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錯金的簡介

錯金的簡介

文博界通行的說法

金銀錯工藝最早始見於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主要用在青銅器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

金銀錯是我國青銅時代壹項精細工藝,但它出現比較晚,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它是青銅工藝發展了壹千多年以後,即到春秋中晚期才興盛起來的,它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但它壹出現,很快就受到了人們的普遍歡迎。戰國兩漢時期,金銀錯青銅器大量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廣泛流行,考古發現戰國漢代的金銀錯青銅器以千百計。但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對於中國的青銅時代來說,它只不過是壹抹絢麗的晚霞。

壹、什麽叫“錯”?

無論古代說的“金銀錯”,還是今天說的“錯金銀”,金銀二字容易明白,但“錯”字對壹般人來說,就不是那麽容易理解了。

漢字是世界上含義最豐富的文字,而“錯”字又比壹般漢字的含義,還要豐富得多。據《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等書的解釋,它至少有十多種不同的含義。但是,我們這裏說的是金銀錯,這個“錯”字,就必須和金銀聯系起來才能說清楚;同時,還要以金銀錯流行的那個時代的人對錯字解釋為準,否則,上下數千年,海闊天空地談論,那就會“月迷津渡,霧失樓臺”,什麽都不用說了。

漢代是我國金銀錯工藝最盛行的年代,那個時期人們是怎樣說的呢?漢代有壹位見多識廣的大學問家許慎,他編了壹部叫《說文解字》的大字典,該書對“錯”字,只有壹種解釋:“錯,金塗也,從金,昔聲”。

金銀錯最流行的漢代,對“錯”字的全部解釋,就只有上述八個字,說明那時所說的金銀錯,就是把金銀塗畫於青銅器上的意思。清代傑出的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註釋說:“塗,俗作塗,又作,謂以金措其上也”。所以,廣義壹點說,就是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銀圖案的,就可以叫金銀錯。如用金錢繡成圖案花紋的背心,漢代就叫“金錯繡襠”(《西京雜記》卷壹)。在漆器上做金銀圖形的,叫“金漆錯”。(《後漢書·輿服誌》)中華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輯的,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壹九八九年出版的《辭海》,對“錯”字的第壹解便是:“錯,用金塗飾”。飾,就是紋飾。《康熙字典》對“錯”字的解釋,是引《集韻》:“金塗謂之錯”。所以,在二千年後的今天,無論我們怎樣去解釋金銀錯,都應以二千年前,也就是金銀錯最流行的那個年代對它的解釋為依據,何況,古今字典的解釋也是完全壹致的。

二、金銀錯工藝的裝飾手法

我國古代在青銅器上做金銀圖案紋飾的方法,目前已發現的,主要有二種。

1、鑲嵌法:

目前已發現的我國古代金銀錯青銅器,有的是采用鑲嵌的裝飾方法,又叫鏤金裝飾法。壹九七三年,我國著名學者史樹青,在《文物》上發表了壹篇《我國古代的金錯工藝》,主要就是談這種方法。其制作分四個步驟:第壹步是作母範預刻凹槽,以便器鑄成後,在凹槽內嵌金銀。第二步是鏨槽。“銅器鑄成後,凹槽還需要加工鏨鑿,精細的紋飾,需在器表用墨筆繪成紋樣,然後根據紋樣,鏨刻淺槽,這在古代叫刻鏤,也叫鏤金”。第三步是鑲嵌。第四步是磨錯。“金絲或金片鑲嵌完畢,銅器的表面並不平整,必須用錯(厝)石磨錯,使金絲或金片與銅器表面自然平滑,達到嚴絲合縫的地步”。

2、塗畫法:

這是漢代金銀錯的主要裝飾手法,這從漢人對“錯”字的解釋:“錯,金塗也”,就可以看出來。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實物,“金塗”法主要工序如下:

(1)制造“金汞劑”:

“金汞齊”的制造是壹個化學過程,即是把黃金碎片放在坩鍋內,加溫至攝氏四百度以上,然後再加入為黃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

.體,制成所謂的“泥金”。

(2)金塗:

用泥金在青銅器上塗飾各種錯綜復雜的圖案紋飾,或者塗在預鑄的凹槽之內。

(3)金烤:

用無煙炭火溫烤,使汞蒸發,黃金圖案紋飾就固定於青銅器表面。

這種方法,今天有人稱為“鎏金”,但古代叫“金錯”。因為古代圖畫紋飾也叫“錯”。《史記·趙世家》:“翦發紋身,錯臂左衽”。原註:“謂以丹青錯畫其臂也”。古代畫彩也叫“錯彩”,鐘嶸《詩品》卷中:“湯惠休曰:謝(謝靈運)詩如芙蓉出水,顏(顏延之)如錯彩鏤金”。錯彩和鏤金是兩碼事:如前面所說第壹種鑲嵌法,也就是史樹青所謂的鏤金法;而這裏所說的第二種方法,即“金塗”法,就是“錯彩”。如果把全器都塗上金,而沒有“錯彩”,沒有任何花紋圖案,是素面,就不能叫“金錯”。

