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如何使用KPI

如何使用KPI

近期學習劉潤老師專欄,驚嘆現實中的商業就是這樣子的,筆記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企業生命周期的三個階段:創業期,成熟期,和轉型期。

創業期,核心任務是“找路”;成熟期,核心任務是“奔跑”;轉型期,核心任務是“變道”。每個階段,都有其管理特性。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中文是:關鍵績效指標。什麽叫Indicator(指標)?指標,就是儀表盤上的裏程表、指示燈。達成這些數字、做到這些行為,公司大概率就能做好。

創業期之所以叫創業期,就是因為不知道。壹旦真的知道了,就進入了成熟期:商業閉環形成,部門職責清晰,冗余動作減少,員工賞罰分明。這時,KPI幫助企業犧牲靈活性,獲得高效率。所以,創業公司之所以沒有KPI,不是因為他們不想有,而是因為他們做不出來。沒有KPI,是創業期管理的階段特性。

關於如何使用KPI,有三點需要註意。

1、 清晰體現戰略。

前阿裏人力資源副總裁黃旭老師曾分享馬雲設定KPI的藝術。

某年,馬雲把KPI定為“盈利1塊錢”。這個目標看似簡單,卻體現了公司節省成本的戰略。員工開始下班隨手關燈,因為越節省越能達成KPI。2008年,淘寶的KPI是“不準盈利壹分錢”。妳要是敢盈利,就沒獎金、沒股票。為什麽?因為戰略增長,大於盈利。2012年,馬雲提出:每人實現1億GMV。這個KPI背後,是提高公司人效的戰略。大家開始很謹慎地招人,因為每個人價值1億。2013年,馬雲又提出,扶持100萬家店,讓每家店成交超過100萬。這背後的戰略,是擴大總成交。

設定KPI的核心能力,是翻譯戰略。

2、 逐級分解指標。

每年7-8月,微軟公司都會從上向下設定KPI。CEO先定,然後分解給副總裁。副總裁的KPI必須體現CEO的,然後再分解給各部門總經理。以此類推,逐級分解。雖然這耗時1-2個月,但是能確保整個公司10萬員工,力往壹處使。

3、 定量定性結合。

在微軟,定量KPI叫RBI(Revenue Based Incentive,基於業績的獎勵),定性KPI叫CBI(Commitment Based Incentive,基於行為的獎勵)。在阿裏,定量的叫業績考核,定性的叫價值觀考核。在華為,任正非說:不要太關註數字,要找到關鍵任務。

KPI絕不簡單等於數字。設定KPI時要定量定性結合,“軟硬兼施”。

我們要向優秀的公司學習,但不能盲目學習。 向優秀的人學習也同樣。優秀的人身上,當然有很多優點。但是也有很多特點,甚至缺點。不能因為壹個人優秀,就把特點、缺點都當作優點來學。否則真的會“壹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