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文言文先父

文言文先父

1. 求紀念先父的文言文章

以下的別人寫好的文章,我加了些註釋,樓主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稍做修改,如果自覺自己古文言功底不很好的話也可以給我發信息,給我說下具體情況,我可以幫妳稍做處理。

呵呵,俗話說,天下文章壹大抄,就看妳會抄不會抄了.. 祭先父文 維年月日,女國梅國桂國新子德尚德洪,以清酌庶羞之奠,致於先父之墓下,聊以達誠申信,而吊之以文曰:吾皇考諱森梁字道均,臨川人也。二00三年十月二日葬於撫州黃土隆中,享年九十有二。

憶先公曩生之昔,自幼聰慧,甚為先祖所愛,逮乎弱冠,求學京華,又深為師長所識,誘掖有加,各門課業,均列優等,尢於文字學,更致力專攻,不墨守舊說,不拘泥於前人傳註,獨立思考,斷以己意。所撰論文,入選校刊,編者推介,有幸與魯迅之美文並載於同期刊物。

其時中華,國運不昌,列強入侵,日寇猖獗,鯨吞我三省,蹂躪我袍澤。先公信守民族之大義,毅然決然,投身於愛國之麾下,振臂於示威之行列。

開全民抗日之先河,響驅逐倭寇之號角。斯也者,乃彪炳青史之“壹二·九"運動也。

先公學成之後,謝絕恩師之盛情,返回生養之故裏。遊子歸鄉,祖父開顏。

然此壹歸,錯失良機,蛟龍始成池中之物,鯤鵬猶為籠中之禽,千裏終成廄中常畜,棟梁用於泥土坯屋。惜哉惜哉!教育園圃,先父耕耘五十余年;嘔心育人,家嚴瀝盡壹生心血。

其學之廣之深,門生喋喋;其德之高之尚,受業嘖嘖。弟子千數,賢者百計;春風吹拂歐美亞,化雨沾濡才子鄉。

嗚呼吾皇考!孰料禍從天降,遭罹罔屈,息聲講壇,負篋而去;青衿太息,同仁皆冤。然先公猶能自達,不累心胸,言語未嘗自及,吾儕未見其悲忻。

夫何能然?此無他也,乃學之力也。古之聖賢有論:自古有死,皆歸無物。

惟聖與賢,雖埋不沒。想吾先公當屬“雖埋不沒”者。

升於天闕,玉帝延之為高朋;降臨黃泉,先賢視之為知己。且聽其歌曰:“墓矗青山兮樂靈臺,魂遊赤地兮謁聖域。

訪玉茗兮閑坐牡丹亭,遊褒禪兮重探非常之觀,登嶽陽兮聆聽憂樂之箴言,進輔仁兮拜謝恩師之教澤。”嗚呼先公!汝之生,命途多舛;汝之死,得其值也。

死生之理,吾儕固知其如此,然緬懷先公之恩澤,不覺臨風落淚,不能為太上之忘情也。歌曰:"天之邁兮音塵闕,夢之鄉兮***明月;臨風嘆兮將焉歇?冥路阻兮不可越。”

尚饗! 註釋: 先父:與下文的皇考、先公、家嚴壹樣,都是指父親。死後要在父字前加壹先字。

維年月日:維,發語辭,無意義;年月可填可不填,要填就填立碑時的日期。 清酌庶羞:清酒美食,羞與饈同。

吊之以文:用這篇文章吊唁他。 諱森梁:晚輩不能直接稱呼長輩的名字,如果壹定要稱,就得在名字前加上壹個‘諱’字。

曩生之昔:活著的時候。 逮乎弱冠:到了20歲。

求學京華:到北平求學。 墨守舊說:不知通變,死守以前的說法。

拘泥於前人傳註:被前人的註釋所拘束,不敢變。 袍澤:即同胞.詩經裏有"與子同袍,與子同澤"的詩句。

斯也者,乃。..:這啊,就是。

. 彪炳青史:照耀歷史。 “蛟龍。

.泥土坯屋"四句:大海中暢遊的蛟龍成了淺水池中的魚蝦,壹振翅飛出不知幾千裏的?鵬成了籠中普通的鳥,千裏馬成了馬廄中普通的馬,棟梁之材用到泥屋土坯中去了,所以後文就很惋惜地說“惜哉惜哉”。嶽父生前也對我說過,若當年留在北京,早已是教授了。