在漢代青銅器工藝的流程中,有壹道專門的金銀錯工序,負責這道工序的工人,叫“金銀塗章文工”,“章文”是文章、紋飾的意思,所謂“金銀塗章文”,就是在青銅器上,用金銀塗飾花紋圖案。由於漢代有“物勒工名”的制度,所以,在壹些漢代金銀錯青銅器銘文中,常常見到有“金銀塗章文工”,“黃塗工”,或簡稱“塗工”的工種名字。

在現存的戰國秦漢金銀錯銅器中,多數是用這種“金銀塗”方法制成的。我們發現,許多被考古和文物專家稱頌的壹些精美金銀錯青銅器,它的金銀錯紋飾脫落處,沒有任何凹痕,壹眼就可看出,其金銀錯紋飾不是嵌上去的,而是塗上去的。如壹九八七年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墓出土的金銀錯虎吞鹿器座,是舉世公認的金銀錯代表作品,但細心的人壹定會發現,這件器物虎尾上的金錯紋飾脫落了壹小塊,但脫落處並沒有絲毫凹痕,明知不是嵌的,而是塗的。還有,傳為河南省洛陽金村戰國墓出土的錯金銀鬥獸紋鏡,也是公認的金銀錯精品,但仔細觀察,發現錯金脫落處,也無任何凹痕,壹看便知是用的“金塗”法。又如現存美國沙可樂美術館的鳥紋壺,是壹件公認的金銀錯精品,但其金銀錯脫落的地方,也沒有任何凹痕,壹望便知為“金塗法”產品。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真是不勝枚舉。

三、金銀錯工藝的裝飾題材和內容

我國古代金銀錯的裝飾題材和內容,主要有下面幾種:

1、銘文:

青銅器上的銘文是在商代出現的,最先是鑄造的,戰國秦漢多是刻的或鏨的,但是,無論是鑄的,還是鏨刻的,銘文與銅器的本色沒有區別,粗心的人,有時會對銘文視而不見。但是,從春秋時期錯金銀工藝興起後,人們在銅器上用黃金錯成銘文,這樣,銘文就熠熠生輝,人們壹見到青銅器,金光閃動的銘文,就搶先進入妳的眼睛,尤其是,青銅器經過地下千年埋藏,其表面已變成深色的“綠漆古”或“黑漆古”,而金錯銘文,則數千年光輝絲毫不減,這樣,它們就好象夏夜深藍色天空閃爍的星星,非常美觀!

目前我們能見到最早的錯金銀青銅器,就是壹件錯金銘文的欒書罐,是春秋中期的,器高四八.四公分,素面,頸至肩下,有金錯銘文五行***四十字。銘文大意是:在正月季春,欒書作此器,用以祭祀祖先,希望長壽,子孫永寶用。欒書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大臣,卒於公元前五七三年。目前,我們尚未見到過比此更早的錯金青銅器。

自公元前六世紀金錯銘文開了個頭,從此之後,競相仿效,風行了近壹千年,其高峰期是春秋後期至漢代。

金銀錯本身是壹種裝飾工藝,為了追求裝飾美,銘文從此發生了變化,銘文的位置,從器內移於器表,並刻意進行經營。金錯銘文壹般使用各種美術字,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吳越鳥蟲書。

鳥蟲書又名蟲書、鳥篆、鳥籀,是篆書中的花體,往往用蟲鳥組成筆畫,似書似畫,饒有情趣。金錯鳥蟲書銘文,在春秋至戰國早期,多用於兵器上,秦漢則見於壺等容器上,如上海博物藏金銀錯鳥篆紋銅壺和河北省滿城西漢墓出土的金錯鳥篆紋銅壺。

有些青銅器金錯銘文,雖然不是鳥蟲書,但也有圖案化、藝術化的傾向。如壹九五七年安徽壽縣出土的戰國金錯鄂君啟節,上有金錯銘文三壹二字,字體似草葉篆,線條勁細飄逸,橫豎筆劃交叉處,常常以圓點裝飾,好似點點明星,散落於字裏行間,非常美觀。

2、幾何紋圖案:

金銀錯青銅器多用幾何紋裝飾,其中尤其以幾何雲紋最多見。

金銀錯幾何雲紋,與以往青銅器的幾何雲紋不同,其主要特點是,它既有幾何圖案所固有的嚴謹規則構成的骨法,而又在規則中求變化。如多使用細而勻稱的雲紋渦線,而旋轉的細渦線之間,是用較寬的面來聯結,這種紋飾富有節奏感和律動美,顯得格外清新和活潑。幾何圖案的創新,是戰國秦漢金銀錯工藝壹個突出的藝術成就。

此外,幾何圖案,還有菱紋、三角紋、雷紋、勾連紋等,但都不是主要紋飾。

3、動物紋、狩獵紋以及各種動物造型的青銅器上的眼、眉、鼻、嘴、爪、毛、羽的描畫等。

中國古代在金屬器物表面鑲嵌黃金絲或片的方法。又稱金錯。鑲嵌銀或銅,則為錯銀、錯銅。工藝分制槽、鑲嵌、磨錯三步。多用於銅器或鐵器表面裝飾。已知出土的有春秋時期山西渾源的紅銅鑲嵌狩獵紋豆(如圖,豆:盛食器和禮器。),河北滿城漢墓的錯金博山爐、錯金書刀、錯金銀豹等。

特種工藝的壹種。在器物上用金屬絲鑲嵌成花紋或文字為飾。亦指用這種工藝制成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