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 cún 〈動〉(1) (形聲.本義:生存;存在)(2) 同本義 [live;exist]存,存在也.——《爾雅》.註:“存即在.”有天子存.——《公羊傳·隱公三年》雖存乎人者.——《孟子·告子上》以其存心也.——《孟子·離婁下》召寇則無以存矣.——《呂氏春秋·應同》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湯問》而吾以捕蛇獨存.——柳宗元《捕蛇者說》(3) 又如:存濟(存活;活命);存歿(活著的和死去的)(4) 恤問,勞問 [fort;console;soothe]存,恤問也.——《說文》無壹介之使以存之.——《戰國策·秦策》.註:“勞問也.”(5) 又如:存候(存問,問候);存問(安慰,問候);存撫(存問安撫);存養(安撫養育)(6) 訪問;問候 [visit;express regards and concern for]存問長老.——《漢書·文帝紀》.註:“省視也.”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親數存之.——《史記·魏公子列傳》(7) 又如:存見(探望慰問);存訪(探望問候);存諭(存問、慰諭)(8) 撫育;保護 [foster;nurture;protect].如:存神(存養精神);存孤(恤養孤兒)(9) 思念;懷念 [miss]五曰存愛.——《禮記·大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壹篇之中致誌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10) 又如:存眷(思念,關註);存想(考慮,思索,想像);存註(意念,註意力);存追(追念,追慕)(11) 關心;關懷 [concern].如:存神(留神);存顧(關心照顧);存覆(關懷愛護);存潤(關懷接濟)(12) 儲存;保存;保全 [store;preserve]或僅存姓名而無事跡.——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3) 又如:存誌(保全誌向);封存(封閉起來保存);存安(使之保全)。
2. 暫時存放的古文表達解答:《暫》在古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暫拼音:zàn 解釋:zàn①壹時;壹下子。
《肴之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而免諸國。”②暫時。
《孔雀東南飛》:“卿但~還家,吾今且報府。”③突然。
《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明。”④剛剛。
江淹《別賦》:《時》在古漢語字典中的解釋時拼音:shí 解釋:shí①季節;時節。《寡人之於國也》:“不違農~,谷不可勝食也。”
②天氣;氣候。《獄中雜記》:“今天~順正,死者尚稀。”
③時辰;時刻。《寡人之於國也》:“斧斤以~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④過去或將來。
3. 留侯論的文言文翻譯和答案留侯論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⑵。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⑶,匹夫見⑷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⑸然臨⑹之而不驚,無故加⑺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⑻甚大,而其誌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⑼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⑽出而試之。
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⑾待天下之士。其平居⑿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
雖有賁、育⒀,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壹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⒁,以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報人之誌,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余,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⒂。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
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
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誌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註釋 ①本文為嘉祐六年(1061)蘇軾應“制科”時所上《進論》之壹。
留侯即張良,字子房,他是“漢初三傑”之壹,輔劉邦定天下,封為留侯。②節:操守。
③這句話的意思是:常人在情感上總有不能忍耐的時候。④見:被。
⑤卒:同“猝”。突然,倉猝⑥臨:逼近。
⑦加:侵淩。⑧挾持者:指懷抱的理想。
⑨圯:yí橋。⑩隱君子者:隱居逃避塵世的人。
⑾刀鋸鼎鑊: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酷刑。
⑿平居:平日。⒀賁、育:戰國時勇士。
周代時著名勇士,衛人,傳說能力舉千鈞。⒁《史記·留侯世家》:“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始皇博浪沙中,誤中副車。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此語即說張良暗殺秦始皇的事。⒂伊尹、太公之謀:用智慧化解危機的謀略。
伊尹,商之賢相,名摯。太公,太公望呂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文王時太師。
整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秦始皇當然不能使他驚怕,而項羽也不能使他暴怒了。譯文 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誌士,壹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壹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壹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夠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原因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
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誌向非常高遠。 張良被橋上老人授給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
但是,又怎麽知道那不是秦代的壹位隱居君子出來考驗張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聖賢相互提醒告誡的意義。壹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當作神仙,也太荒謬了。
再說,橋上老人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授給張良兵書(而在於使張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韓國已滅亡時,秦國正很強盛,秦王嬴政用刀鋸、油鍋對付天下的誌士,那種住在家裏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數也數不清。
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沒有再施展本領的機會了。凡是執法過分嚴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勢可以駕馭(連上句意思是:在鋒芒之勢上,是沒有可乘之機的)。
張良壓不住他對秦王憤怒的情感,以他個人的力量,在壹次狙擊中求得壹時的痛快,在那時他沒有被捕被殺,那間隙連壹根頭發也容納不下,也太危險了! 富貴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盜賊手裏的。為什麽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裏太不值得。
張良有超過世上壹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深謀遠慮之事,反而只學荊軻、聶政行刺的下策,僥幸所以沒有死掉,這必定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態度傲慢無理、言語粗惡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憑借這點而成就大功業,所以到最後,老人說:“這個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脫去上衣 *** 身體、牽了羊來迎接。莊王說:“國君能夠對人謙讓,委屈自己,壹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
就此放棄對鄭國的進攻。越王勾踐在會稽陷於困境,他到吳國去做奴仆,好幾年都不懈怠。
再說,有向人報仇的心願,卻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剛強而已。那老人,認為張良才智有余,而擔心他的度量不夠,因此深深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