所以,我連用了這四句代妻及妻姐妻弟訴說心中十分可惜的話。 門生喋喋、受業嘖嘖:學生對老師的學識既廣又深,喋喋不休地稱道,對老師的高尚道德,嘖嘖稱贊。

遭罹罔屈:蒙受冤枉。 息聲講壇:課堂上沒有了(他的)講課的聲音。

負篋而去:背著行李離開學校。 青衿太息:學生長長地嘆息。

曹操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衿,學子穿的服裝,借指學生。

同仁皆冤:同事都認為是冤枉。 不累心胸:心胸不被(這事)所累,照常過日子。

吾儕:我們,我輩,指姐妹兄弟五人。 夫何能然?為什麽能做到這樣。

夫,發語辭,無意義。 此無他也,乃學之力也:這沒有別的原因,是學識的功力。

天闕:天宮。 玉帝延之為高朋:玉皇大帝把他作為上等朋友請進宮殿。

先賢:已死的賢者(即後文要提到的寫了臨川四夢的湯顯祖,寫了遊褒禪山記的王安石,在嶽陽樓記裏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名句的範仲淹,輔仁大學的恩師沈兼士等等)。 且聽其歌:聽他(先父)的歌。

謁聖域:到聖人住的地方晉見聖人(即湯顯祖等人,見“先賢”註釋)。 汝之死,得其值:先父的死值得。

死生之理,吾儕固知其如此: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的法則,人力是無力挽回,這樣的道理,我們原本就懂得。 太上之忘情:聖賢是能不為人世間的這些兒女之情所擾。

歌曰:姐妹兄弟五人回唱的歌。 “ 天之邁”四句:天路遙遠,我們與先父永遠不能相見相處了,但在夢裏我們與先父可以同賞壹個月亮,站在先父墳塋前迎著風發出的嘆息聲,將在哪裏停止?到陰府的路阻隔了,不可越過。

尚饗:請妳(先父)享用(清酒美食)吧。文體規定要有這壹句。

象開頭幾句壹樣,也是文體所規定要的。

2. 古文《左忠毅公逸事》全篇翻譯

先父曾經說,同鄉前輩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學政。壹天,刮風下雪特別寒冷,幾個騎馬的隨從跟著左公外出,私行察訪走進壹座古廟。到了堂下小屋裏見壹個書生趴著桌子睡著了,文章剛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脫下貂皮裘衣蓋在書生身上,並給他關好門。左公向廟裏的和尚了解這個書生,原來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試,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驚喜地註視著他,他呈上試卷,就當面批點他是第壹名。又召他到內室,讓他拜見了左夫人,並對夫人說:“我們的幾個孩子都平庸無能,將來繼承我的誌向和事業的只有這個書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進東廠監獄,史可法早晚守在監獄的大門外邊.可惡的太監防範窺伺很嚴。即使左家的傭人也不能靠近。過了好久,聽說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兩銀子,哭泣著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動了。壹天,看守讓史可法換上破舊衣服,穿上草鞋,背著筐,用手拿著長鍬,裝做打掃臟東西的人,把史可法引進牢房。暗暗地指點左公呆的地方,左公卻靠著墻坐在地上,臉和額頭燙焦潰爛不能辨認,左邊膝蓋往下,筋骨全部脫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著左公膝蓋就哭泣起來。左公聽出是史可法的聲音,可是眼睛睜不開,於是奮力舉起胳臂用手指撥開眼眶,目光像火炬壹樣明亮,惱怒地說:“沒用的奴才!這是什麽地方?可妳來到我這裏!國家的事情,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經完了,妳又輕視自己不明大義,天下事誰能支持呢?還不趕快離開,不要等到壞人捏造罪名來陷害妳,我現在就打死妳!”於是摸索地上刑具,

做出投打的樣子。史可法閉著嘴不敢出聲,快步地出來。後來史可法常常流著淚講述這件事,告訴別人說:“我的老師的肝肺、都是鐵石所鑄造出來的。”

崇禎末年,張獻忠在蘄春、黃岡、潛山、桐城壹帶活動。史可法憑著鳳陽、廬州道員的身份奉命防守禦敵。每次有警報,就幾個月不能上床睡覺,他讓士兵輪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帳篷外邊坐著。挑選了強健的士卒十人, 命令二人蹲坐著用背靠著他,過了壹更就輪番替換壹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來,抖動自己的衣裳,鎧甲上的冰霜散落下來,像金屬響亮的聲音。有人勸他稍微休息壹下,他說:”我上怕辜負朝廷,下怕愧對我的老師呀!”

