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閱讀前需要摒棄的壞習慣
1.字不認識,停下來?
以前我在閱讀的時候,發現字不認識,就先停下來,查個字典,等到我想再往下讀的時候,就發現那本書讀起來沒意思了。所以這本書也就束之高閣了。
閱讀間隔會打破我們閱讀的樂趣和快感。古人雲“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先把這本書大略看看,如果妳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在說什麽,那妳就放下,這本書的知識暫時還不適合妳。如果大概能理解,妳就先往下看。看完以後體會壹下,妳可能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麽回事啊。
2.壹邊看書,壹邊玩手機?
有人會壹邊讀著書,壹邊拿著手機看,看壹會兒讀兩句,再看。這是壹定要避免的習慣。
點開手機看的那種感覺跟抽煙是壹樣的——上癮。心理學家研究過,這種快感對應的腦部活躍區域,跟抽煙甚至吸毒的大腦區域是壹模壹樣的。所以讀壹本書的時候,壹定要手機放起來。
二、兩種閱讀方法
1.帶著目的去讀。
比如我不知道該怎麽教育孩子了,這時候我就會去閱讀所有與教育孩子有關的書。再比如我的工作會讓我經常寫新聞稿,我就會去看新聞稿有關的書。這就叫作帶著目的去看書。
帶著目的看書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壹本書的框架和脈絡:
問題是什麽,
研究現狀是什麽,
怎麽解決問題,
這裏邊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什麽,
最有力的案例是什麽,
怎麽論證的,
最後對對方有什麽好處。
這就是帶著目的看書的讀書方法。
2.沒有目的的閱讀。
沒有目的的閱讀不代表沒有價值。就像我讀《明朝那些事兒》那本書的時候,或者我看《日日是好日》這種類型的書的時候,沒有目的,純粹欣賞。那麽最好的方法就是沈浸在裏邊好好讀,認真體會,看看這本書有沒有沖擊到妳的心靈,看看妳讀完後是不是覺得很棒。這種感受會比帶著目的讀書更開心,因為它是更高級的壹種探尋。
帶著目的讀書,往往讀的是舒適圈周邊的東西。自由閱讀則是突然跳到壹個未知黑暗區域,妳會慢慢探索這個未知黑暗區域,當妳發現了壹點亮光,它開始亮起來的時候,妳又跳到更大的區域,又亮起來壹點,最後,這些亮光集中在壹起,全亮了,整個大腦變成了解放區。這種感覺特別令人愉快。
三、拆解書的框架
1.主題
任何壹本書都會有壹條主線。所以我們在讀壹本書的時候,首先應該弄明白壹件事:讀完了,問自己,這本書要解決什麽問題。比如《他人的力量》這本書解決了什麽問題?人際關系的問題。
不同的書的主題會出現在不同的位置。有些書是在我們讀完之後,從整體出發才能發現它的主題。小說壹般都是這樣。我們很少看到那種剛讀第壹句就知道它的目的是什麽的小說。
但工具類的書不壹樣,這類書的閱讀目的是讓讀者解決問題的。所以針對這類書,我們首先要在書中找到定義這個問題的句子。對主題的定義壹般放在第壹章、第二章,壹本書前面的部分多是用來下定義的。
2.熟悉書的寫作背景
壹本書的背景知識,能夠幫助讀者開闊眼界,讓人們了解壹個理論的前沿研究狀態是什麽,從而間接地認識到這本書的價值。
3.最有價值的部分:書中提供了哪些解決方案?
壹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有哪些解決方案;或者這個故事是怎麽發生的,變化的過程是什麽。
4.畫龍點睛,壹句話總結價值升華
什麽叫價值升華?就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這本書講這個事的意義到底是什麽?我們最後能夠達成壹個什麽樣的效果?作者希望大家讀完這本書之後有什麽樣的感受?這個壹般在壹本書的最後壹部分。
所以我們在讀壹本書的時候,首先要學會從書裏提煉出問題,也就是書的使命,同時將它的價值進行升華。