒有爸爸媽媽,只有壹個親戚,就是爺爺。爺爺是個窮人,在鄉下給莊園主當守夜人。9歲的凡卡3個月前被送到莫斯科壹家鞋店當學徒,過著悲慘的生活。這部小說是關於範卡給爺爺寫信的,發生在平安夜睡覺前的壹段時間。範卡直到寫完信寄出去才睡覺。信裏主要是告訴爺爺他在店裏的生活很痛苦,讓他帶他回老家。)
(4)對文本進行分段。
1.課文是按什麽順序寫的?
寫信之前、之中和之後。)
2.按順序把這篇文章分成三段。
(第1段:從開頭到“把那張紙鋪在講臺上”。第二段:從“親愛的康斯坦丁·麥卡裏奇爺爺”到“康斯坦丁·麥卡裏奇”。第三段:從“他很滿意”到文末。)
(5)作業。
1.抄寫單詞。(在課堂上完成)
2.仔細閱讀這封信,想想信中寫了些什麽。
第二節課
壹,教學目標
(1)了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到凡卡當學徒的悲慘生活。
(2)學習課文中記敘文部分的內容和作用。
(3)帶著感情大聲朗讀信的內容和插入部分的內容。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了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凡卡作為學徒的悲慘生活。
(2)學習課文中記敘文部分的內容和作用。
第三,教學過程
(1)復習題。
文章用什麽方式展現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是由凡卡在聖誕節前給爺爺寫信表達的。)
(2)學習第二段書信寫作部分的內容。
1.想想吧。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是什麽?
凡卡在莫斯科的學徒生活很悲慘,他再也忍受不了了。他在信裏寫了很多,但他唯壹的目的就是求爺爺帶他離開這裏,回到他身邊。)
2.找出第二段中哪些自然段是範卡的信的內容?在壹本書上畫畫。
(第3、8、10、11、12、15段是凡卡信的內容。)
3.信的內容有六個自然段,用壹個詞組成的短句概括,每段都寫有副標題。
(壹)只有壹個親屬的;(2)告訴爺爺,他在《學徒》裏被折磨;(3)求爺爺帶他回去;(4)莫斯科不窮;⑤讓爺爺給他摘壹個金核桃;6.求爺爺再帶他回去。)
4.根據小標題有條不紊地講述凡卡的悲慘經歷。
(3)學習課文中的插曲。凡卡寫信時有很多內心活動,作者用插值的手法表現出來。
1.找出文本的哪些部分是插值部分。
(第4、5、6、13、14段是範卡在寫信的過程中對前世的回憶,是文章的插曲。)
2.第4、第5和第6款導言。
(1)第四段和第五段寫的是什麽?
(先讓學生默讀。這兩段插入了凡卡對爺爺在鄉下守夜的回憶。)
(2)想壹想。凡卡寫“只剩壹個親人”的時候會想到什麽?
(3)凡卡心中的爺爺是壹個怎樣的人?
年紀大了,又辛苦又累,但是樂觀,風趣,善良,範卡覺得和爺爺在壹起很幸福。)
(4)指導學生用聲調大聲朗讀第4段和第5段。
提醒學生帶著思念親人的心情大聲朗讀。)
(5)第六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家鄉節前美麗的夜景。)
(6)凡卡心目中的家鄉夜景是什麽樣的?
(是“美”。)
(7)說說凡卡心中的家鄉夜景之美。
(寧靜、美麗、柔和、蔚藍的天空、閃閃發光的星星...整個森林沈浸在節日的氣氛中。)
(8)引導第六段的閱讀。
帶著贊美大聲朗讀。)
總結:
這部分我爺爺守夜的記憶和對家鄉前夜景的想象,都是關於凡卡的內心活動。從這兩段文字中,體現了凡卡對親人和故鄉的思念之情。
3.第13段和第14段介紹。
(1)凡卡寫信讓爺爺“摘壹個金核桃”的時候插了什麽話?
(“和爺爺壹起砍聖誕樹”。)
(2)凡卡回憶砍倒聖誕樹的時候是什麽感覺?哪個詞可以用來概括?
(心情愉快。可以用“樂”字來概括。)
(3)哪裏可以體驗到凡卡的快樂心情?