史可法指揮軍隊,往來於桐城。壹定親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請安,並到廳堂上拜見左夫人。

我本家的老前輩塗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說左公在監獄裏對史可法講的話,是親耳從史可法那裏聽到的。

3. 急求翻譯文言文

唉!我的父親崇國公,在瀧岡占蔔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後,他的兒子修才能夠在墓道上立碑,這並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立誌守節,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還要撫養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妳父親為官清廉,樂於助人,又愛結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無幾,說:‘不要讓錢財使我受累!’他去世後,沒有留下可賴以生存的家產。我靠什麽守節呢?我對妳父親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妳身上。從我成為妳家媳婦的時候,沒趕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妳父親很孝敬父母。妳自幼失去父親,我不能斷定妳將來有成就,但我知道妳父親壹定後繼有人。我剛出嫁時,妳父親為他母親守孝剛壹年。歲末祭祀祖先,他總是流淚說:‘祭祀再豐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養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會流淚說:‘從前娘在時常常不夠,如今富足有余,又無法讓她嘗到!’剛開始我遇到這種情形,還以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後來卻經常如此,直到去世。我雖然沒來得及侍奉婆婆,可從這壹點能看出妳父親很孝敬父母。妳父親做官,曾經在夜裏點著蠟燭看案卷,他多次停下來嘆氣。我問他,就說:‘這是壹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為他求得壹條生路卻辦不到’我問:‘可以為死囚找生路嗎?’他說:‘想為他尋求生路卻無能為力,那麽,死者和我就沒有遺憾了,何況去尋求生路而又辦到呢!正因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認真推求而被處死的人可能有遺恨啊。經常為死囚求生路,還不免錯殺;偏偏世上總有人想置犯人於死地呢?’他回頭看見奶娘抱著妳站在旁邊,於是指著妳嘆氣說:‘算命的說我遇上戌年就會死,假使他的話應驗了,我就看不見兒子長大成人了,將來妳要把我的話告訴 他。’他也常常用這些話教育其他晚輩,我聽慣了所以記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麽樣,我不知道;但他在家裏,從不裝腔作勢,他行事厚道;是發自內心的!唉!他是很重視仁的啊!因此;我就是知道妳父親壹定會有好後代的原因。妳壹定努力啊!奉養父母不壹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於所有的人,重在仁愛之心。我沒什麽可教妳的,這些都是妳父親的願望。”我流著淚記下了這些教誨,不敢忘記。

先父年幼喪父,努力讀書。鹹平三年考中進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做過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崗。

太夫人姓鄭,她的父親名諱是德儀,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儉約、仁愛又有禮儀教養,起初誥封為福昌縣太君,進封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從我們家道中落以後,她就以儉約的原則持家,後來家境富裕了,也不許花費過多,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茍且迎合世人,儉約壹些,才能度過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難。”後來,我被貶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說:”妳的家本來就貧賤,我已經習慣這種日子。妳能安樂對待,我也能安樂。”

先父死後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祿來供養母親。又過了十二年,列位於朝廷做京官,才獲得贈封雙親。又過了十年,我擔任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親因病逝世於官邸,享年七十二歲。又過了八年,我以不相稱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樞密使,進為參知政事。又過了七年才解除職務。自從進入軍、政二府後,天子施恩,褒獎三代宗親。自從仁宗嘉佑年間以來,每逢國家大慶,必定對我的先祖加以賜恩。曾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母累贈為楚國太夫人。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母累贈為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國公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贈為越國太夫人。皇上初次舉行祭天大禮,先父賜爵為崇國公,先母進爵為魏國太夫人。

於是我流著淚說:”唉﹗做善事無不得到好報的,時間或遲或早,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親積善有德,理應享有這種盛大的酬報。雖然他們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賜爵位、受封官,經表彰而光榮,因褒獎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賞誥封,這就足夠使其德行顯揚於後世,庇蔭支持子孫。”於是排列我家世代的譜系,詳細刻在石碑上,接著又記下先父崇國公的遺訓,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對我有所待的原因,都寫在阡表上,好讓大家知道我德行淺薄,能力微小,只是適逢其時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則,沒有辱及先祖,都由於上述的原因。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年,四月初壹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壹千二百戶,歐陽修立表。

