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官話與中原官話的分界線是:淮河上遊-桐柏山-南陽/駐馬店市界-牛頭店-鎮坪北-重慶陜西省界-正陽西南-花裏-嵐臯北-洞河-紫陽東-漢王-漢陰西-木王-鎮安北-石甕-柞水東-營盤-廣貨街-佛坪西北-金水東-西鄉北-城固東-鳳縣南-勉縣北-略陽東北-陜西甘肅省界-陽平關-甘肅文縣碧口鎮以北-高川-五裏壩-楊家河-大通江與陜西省界交叉處-四川陜西省界-四川甘肅省界。
《中國語言地圖集》把陜南的西南官話全部歸入西南官話。但陜南東、西兩片西南官話存在明顯的差異。東部安康地區的西南官話與西南官話鄂北片相似且有***同的歷史來源,西部漢中地區的西南官話與西南官話成都片相似且有***同的歷史來源。依照方言特點和歷史來源,陜南東、西兩片西南官話宜分別歸屬西南官話鄂北片(或武天片)。
漢陰話:漢陰話屬於西南官話區,位於南北方言過渡帶,處於西南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三大官話區交界處,具有明顯的方言融合特征,漢陰人的移民主體為湖南人,其次是湖北人、河南人、廣東人等,因此在發音和詞匯方面,有大量的湘語詞匯和部分粵語詞匯,相對於鄰縣石泉縣,漢陰縣受四川影響較石泉縣小,反之受湖北湖南影響較大,因此漢陰話屬於西南官話哪個片的問題很有爭議。
關於漢陰話,有三四種說法,分兩派,壹派認為漢陰話屬於中原官話秦隴片,壹派認為漢陰話屬於西南官話,但這壹關於漢陰話屬於哪壹片有爭議,主流認為漢陰話屬於西南官話成渝片,但是由於漢陰話和石泉話有明顯區別(在方言詞匯和調值上,詞匯上和湖南湖北交界的荊州常德方言類似),石泉話是典型的成渝片,而漢陰話受湖北湖南影響較大,所以有人認為漢陰話屬於西南官話武天片或者常鶴片,直到新版方言集出版尚未有定論。
吳語,又稱江東話、江南話、吳越語。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壹角,使用人口約壹億。吳語是中國七大方言之壹,有國際語言代碼。從歷史、文風、語言特性分析,吳語極近中古雅言,繼承中古漢語的整齊八聲調和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現代吳語比官話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語言要素與《切韻》《廣韻》等古代韻書高度吻合。
吳語保留全部濁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 ,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文化價值高。吳語語法結構和普通話差別大,有數千個特有詞匯和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的生動體現。吳語是吳越人的母語,壹百余城構成以上海為首的吳語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吳語與吳越文化血脈相連,“醉裏吳音相媚好”。
湘語,又稱湘方言或湖南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是生活在湘江流域及其支系壹帶湖湘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湘語分為新湘語和老湘語,新湘語以長沙話為代表,老湘語以雙峰話為代表。古楚語核心區位於長江中遊壹帶,楚語是湘語的祖語。現代湘語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湖南省相當部分地區,包括長沙、株洲、湘潭、嶽陽、益陽、婁底、衡陽、邵陽、永州等。2010年統計約為4500萬人口,占漢族人口的4%左右,是世界上使用人口第33多的語言。
湖南省地區方言,包括湘語、西南官話、贛語、客家語,以及湘鄉話、湘南土話這些尚未劃定歸屬的方言。湘語是湖南省的主體方言,湖南省是壹個方言復雜地區,湖南省外有壹些湘語方言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