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的拼音是yáng。
詳細解釋:
1、名詞
(1)形聲。從阜,昜(yáng)聲。從阜,與山有關。本義:山南水北。
(2)同本義。
陽,高明也。——《說文》
(3)又如:衡陽(在衡山之南),洛陽(在洛河之北);陽陸(山之南);陽瀕(水之北岸);陽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陽木(山南之木);陽柯(向陽光或南向的樹枝);陽崖(向南的山崖);陽坡(向陽的山坡)。
(4)太陽。
湛湛露斯,匪陽不晞。——《詩小雅湛露》
2、形容詞
(1)凸出。如:陽溝裏失風(喻在安全場合出事);陽文(鏤刻在器物上凸起的文字。也稱陽識);陽刻(浮雕)。
(2)帶正電的。如:陽電;陽極。
(3)顏色明亮。
神光離合,乍陰乍陽。——曹植《洛神賦》
(4)鮮明。
得時之麻,必芒以長,疏節而色陽。——《呂氏春秋》
陽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及說文解字:
在康熙字典中的意思:
陽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4畫。
與陽同。見《字匯補》字註。(陽)〔古文〕《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
又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
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說文解字:
陽卷十四部。
高、明也。從昜聲。與章切,古文。
說文解字註:
(陽)高朙也。闇之反也。從。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山南曰陽、故從。毛傳曰。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昜聲。與章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