4. 文言文:趙宗儒,字秉文

趙宗儒,字秉文,是鄧州穰縣人。父親驊,字雲卿,年輕時酷愛學習,崇尚

高潔為人耿直。開元中,考中進士,補授太子正字,調任雷澤、河東郡丞。采訪

使韋登非常器重他,上表安排他在幕府任職。又擔任陳留采訪使郭納支使。趙驊

因為曾經落入寇賊中,貶為晉江縣尉。過來壹段時間,召拜為左補闕,多次提升

任尚書比部員外郎。建中初年,升任秘書少監。喜愛交朋友行義,不因處境險惡

與否改變節操。驊擔任尚書郎,衣食貧窮困乏,俸祿單薄,以致諸子徒步行走,

人們為此贊嘆稱美。徑原兵反叛,驊逃竄到山谷,病死,贈華州刺史。

宗儒進士及第,任校書郎,判入等,補陸渾縣主簿。幾個月,拜為右拾遺、

翰林學士。當時,父親趙驊升為秘書少監,德宗為了寵遇他們壹家,在壹天內同

時任命他們父子。趙宗儒兩次次升任司勛員外郎。貞元六年,主管考功事務。自

從至德以後考試成績不真實,內外都考中上,優劣混淆,到宗儒任職後,升降進

退周詳妥當,無所回避毫不畏懼。右司郎中獨孤良器殿中侍禦史杜倫因過取消

參考資格,左丞裴郁、禦史中丞盧怊降考中,凡進入中上等的,壹***五十人。皇

帝聽後認為很好,晉升為考功郎中。屢經升遷任給事中。十二年,以本官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賜服金紫。任相二年,罷為太子右庶子,閉門靜居,奉朝請而已。

升任吏部侍郎,皇帝召見,慰勞他說:“我知道妳謝絕賓客六年,因此有此授任,

從前妳與先父壹同任命,妳還記得嗎?”宗儒伏在地上痛哭。元和初年,任檢校

禮部尚書,充任東都留守。三次升遷至檢校吏部、荊南節度使,遣散多余戍卒二

千人。

穆宗即位,下詔先朝所召來的賢良方正,委托有關部門考試。趙宗儒建議說:

“應制而來的,當天子親自考試。讓有關部門考試,這不符合國家舊制,請求停

止。”下詔同意。不久任檢校右仆射,兼任太常卿。太常有《五方獅子樂》

不是大朝會不奏。皇帝喜歡聲色,宦官兼領教坊的,就移送公文要取樂人。宗儒不

敢違背,以告訴宰相。宰相認為應由有關部門決斷,不應報告。因為他懦弱不稱

職,罷為太子少師。太和初年,升任太子太傅。文宗召見詢問治國之道。他回答

說:“堯、舜的教化,慈悲勤儉罷了。希望陛下遵守此道。”皇帝采納他的話。

六年,授司空,退休。去世,年八十七,追贈司徒,謐號為昭。宗儒以文學歷任

將相,職位顯赫,然而沒有禮儀規矩,因治事瑣碎失去名聲。

5. 範滂文言文

範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厲清節,為州裏所服,舉孝廉、光祿四行。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

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藏汙,望風解印綬去。

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議。遷光祿勛主事。

是時陳蕃為光祿勛。滂執公議詣蕃,蕃不止之。

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範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尤之議也?”蕃乃謝焉。

復為太尉黃瓊所辟。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余人。

尚書責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奸暴,深為民害,豈以汙簡劄哉?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察實。

臣聞農夫去草,嘉禾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

吏不能詰。滂觀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曲所棄。

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

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範滂清栽,猶以利刃齒腐朽。

今日寧受苔死,而滂不可違。”資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歸怨,乃指滂之所用,以為範黨。 後牢修誣言鉤黨,滂坐擊黃門北寺獄。

獄吏謂曰:“凡坐擊者皆祭臯陶。”滂曰:“臯陶賢者,古之直臣。

知滂無罪,將理之於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眾人由此亦止。獄吏將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嬰病,乃請先就格,遂與同郡袁忠爭受楚毒。

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辯詰。滂等皆三木囊頭,暴於階下。

余人在前,或對或否。滂、忠於後越次而進。

王甫詰曰:“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並欲何為?皆以情對,不得隱飾。”滂對曰:“臣聞仲尼之言:‘善之如不及,見惡如探湯。

