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獨活簡介

獨活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獨活的別名 7 來源 8 采收與初加工 9 性味歸經 10 獨活的功效與主治 11 獨活的化學成分 12 獨活的藥理作用 13 獨活中毒 13.1 不良反應機制 13.2 獨活中毒的癥狀 13.3 治療 14 獨活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14.2 來源 14.3 性狀 14.4 鑒別 14.5 檢查 14.5.1 水分 14.5.2 總灰分 14.5.3 酸不溶性灰分 14.6 含量測定 14.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14.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14.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14.6.4 測定法 14.7 獨活飲片 14.7.1 炮制 14.7.2 檢查 14.7.3 鑒別、檢查 14.7.4 含量測定 14.7.5 性味與歸經 14.7.6 功能與主治 14.7.7 用法與用量 14.7.8 貯藏 14.8 出處 15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獨活的方劑 2 用到中藥獨活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獨活 * 獨活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dú huó

2 英文參考

radix angelicae tuhuo [朗道漢英字典]

angelica tuhov,radix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ngelicae pubescentis,radix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oubleteeth pubescent angelica roo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raclei,radix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oubleteeth pubescent angelica root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獨活為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屬祛風濕止痹痛藥[1]。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 的幹燥根[2]。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doubleteeth pubescent angelica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獨活的別名

獨活草、獨搖草、毛當歸、長生草、肉獨活、川獨活、獨滑[1]。

獨搖草、獨滑、長生草、川獨活、香獨活、大活。

7 來源

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幹燥根。(《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8 采收與初加工

春初苗剛發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烘至半幹,堆置2~3天,發軟後再烘至全幹。(《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9 性味歸經

獨活味辛、苦,性溫;入腎、膀胱經。

10 獨活的功效與主治

獨活具有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的功效:

獨活治風寒濕痹,腰腳酸痛,手足攣痛,屈伸不利。

獨活治感冒風寒夾濕,外感風寒頭痛,慢性氣管炎:煎服:3~9g。

獨活治牙痛:煎湯含漱。

11 獨活的化學成分

獨活含歐芹酚甲醚(Osthole)、二氫山芹醇(Coulumbiain)及其乙酸酯和當歸酸酯等。

12 獨活的藥理作用

獨活煎劑或流浸膏對動物有鎮靜、催眠、鎮痛及抗炎作用。

獨活還具抗血栓、增強免疫功能、抗腫瘤等作用[3]。

13 獨活中毒

獨活含有當歸酸、巴豆酸、戊二酸及揮發成分東莨菪素、白芷內酯等[1]。藥理作用有抗炎,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降壓,抗心律失常,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解痙,興奮呼吸,抗細菌,抗結核,抗潰瘍,抗腫瘤[1]。

13.1 不良反應機制

獨活的揮發油成分能在降血壓的同時興奮呼吸和運動中樞。[1]

13.2 獨活中毒的癥狀

大劑量服用獨活引起中毒者可出現頭暈、頭痛、舌發麻、惡心、嘔吐、煩躁不安,嚴重者可出現精神癥狀及心律不齊、膝反射亢進、全身抽搐痙攣、昏迷甚至死亡。[1]

13.3 治療

獨活中毒的治療要點為[1]:

1.促進毒物排出:催吐、洗胃、導瀉、 *** ,後服甘草煎劑,靜脈輸液。

2.對癥治療。

14 獨活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獨活

Duhuo

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

14.2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幹燥根。春初苗剛發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烘至半幹,堆置2~3天,發軟後再烘至全幹。

14.3 性狀

本品根略呈圓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長10~30cm。根頭部膨大,圓錐狀,多橫皺紋,直徑1.5~3cm,頂端有莖、葉的殘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縱皺紋,有橫長皮孔樣突起及稍突起的細根痕。質較硬,受潮則變軟,斷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數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黃色至黃棕色,形成層環棕色。有特異香氣,味苦、辛、微麻舌。

14.4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栓內層窄,有少數油室。韌皮部寬廣,約占根的1/2;油室較多,排成數輪,切向徑約至153μm,周圍分泌細胞6~10個。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1~2列細胞;導管稀少,直徑約至84μm,常單個徑向排列。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獨活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二氫歐山芹醇當歸酸酯對照品、蛇床子素對照品,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8μl、對照品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4.5 檢查 14.5.1 水分

不得過10.0%(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 H第二法)。

14.5.2 總灰分

不得過8.0% (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 K)。

14.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 (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Ⅸ K)。

14.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D)測定。

14.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乙腈水(49:5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0nm。理論板數按二氫歐山芹醇當歸酸酯計算應不低於6000。

14.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蛇床子素對照品、二氫歐山芹醇當歸酸酯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ml各含150μg、50μg的溶液,即得。

14.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4.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兩種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10μl~2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蛇床子素(C15H16O3)不得少於0.50%,含二氫歐山芹醇當歸酸酯(C19H20O5)不得少於0.080%。

14.7 獨活飲片 14.7.1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幹或低溫幹燥。

本品呈類圓形薄片。外表皮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皺紋。切面皮部灰白色至灰褐色,有多數散在棕色油點,木部灰黃色至黃棕色,形成層環棕色。有特異香氣。味苦、辛、微麻舌。

14.7.2 檢查

酸不溶性灰分? 同藥材,不得過2.0%。

14.7.3 鑒別、檢查

(水分? 總灰分)同藥材。

14.7.4 含量測定

同藥材。

14.7.5 性味與歸經

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

14.7.6 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風寒挾濕頭痛。

14.7.7 用法與用量

3~10g 。

14.7.8 貯藏

置幹燥處,防黴,防蛀。

14.8 出處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