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繁體字:諾。
諾(拼音:nuò)是現代漢語次常用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從言,若聲。本義是答應,後引申出順從,允諾等義。字級:次常用字、壹級字。
諾,形聲字。《說文》:“諾,?也。從言,若聲。”“?”即答應之“應”字,本義是順從、答應。《說文》卷六叒部“叒”的籀文應當是這個字的本字,它是由商周古文字分化出來的壹個字,本像以手理發,使其通順之形,用來表達“順”義。
加“口”就是“若”,表示“答應”。劉心源所謂“若即諾之古文”是有道理的。“若”形體訛變,本像兩手理發的形體在秦文字中變成了“州”字頭和壹只手——“又”。
康熙字典
《唐韻》《正韻》:奴各切,《集韻》《韻會》:匿各切,?囊入聲。《說文》:譍也。《玉篇》:答也。《正韻》:應聲。《詩·魯頌》:莫敢不諾。箋:應辭也。《禮·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諾。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
又《投壺》:大師曰諾。疏:承領之辭也。《吳誌·顧雍傳》:顧悌每得父書,拜跪讀之,每句應諾。又《韻會》:以言許人曰諾。《左傳·襄十八年》:獻子許諾。《論語》:子路無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