’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汙,謂王政之所願聞,不悟更以為黨。” 甫曰:“卿更相拔舉,叠為唇齒,有不合者,見則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願埋滂於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

甫憫然為之改容。乃得並解桎梏。

滂後事釋,南歸。 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

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道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

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

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利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

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

(《後漢書》) 1、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壹項是: A、後詔三府掾屬舉謠言 謠言:汙蔑別人的話 B、滂坐系黃門北寺獄 坐:因為 C、乃請先就格 格:刑具 D、其母就與之訣 就:靠近 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項是 A ①蕃乃謝焉 B ①滂以非其人 ?於是余有嘆焉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C ①甫憫然為之改容 D ① 滂、忠於後越次而進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3、下列各組能全部表明範滂堅守“清節”的壹項是: ①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②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

③滂觀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④資遷怒,捶書佐朱零。

⑤身死之日,願埋滂於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⑥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⑥ 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敘述,正確的壹項是: A、範滂彈劾了眾多的刺史權貴,尚書懷疑他是公報私仇。範滂據理力爭,並由此看出了時政的弊端,於是辭職,離開了官場。

B、範滂能大義滅親,對自己的外甥也毫不講情面,結果得罪了上司中常侍朱零。 C、中常侍王甫奉旨審判範滂謀反案,他被範滂的壹腔正義感動了,親自為他打開了刑具。

D、範滂在災難來臨時,沒有選擇逃跑,因為他舍不得老母和兒子,臨刑前他說的話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5、用“/”給下列的句子斷句並翻譯: 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

6、翻譯下面三個句子: (1)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範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尤之議也?” (2)滂對曰:“臣聞仲尼之言:‘善之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汙,謂王政之所願聞,不悟更以為黨。”

答案: 1、A(A謠言:反映官吏好壞的歌謠,屬於古今異義) 2、B(B中的兩個“以”都是“因為”的意思,連詞;A ①中的“焉”是兼詞,相當與“於之”;?是語氣詞,譯為“啊”。C①中的“為”是介詞,“因”的意思;?中的“為”與“所”常常連用,表示“被”,介詞。

D①中的“於。

6. 父親的文言語句

根據構成父 親稱呼短語的結構,特對父 親的稱呼方式做了以下整理。

壹、以“阿”、“家”、“老”和“先”等字為前綴的稱呼方式 (壹)以“阿”為前綴的叫法,有以下幾種 1、阿父` 2、阿公 3、阿伯 4、阿爺 5、阿翁 6、阿爹 7、阿媽 (二)以“家”為前綴的稱呼方式。這類稱呼主要用於和別人說話時稱呼自己的父親,有自謙的意味。

有以下幾種 1、家父 2、家君 3、家大人 4、家嚴 5、家翁 6、家公 (三)以“先”為前綴的稱呼。這類稱呼壹般用於稱呼自己死去的父親,有下面的幾種 1、先父 2、先君 3、先府君 4、廠暢班堆直瞪絆缺豹畫 先考 5、先人 6、先子 7、先君子、先公 、8、先嚴 (四)以“老”為前綴的稱呼,這類稱呼壹般用於子女稱呼父親,表示壹種親昵。

有下面幾種 1、老爺子 2、老公 3、老太爺 4、老子 5、老爺 6、老父 7、老爺 8、老尊 (五)以“令”為前綴的稱呼。該種稱呼用於和別人說話時稱呼別人的父親。

令尊 和別人交談時,對對方父親的尊稱。以“令”字為前綴稱呼,也是壹種固定的結構,如“令堂”、“令愛”、“令弟”…… (六)以“尊”為前綴的稱呼,此類稱呼大多用於稱呼別人的父親。

二、單字稱呼 即以壹字成詞來稱呼父親的詞匯,有如下幾種 1、大 2、爹 3、爺 4、伯 (讀bê)5、父 6、《中華小字典》該字條下雲:“吳人呼父也,見《廣韻》,今蘇人呼父為爹,當為 之轉。” 三 雙音節稱呼方式 除帶前綴的雙音節稱呼之外,還有兩種對父親的雙音節稱呼方式,如下 (壹)非疊音方式 1、父親 2、嶽父 3、嶽丈4、泰山5、丈人 (二)疊音稱呼方式 1、爸爸 2、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