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卿相 = 上卿 = 丞相﹖

卿相 = 上卿 = 丞相﹖

卿相 包括上卿,,丞相是上卿 中最大的官,所以都不能=號O(∩_∩)O~

卿(qīng ):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漢以前有六卿,漢設九卿,北魏在正卿下還有少卿。以後歷代相沿,清末始廢。(出自新華字典)[1] 相 (xiàng):輔助,亦指輔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輔相。宰相。首相。(出自新華字典)[2] 卿相:就是卿和相的統稱,指某朝代的執政大臣、高官。[3]

古代官名。春秋時,周朝及諸侯國都有卿,是高級長官,分為上、中、下三級(即:上卿、中卿、下卿)。戰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壹般授予勞苦功高的大臣或貴族。相當於丞相(宰相)的位置,並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睞。 《呂氏春秋·下賢》:[魏文侯]見翟黃,踞於堂而與之言。翟黃不說。文侯曰:‘段幹木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今女欲官則相位,欲祿則上卿,既受吾實,又責吾禮,無乃難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清·袁賦誠《睢陽尚書袁氏家譜》:“(袁可立)即位至上卿,於鄰裏鄉黨,雖早幼無不加以禮貌。”

丞相(chéng xiàng) 官名。中國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無所不統。丞相制度 起源於戰國。秦從武王開始,設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時也設相邦,魏冉、呂不韋等都曾居此職。秦統壹後只設左、右丞相。西漢初蕭何為丞相,後遷為相國,何死,曹參繼任。惠帝、呂後到文帝初年,設左、右丞相,以後只設壹丞相。漢初各王國擬制中央,也在其封國中各設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稱為相。丞相制度於明太祖朱元璋在殺了丞相胡惟庸後廢除,同時還廢除中書省,大權均集中於皇帝。君主專制得到加強,皇權與相權的鬥爭以皇權勝利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