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的部首和拼音:
柔的部首:矛、木
柔的拼音:róu
柔,現代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常用字)。根據現有資料,此字最早字形為戰國文字。六書屬形聲字。其本義是柔軟、柔弱的意思,也有植物初生而嫩等含義。
柔,六書屬形聲字,從木,矛聲。經過金文簡化後,演變為現代漢語中的柔字。本義是柔軟、柔弱,與“剛”相對。《說文》:“柔,木曲直也。”段玉裁註:“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柔之引申,為凡耎弱之稱。”《詩·大雅·蒸民》:“柔則茹之,剛則吐之。”
(茹:食)又《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樹之。”(荏染:柔弱的樣子)引申指安撫。清段玉裁《說文解字註·木部》:“柔之引申,為凡撫安之稱。”《詩·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毛傳:“柔,安也。”
康熙字典:《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受平聲。《說文》:木曲直也。又柔者剛之反。《易·說卦》: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書·洪範》:沈潛剛克,高明柔克。老子《道德經》:豈非以其柔耶。又安也。《書·舜典》:柔遠能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