(“他記得去樹林砍聖誕樹的總是爺爺,爺爺也總是帶他去。多麽快樂的壹天!”“砍聖誕樹,爺爺先抽煙鬥,壹會兒抽鼻煙,壹會兒和凍僵的小凡卡壹起笑...)
(4)懷著愉快的心情閱讀13段和14段。
(凡卡的快樂是“苦中作樂”,朗讀時要帶著這種心情去讀。)
4.談談插值技巧在課文中的作用。
(相比之下,凡卡在農村的“幸福”思想,烘托了當下生活的辛酸,反映了凡卡迫切要求爺爺帶他走的心情。)
(4)總結:
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農村真的有凡卡想象的那麽美好嗎?不,它也是勞動人民的火坑。從受凍、守夜、砍樹,足以說明爺爺生活的艱辛。只是因為範卡和親戚在鄉下,受到爺爺的寵愛,才產生了農村生活比當學徒好的想法。
第三類
壹,教學目標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細節描寫理解作者是如何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的。
(二)體驗文末的作用。
(3)帶著感情讀課文。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總結老師的中心思想,通過詳細的描述,理解作者是如何表達文章中心的。
(二)體驗文末的作用。
第三,教學過程
(1)默讀全文,總結中心思想。
小說通過凡卡在聖誕節前給爺爺寫了壹封信,真實地反映了舊俄國沙皇時代貧苦兒童的悲慘命運。
作者如何表達中心思想?這篇文章為什麽這麽感人?
(因為這篇文章非常真實具體,對凡卡的信的內容和他的神態、動作、聯想都做了詳細的描述,寫得有血有肉。因為全文註重細節,抓住了能表達中心思想的部分,令人印象深刻,身臨其境。)
(2)分析關鍵細節,帶著感情讀課文。
1.學習第二段中“寫信過程”的詳細描述。
(1)請大聲朗讀信的內容,並思考:凡卡在給爺爺的信中寫了什麽?這些事情中哪壹個是最具體的?
(跟爺爺說學徒生活的痛苦,各種折磨。)
(2)默讀“我昨晚挨打了...我要死了!……"。思考:這個自然段有多少含義?作者是如何註重細節描寫的?
(分為四層:①挨打;②饑餓;3睡不著;(4)離開這裏。抓住細節,讓學生明白:妳為什麽被打?“不知不覺”是什麽意思?用什麽?“得心應手”是什麽意思?老板和老板娘怎麽打番卡?拉、拖、戳、釣這些動詞是什麽意思?“食物呢?壹點也不。”“壹點也不”是什麽意思?哪裏看出“壹點都不”?)
2.凡卡在寫信的過程中回憶起了什麽?
(1)默讀《砍倒聖誕樹》。
想著:那我和爺爺壹起砍聖誕樹的時候凍住的山林呢?爺爺和凡卡到底有多冷?爺爺想砍聖誕樹的時候怎麽辦?砍下來的樹是什麽樣的?他們砍樹的時候看到了什麽?爺爺怎麽說?.....理解這些細節描述的句子。)
(2)說,妳從這些細節中學到了什麽?
(3)從“爺爺感冒咳嗽了,他感冒咳嗽了”這個細節我們不難看出,砍聖誕樹其實是壹種辛苦,但為什麽凡卡回想起來覺得那麽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裏砍聖誕樹又冷又累,但在凡卡的記憶裏卻是那麽美好、快樂、有趣,這恰恰說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和痛苦。)
3.學習課文第三段“寫完信後”,體會課文結尾的作用。
(1)請使用以上學習方法自學第三段。先搞清楚細節描述在哪裏,然後說說妳是怎麽理解這些細節的作用的。
(2)學生自學。
(3)學生報自考。
(4)討論:凡卡的夢想能實現嗎?為什麽?
(3)總結:
通過以上對這段文字的研究,我們知道這段文字的結構是復雜的,它由三部分組成:作者描述了範卡的悲慘經歷,範卡的信的內容,以及範卡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其中範卡的信的內容是全文的重點。在這三個部分的表達中,我抓住了細節,展現了九歲孩子凡卡復雜的內心活動。我寫信給我爺爺,求他把他接回去,說明了他在莫斯科當學徒的悲慘,讓我們深深同情他的悲慘命運,痛恨更吃人的黑暗社會。
(4)作業。
1.課後想想練習2。
2.帶著感情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