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賞雨的詩句如下: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馬戴《灞上秋居》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兼無葉裏花。王駕《雨晴》清明時節雨聲嘩。潮擁渡頭沙。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憑畫檻,雨洗秋濃人淡。厲鶚《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後作》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嶽飛《滿江紅·寫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7、壹夜水高二尺強,數日不可更禁當。杜甫《春水生二絕》小樓壹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遊《臨安春雨初霽》翠葆參差竹徑成。新荷跳雨淚珠傾。曲闌斜轉小池亭。周邦彥《浣沙溪·翠葆參差竹徑成》
拓展知識——雨
雨,漢語常用字,最早見於甲骨文,甲骨文和金文的雨字像從天空降落水滴的樣子。本義是雲層中降向地面的水滴;由雲層中降向地面的水滴引申為朋友,也可比喻離散;又可用來比喻恩澤,像雨壹樣潤澤大地萬物;這些意義的“雨”讀為yǔ。文言文中用為動詞,指降雨,讀yù;又用來比喻像雨壹樣地降落。
字源演變
雨,象形字。古文字中雨的橫畫像天,豎畫像雨滴。“雨”字甲骨文上邊壹橫像天空;下邊的小點像水滴。從天空中滴下的水滴便是雨。小篆“雨”字中,“壹”像天,“冂”像雲,“四點壹豎部分”像水從天空雲彩間滴落下來。本義是雲層中降向地面的水滴。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說文》:水從雲下也。壹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閑也。《玉篇》:雲雨也。《元命包》:隂陽和為雨。《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